首页>文艺>新闻眼

以《讲话》精神引领文艺理论评论建设——文艺评论工作座谈会发言摘登

时间:2012年05月23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5月21日,中宣部文艺局、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联合在京召开文艺评论工作座谈会。中宣部副部长翟卫华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辽宁省委宣传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文艺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等媒体代表,在京著名文艺理论评论家共60余人出席会议。与会者交流了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的经验和体会。本文选登部分发言摘要。

高度重视 加强引导

认真做好文艺理论评论工作

□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夏潮

  中国文联作为党领导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文艺界的桥梁和纽带,在推进文艺理论评论工作、营造文艺繁荣发展的良好环境方面,担负着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近年来,中国文联高度重视文艺评论工作。历届党组主要负责同志都对文艺理论评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和给予大力支持,党组分管领导直接指导完成各项有关理论评论的重要工作。

  概括起来讲,这几年中国文联重点推进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着力办好全国性文艺理论评论奖和当代文艺论坛。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是经中宣部批准、由中国文联主办、涵盖多艺术门类的全国性文艺评论奖项,创设于2000年。在2005年中宣部规范全国性文艺评奖和2009年全国清理规范评比达标表彰工作过程中,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都得以保留。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对文艺评论评奖工作的重视和关心。迄今为止,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已成功举办7届,共有607篇优秀文艺评论文章获奖。从总体上看,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特色鲜明、导向明确、程序规范、门类齐全、影响较大,获奖文章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前文艺评论的整体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全国文艺评论工作的繁荣发展。2001年开始举办的“当代文艺论坛”与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颁奖式联袂举办,已经成功举办了5届。当代文艺论坛在引导文艺创作、倡导健康说理的文艺批评风气、繁荣文艺理论评论事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文艺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已经成为全国文艺评论界的品牌活动。与此同时,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对各全国性文艺奖项中理论评论奖的工作,目前,在中国戏剧奖、中国美术奖、中国音乐金钟奖等9个全国性艺术大奖中都专门设有理论评论奖。对这些理论评论奖的评奖从评奖细则制定、评委组成、程序规范、成果奖励和宣传等做到了与创作奖一视同仁。尤其近年来,我们对杂技、曲艺等理论评论相对薄弱的艺术门类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使文联系统各个艺术门类的理论评论工作都有较大发展。

  二、努力团结好几支文艺评论工作者队伍。针对当前文艺评论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力量分散、领军人物较少和人才结构不合理等客观实际,中国文联从基础工作做起,致力于团结和凝聚起4支文艺理论评论人才队伍。第一支是中国文联中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学员。高研班创办于2005年,目前已连续成功举办了5届,共有300多名各方面、各领域、各艺术门类的中青年文艺评论家接受了培训,其中不少人已经成为活跃在全国文艺评论界的骨干力量。第二支是中国文联特约研究员和评论家。几年来,我们将高校、党校、社科研究机构一批关注当下文艺创作和文艺现象、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的知名文艺评论家聘为中国文联特约研究员和评论家,组织和邀请他们参加一系列理论评论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理论学术基础深厚的优长,弥补了文联系统自身力量的不足。第三支是全国性文艺家协会的理论评论委员会。中国文联所属全国文艺家协会都设有理论评论专业(门)委员会,其组成人员都是该艺术门类有影响的理论评论家,依靠这支基本力量,在各个艺术门类理论研究、文艺批评、创作引导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第四支是各省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在中国文联支持下,目前,全国已经有22个省、市、区文联成立了文艺评论家协会,不少地市也成立了文艺评论家协会,仅仅省级会员人数就达2万余人,他们都是各地文艺评论的骨干,是全国文艺评论工作的重要力量。

  三是精心打造好一批文艺评论载体和阵地。有载体有阵地才会有话语权和影响力。《中国艺术报》是中国文联文艺理论评论的一个重要阵地,近年来,在中央领导和中宣部的关心、文联党组的指导下,《中国艺术报》取得了长足进步,其中文艺批评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广大文艺家及读者的高度赞扬。中国文艺网是网络时代文联着力打造的另一评论阵地,去年,文联花大力气,将原中国文联网改造升级为中国文艺网,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文艺类门户网站,网站以鲜明的主流价值导向在文艺界产生了良好反响。近年来,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和各地方团体会员所属专业报刊特别是理论评论栏目版面都得到了改进和加强。全国文联系统公开发行出版的120多家文艺专业报刊、网站,都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流文艺评论阵地。为了对年度艺术发展状况进行科学总结和评点,从今年开始,我们在原来年度艺术发展综述的基础上,启动《中国艺术发展报告》的撰写工作,这是一项加强文艺理论评论工作的重要举措,得到了文艺理论评论界的大力支持和热切期待。

(编辑:孙育田)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