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新闻眼

担当文艺繁荣的时代重任

时间:2012年05月07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谭仲池

  不少作家因为缺乏对历史、现实发展,尤其是对所处的“历史潮流”的深刻认识,他们对生活长河中的光明与黑暗,曲折与激荡、美和丑、假和真在心灵的感知和视野的捕捉中陷入偏激、执拗和冷漠,因而看不到事物发展的主流和阳光面,感触不到温润与壮阔、艰难与欣慰,而只看到生活的阴暗面,感观的刺激面,情绪的怨恨面,因而热衷于挖掘表现个人的欲望、妒恨和隐私,而不能用公正的、公平的、理性的、宽恕的乃至是悲悯的态度和眼光对待历史、对待现实、对待生活、对待人。

  正如歌德所言:“在艺术和诗里,人格确实就是一切”,让我们永远自觉地、真心实意地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保持血肉联系,倾听人民的心声,反映人民的期待。用自己的智慧和全部精力乃至生命为母亲耕耘歌唱。

  文艺批评在辨析作品,引导创作,弘扬正气,倡导新风,提高审美,升华境界,坚守艺术,鞭挞丑恶,揭露虚假等方面更应当担当重任,敢于直言。但当下的文艺批评正缺乏这种勇气和品格,而更多的是蒙上了“温情脉脉”的面纱,不敢触及作品深处藏着的那些早已让人民群众排斥和怀疑的“小”和“私欲”、“己见”。

  当代中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当全国上下正在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扎扎实实地落实《决定》的热潮时,我们又迎来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的重要纪念日。深情回顾我们党历来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文艺工作的正确指引,对文艺工作者的深切关怀和信任。我们倍感温暖,倍受鼓舞,更加信心倍增,将更加自觉地为新时期的文艺繁荣担当时代重任。

  我们始终认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阐述的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作家深入生活和文艺创作的党性原则问题,至今对我们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我们要担当起在新时期文艺繁荣的时代重任,必须用党的文艺思想武装头脑,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紧跟发展进步的时代,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立志做出新的贡献,创造新的业绩,为推动文艺大繁荣、大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花,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进的灯火”

  面对新时期、新任务、新目标、新形势、新情况,我以为要自觉地担当好文化繁荣的时代重任,首先,要解决好文艺表现什么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指出:“一切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只有联系群众,表现群众,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忠实的代言人,他们的工作才有意义。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70年过去了,中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新世纪,更加证明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在毛泽东的《讲话》精神和党的文艺思想、文艺方针、政策指引下,不论是革命战争时期,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和现在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的历史时期,都涌现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文艺家,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无论是反映革命斗争的雄伟壮烈,还是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波澜壮阔,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在深度和广度上,在艺术表现上,都展现出异彩纷呈、百花盛开的气象。文艺真正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鼓舞人民同心同德夺取革命胜利,为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为人民服务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凸显了文艺的特殊精神力量。然而,令我们感到忧虑和沉重的是,今天有些作家的写作到底应当表现什么,反倒成了问题。走进书店,打开电视,翻开杂志,我们会很容易看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虚幻世界,猛男刁女,奇装异服,尖腔嚎叫,甚至光怪陆离,妖魔横行的画面镜头、描写和塑造的此类“艺术形象”接踵而来。即使有些揭露黑暗的作品,也并非是锐利的触角、思想的雕刀、理性的闪电,反而是浅薄和阴暗,穷尽极丑极恶极凶极毒的描写刻画,读着看着只能使读者、观众恶心恐惧甚至绝望。至于作家应有的思想光亮,文人情怀,热血温暖,阅读抚慰和宽广胸襟却无影无踪。这难道仅仅是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吗?我认为从实质上看这是根本感情问题和艺术的坚守问题。

  恩格斯说过:“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中,而正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问题非常明白,一个作家的作品表现什么其实是由他所处的时代决定的。他的作品不应当是自己个人欲望的表现,而恰恰是要把自己的笔和心灵向着创造世界的人民群众深情地呼唤、倾听。要把他们的生活波浪、生命足迹、期待与痛苦尽情地表达出来。深邃而生动,形象而质朴地展示他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风采。而现在的问题就源于不少作家因为缺乏对历史、现实发展,尤其是对所处的“历史潮流”的深刻认识,他们对生活长河中的光明与黑暗,曲折与激荡、美和丑、假和真在心灵的感知和视野的捕捉中陷入偏激、执拗和冷漠,因而看不到事物发展的主流和阳光面,感触不到温润与壮阔、艰难与欣慰,而只看到生活的阴暗面,感观的刺激面,情绪的怨恨面,因而热衷于挖掘表现个人的欲望、妒恨和隐私,而不能用公正的、公平的、理性的、宽恕的乃至是悲悯的态度和眼光对待历史、对待现实、对待生活、对待人。

  当我们静下心来,细想想自己读过的那些曾经影响自己的一生,或者引导自己走向写作之路的作品。我们便会发现那些作品中表现的人物,坦露的情怀,放射的思想光芒,乃至对景物、世态、风花雪月的描写又是何等的耐心、从容、智趣、细腻、精粹、瑰美、热情、真诚。特别令我们难忘的是,当读到那些心声共鸣、柔肠寸断、大气回荡,抒发主人公内心的血性肝胆,崇高理想,圣洁感情涌动的文字时,往往会热泪盈眶、心潮起伏,不能自已。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作家是在用灵魂、用心肠、用热血、用整个生命的律动和感悟写作,这是真正真诚的写作,是儿女对母亲最虔诚的歌吟。

  我依然相信鲁迅先生说的“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花,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进的灯火”这一深刻见解没有过时。当然,我们用写作表现国民精神所发的火花,铸聚国民精神前进的灯火,并不意味着只是一味地歌颂光明。而正好相反,我们仍然需要也必须表现铸造光明的艰难险阻和忧恨痛苦乃至付出的沉重代价和巨大创伤。正因为这样,我们只有始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群众的忠实代言人和群众的好学生,才能长期地自觉地全心全意地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到最深厚最广大最丰富的现实创造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塑造自己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为创造人民的美好生活增添色彩,为构建精神家园挥洒真爱,为描画幸福未来编织锦绣,使自己真正成为人民喜爱的文艺家,有出息的文艺家。

  “不要成为对重大社会问题漠不关心的艺术家”

  其次,要解决好文艺创作的源泉问题。文艺创作的源泉在人民这块丰厚而圣洁的滋养着文艺家心灵升华和艺术创造的土地上。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人民始终是世界的创造者,在当代中国,人民是改革开放的主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体,也应当是文艺要表现和歌颂的主体,但同时又是哺育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母亲,这是历史的现实已经证明的真理,对此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怀疑和动摇。可是当前文艺创作的严竣现实却告诉我们,有不少文艺工作者离开了自己的母亲,更令人痛心的是,还有少数文艺工作者背叛了母亲。他们钻进“围城”,把自己封闭起来,关在斗室里,胡编乱造,让灵魂走失,思想变色,道德扭曲,炮制一些宣扬色情、凶杀、暴力和贪婪、疯狂、绝望的作品。即使有的创作一些反映历史题材的作品,也极不负责地歪曲和编造历史。这种创作行径,早已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斥责。这样的创作者心中,完全消失了母亲的踪影,他们完全忘记了曾经是怎样汲取母亲的乳汁成长起来的。他们完全无视母亲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纯洁感情,看不到母亲创造的新生活和新天地,更不想忠实地表现和歌颂自己母亲的博大情怀。诚然,当我们强调文艺创作的源泉的时候,并不是说所有的文艺作品都只能是歌颂。我们同样要描写沉重和揭露黑暗,同样要面对苍凉和痛苦,甚至创伤和悲烈。俄国著名作家涅克拉索夫曾经在信中告诫托尔斯泰:“不要成为对重大社会问题漠不关心的艺术家。”“我只担心……时间和现实的丑恶,以及周围环境的冷酷无情会使您变成跟我们大多数人一样”。读这段话时,我的心情也是很不平静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文艺队伍中,确有一些同志被“时间和现实的丑恶”以及周围的“冷酷无情”包围,使自己也成为“一切向钱看”的俘虏。有的甚至放弃良心和良知,无视法律约束用作品传播封建腐朽思想和低级趣味,欺骗、丑恶和凶残。这与伟大时代呼唤伟大作品、伟大人民哺育伟大作品的现实要求相距千里,背道而驰。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如果因为我们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以为凡是市场上出现和存在的东西都是合理的,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不受任何约束和限制,那是完全不对的,是一种误解。”事实上,现实生活也早已证明,真正反映人民愿望和美好感情的作品,广大人民群众是非常欢迎的,也同样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高度统一,问题的关键是文艺家的思想道德修养与艺术坚守,要达到相应的高度,并且付出自己的心血与智慧,倾注自己的忠诚和向往。在新的历史时期,只要我们始终坚持用党的光辉文艺思想作为前进的灯塔,并矢志不移地挺进、拼搏、创新,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伟大的中华民族,伟大的国家必然会产生一批又一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作家。正如歌德所言:“在艺术和诗里,人格确实就是一切。”让我们永远自觉地、真心实意地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保持血肉联系,倾听人民的心声,反映人民的期待。用自己的智慧和全部精力乃至生命为母亲耕耘歌唱。永远从母亲身上汲取精神营养,沐浴心灵霞光,从人民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中生发灵感,展开想象的翅膀,永远甘于清苦寂寞,忠于艺术坚守,在向母亲奉献无愧于时代和人类的优秀作品的过程中焕发自己的高尚人格。

  “检验一个作家的主观愿望即其动机是否正确,是否善良,不是看他的宣言,而是看他的行为(主要是作品)在社会大众中产生的效果”

  再次,要解决好文艺创作的批评标准问题。这是当前文艺创作中一个带根本性而又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这是因为“艺术不只是有美的价值,且富有对人生的意义,深入心灵的影响”(宗白华《美学与意境》)。在之前谈到文艺表现什么、文艺源泉的问题时,我们已经意识到“表现什么”之外,还有一个“怎样表现”、“表现得怎样”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文艺,要通过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人们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本质,表现时代前进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并且努力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给他们以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同时,他还从我国的文化传统、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团结、民间风俗、文化差异等客观现实出发,强调“文艺”的多样化即“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抒情和哲理,只要能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都应当在我们的文艺园地里有自己的位置”。这就十分清楚地告诉我们,在弘扬时代精神主旋律的同时,文艺创作要多样化,要让文艺家有自己的选择和创新,要呈现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满园春色。但同时,我们又必须看到,由于历史和现实种种原因,尤其是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变化,特别是人们价值观的多向选择,这就对我们从事文艺工作的领导和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挑战和新的考验。历史的经验也告诉我们,物质生产越发展,市场越活跃,越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越要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文艺作为团结人民,引导人民,歌颂人民,抨击腐败行为和一切丑恶现象的思想武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我们的文艺批评在辨析作品,引导创作,弘扬正气,倡导新风,提高审美,升华境界,坚守艺术,鞭挞丑恶,揭露虚假等方面更应当担当重任,敢于直言。而恰恰相反,当下的文艺批评正缺乏这种勇气和品格,而更多的是蒙上了“温情脉脉”的面纱,不敢触及作品深处藏着的那些早已让人民群众排斥和怀疑的“小”和“私欲”、“己见”。有的批评家甚至真伪不察,美丑不分,善恶不辨,肉麻地、不负责任地去捧那些质量低下,思想苍白,既缺乏灵魂观照,又丧失人文精神,没有丝毫审美情趣的作品。如此下去,文艺的殿堂怎能不染尘,我们文艺创作的天地又怎能风和日丽,天高云淡,鸿雁列陈!面对这种冷峻的批评现实,我们要始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和牢记毛泽东同志告诫的“检验一个作家的主观愿望即其动机是否正确,是否善良,不是看他的宣言,而是看他的行为(主要是作品)在社会大众中产生的效果。社会实践及其效果是检验主观愿望或动机的标准”的重要论述,不断改进和加强对文艺作品的批评,提高文艺批评的水平和质量,形成良好的批评风气。真正使文艺批评成为引导阅读,识别优劣,弘扬正气,净化创作生态环境,激励支持文艺家创作优秀作品的重要话语力量和表达广大读者的真诚呼声!

  东风劲吹春潮涌,万紫千红心中来。胡锦涛总书记在第九次全国文代会的讲话中给予文艺工作者以高度的评价,他指出:“特别是这些年来,在党和国家举办一系列大事喜事、应对一系列难事急事的过程中,总有文艺工作者辛勤奔忙的身影,总有文艺工作者创新前进的足迹,总有文艺工作者倾心奏响的时代乐章。”“实践证明,我国广大文艺工作者对祖国和人民有真情挚爱,对国家和民族有担当奉献,对艺术和事业有坚守追求,是一支可亲可敬、大有作为的队伍,是一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队伍。”“文艺是提高人民精神境界、培育人民高尚灵魂的重要力量。只有自己具有强大精神力量,作家艺术家才能创作出启迪心智、震撼心灵的文艺精品。”我们要十分珍惜党和人民对文艺家的关怀、爱护和寄予的厚望,十分珍惜文艺繁荣发展面临的黄金时期,自觉地担当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重任,自觉地投身到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异常雄伟壮丽、丰富多彩的新生活之中。去真诚地向人民学习,拜人民为师,从人民群众身上接受崇高思想、道德光芒,创造精神的洗礼,感知人民命运的颠簸和感情波澜,不仅要培养自己的同情心和是非心,更要扩张自己的胸怀,放开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情感,升华自己的境界,纯洁自己的灵魂,使自己真正成为思想者,和人民群众的心一起跳动,让自己的血液与时代脉搏一起流淌。让自己和人民群众共忧患,同愉悦,自觉地在人民群众的生活的辽阔世界里挖掘素材,提炼主题,寻找情节,丰富语言,激发诗情,塑造形象,努力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欣赏性相统一,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现在我们正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开启祖国文艺复兴之门,我们一定要用自己的心和血,情和智写出从“历史潮流中得来”的时代作品,并奋力攀登作家应抵达的思想高度、精神高度和艺术高度,让作品的生命绽放当代国民精神的绚丽光华。

  让我们张开双臂,满怀豪情,云帆高挂,意气风发,去迎接文艺繁荣兴盛的新时代!

(编辑:孙育田)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