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新闻眼

以物说史:红山文化玉器

时间:2012年05月04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二字

  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主要分布于辽宁西部和河北北部。它生长于农业与渔猎混合发展的经济环境,以具有强烈宗教色彩的坛、庙、冢遗址和玉器为特征,以不同规模的聚落形式构成比较复杂的社会结构,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红山文化玉器具有巫玉和礼玉的社会功能,是先民沟通天、地、神、人的用具,同时也是世俗社会中地位、身份的标志。

  图中的玉鸟形玦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那日斯台遗址,高5.5厘米,宽4.9厘米,厚1厘米,白色,质地细密光洁,不透明,圆雕。整体扁圆蜷曲如玦,尖喙向前下方伸展,大大的圆眼以两道阴刻线表现,颈部对钻一圆孔,背部下端凸起尖状翅,圆弧状的鸟尾向上蜷曲接近鸟喙。器身素面无纹。

  近日,这件红山玉器出现在北京艺术博物馆举办的“时空穿越——红山文化出土玉器精品展”上,并向公众展示。承载着鲜明智慧的104套(107件)展品,成为观众跨越时空与历史对话的桥梁。

  本次展览旨在以玉为媒介,展示浓缩于玉器的精神力量,让观众在感叹于玉之美、玉之精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先民炽热的信仰情感和礼制初萌时的朴素与真诚。 () 

(编辑:孙育田)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