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桃姐》:动人而不刻意煽情

时间:2012年03月14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姜 贞

电影《桃姐》剧照

  这部长达两小时的电影,没有华丽的场景,没有炫目的技术,没有矫揉造作的煽情,正如宣传海报所呈现的那样:平实、温馨,简单不乏细腻、轻松不失厚重。导演许鞍华以细碎舒缓的节奏、冷静客观的语言,慢慢铺陈了一段胜似母子的主仆情谊。家佣桃姐(叶德娴饰)年老生病,由其带大的少爷罗杰(刘德华饰)反过来照顾她,完成了如儿子般“养老送终”的一段陪伴。

  以女性的视角关注女性的生存与命运,是许鞍华的一贯追求,从早期作品中的越南少女到《客途秋恨》中“秋月无边”的“母亲”,从《女人四十》中富有生活智慧的“孙太”到《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浮生若梦的“姨妈”,从《天水围的夜与雾》中挣扎求生的王晓玲到《得闲炒饭》中的双性恋人Anita与Macy……许鞍华凭借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和微妙感知,将那些人间俗事娓娓道来,塑造了众多生活在社会底层个性、年龄、文化背景等各不相同的女性形象。

  桃姐,一位自梳女住家女佣——香港人最具集体回忆的身份。她在罗杰家做了60年,一生的年华都用来伺候四代主人。没有私心、没有杂念,把每位成员都当作自己的家人照顾,会把与他们相处的一点一滴拼凑成的记忆全都收藏在“大宝箱”里。特别是对罗杰,更是宠爱有加。如今,她行将就木,一次中风、半身瘫痪,再没有强健的身体可以支撑她胜任工作。于是,她主动要求到老人院安度余生。影片随后以桃姐在老人院的点滴细节推动剧情,用桃姐的亲历和罗杰一次次对桃姐的拜访切入桃姐与罗杰的内心世界。

  凭借对桃姐栩栩如生的塑造,叶德娴在65岁之际摘得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两项桂冠。没有花哨的设计,没有过多的言语,叶德娴以近乎白描的表演,将这位孤寡老人的内心世界呈现出来。从开场时买菜的台词,到老人院时面对生死的从容,再到想念罗杰却又不敢打扰、默默等待的期盼,与罗杰的母亲闲聊家常时的眼神,顾盼间神情传递,细腻地表达出“桃姐”丰富的内心情感,塑造了一个活脱脱、习惯于低声下气、忍辱负重、朴实善良的女佣形象,令人心生怜悯甚至是共鸣。

  平心而论,歌手起家的叶德娴长相不俗,在表演上却不计形象、另辟蹊径。对她的印象,大多来自香港电影中那些活泼搞笑、古灵精怪的“绿叶”级喜剧配角。例如,《黄蜂尾后针》中风骚刻薄的马护士、《洪熙官》中爱财如命的“红豆母”。1985年那部轰动一时的《法外情》是叶德娴少有的悲情角色。她在片中饰演刘德华的生母——一个被毁容、已届中年、饱经劫难、处境坎坷的庙街妓女,将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曾获“第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也正是这部影片,叶德娴与刘德华开始了多达11次的“母子”合作,培养了不是母子胜似母子的多年情谊,奠定了今日《桃姐》中二人真实自然的表演。

  可以说,除了许鞍华独到的眼光、叶德娴精湛的演技外,《桃姐》也是身为主演兼投资人刘德华的“简单生活”。投资《桃姐》,不光是兑现2001年的承诺——支持许鞍华导演,是真真切切的因《桃姐》而感动。特别是得知叶德娴要出演“桃姐”,刘德华十年来第一次主动向导演争取饰演男主角罗杰。

  罗杰,一位三十多岁、尚未成家的电影界人士,因对佣人桃姐长期依赖的缘故,在桃姐病倒后才渐渐发现自己从前对桃姐的忽视。由冷漠转为感恩,真心实意地反哺,把对桃姐的感恩化为行动,走进她的内心世界,赶走暮年老人身边的孤独无助。

  此外,刘德华还邀请诸多大腕在片中客串,徐克、洪金宝、于冬、黄秋生、宫雪花、秦海璐、秦沛、宁浩等,他们并非走马观花,而是恰如其分地在桃姐与罗杰的大主题下穿插表现了香港众多小市民的群像。比如为资金问题耍滑头的制片商与导演、改行经营老人院的老板、有着家庭隐忧的老人院主任蔡姑娘,以及包括坚叔、梅姑、老校长等在内的老人院一干人等等。动人而并不刻意煽情,不时富有喜感,但一笑之时,却又深深体味到生活的辛酸与生命的感动

  《桃姐》介于彩色与黑白之间的做旧色调,就像是一杯清淡的茗茶,看起来无滋无味,但却润心于无声。“这部电影包含着爱、尊重以及尊严,笑中有泪,令人感动”,折射出时下的人们心中回归人性真情的共同心声。


(编辑: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