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广东电影界追思“第四代”名导胡炳榴

时间:2012年03月02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杨婷

  “一代名导浮云淡去显风骨,人品敬仰;影坛巨匠豪华落尽显真淳,佳作留香”,2月14日著名电影导演胡炳榴的离世,无疑是广东电影界乃至中国电影界的一大损失。2月21日,由广东省电影家协会、省广电协会电影专业委员会、珠影集团主办的“胡炳榴艺术创作回顾座谈会”在广州召开。会上,广东省电影家协会主席、珠影集团董事长刘红兵表达了对胡炳榴导演的沉痛悼念,他说,胡炳榴是南国电影的旗帜,为中国电影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一个思想深邃、艺德高尚的“大家”。

  广东省影协副主席邓原认为,胡炳榴的作品形式淡雅而不浅薄,艺术创作上宁缺毋滥,富含文化底蕴,充满人文关怀、社会思考,有美学价值;其为人朴实,其理念影响了一代年轻导演。邓原说,胡炳榴内心把自己和商业化之间划了一条线,他和喧嚣的世俗世界是两个不同的世界。邓原还把电影界比作“江湖”,分为“清流”和“浊流”,胡炳榴就是清流的代表,是精英电影文化的守望者。

  胡炳榴的学生、导演郑华谈到,现在许多大导演给后辈上课都按分钟计费,可胡炳榴从来都是孜孜不倦、毫无保留地给予年轻人指导,“榴叔没有架子,很好沟通,又很有思想高度,对于后辈,他不会一味指责你的错误,而是体贴地在看似很随意的聊天中点拨你。”

  胡导的弟子、导演张泽鸣有一个绰号“小金胡泽鸣”,其中的“胡”,就是胡炳榴。他说:“榴叔每天跟我喝茶聊天到深夜,一直鼓励我转型从事编剧工作,没有胡炳榴,就没有今天的我。”

  回忆起胡炳榴生前种种,大家都热泪盈眶。老同事杨泽生拿出胡炳榴研究文集《豪华落尽显真淳》,扉页上有张黑白照片,是上世纪60年代胡炳榴在农村拍电影时杨泽生所拍,回忆起这段往事,他唏嘘不已。当时,两人背着几十斤重的摄影器材徒步翻越粤北山区,水喝光了,胡问杨,如果现在有水,你能喝多少?杨回答,起码两三壶。胡炳榴却说,我能喝一条河。杨泽生感叹:“这就是一个优秀导演的想象力,他是天生的好导演!”还有一次,胡炳榴要拍摄一个反映夜晚耕作的场景,亮度不够,必须点火堆,胡炳榴独自一人满山遍野寻找制作火堆的枯草,从傍晚一直到第二天天亮,毫无怨言。拍摄结束后,当地干部为摄制组举行欢送会,胡炳榴见农民生活太艰苦了,就用自己的米饭跟农民换地瓜吃,还说,“我们是城里来的,就喜欢吃地瓜”……

  与胡导合作执导《乡情》的老导演王进觉得胡炳榴并没有离开。他说:“生活中,炳榴是个简朴的人,有韧性,能坚持,他走了,为我们留下了一批后起之秀,我们应该少想一些票房、成本的压力,多想想怎么在艺术上突破。”

  珠影集团前副总经理林西平春节去胡炳榴家探望时,感觉他精神还不错。“我当时告诉他,珠影打算拍一个系列纪录片,请包括他在内的一些老导演们口述历史,当时胡导很开心地答应了。”出门的时候,胡炳榴还叮嘱林西平,“别丢了专业,抓紧时间搞出好剧本”。没想到,这句话成了胡炳榴给林西平最后的遗言。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