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新闻眼

新农村:培养文化 培育未来

时间:2011年11月09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王雨檬

肥乡“文艺进基层、欢乐手牵手”演出现场

  在河北邯郸,农村基层群众的生活呈现出崭新面貌。打麻将、喝酒的人越来越少,扭秧歌、写诗的人越来越多,文艺之种在农民心中扎根、发芽。他们聚在一起吟诗、起舞、作画,好不热闹。在他们脸上绽放出的灿烂笑容,充实而又幸福,预示着基层文化生活的美好未来。

  11月4日,邯郸市肥乡县南河马村文化广场上人声鼎沸,锣鼓喧天。由河北省文联、邯郸市文联、中共肥乡县委、肥乡县人民政府主办的“文艺进基层、欢乐手牵手”名人名家专场演出精彩上演。远近的村民一大早便汇聚到这里,由村民们自发组织的鼓号队和舞龙队身着彩服,手舞腾龙,竞相展示农村文化生活的新面貌。《欢乐乡村大舞台》的音乐声一响起,村民们就把广场中央的舞台围了个严严实实,演出开始了。

  这是一场艺术家与农民同台献艺的演出,邯郸市文联签约的邯郸市名人名家艺术团中的志愿者和由乡镇文联发掘培养的农民艺术家联袂为村民们献上了一道文化大餐,内容精彩纷呈,涵盖了魔术、变脸、小品、相声等多种艺术形式。演出过程中,艺术家不断下台与村民互动,大人们、小孩们都难掩兴奋地绽放笑容。这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只是邯郸市各县文艺活动中的一个剪影,邯郸市文联通过“送文学艺术家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进企业”、“创建国家、省、市、县四级文艺创作采风基地”等开拓创新的工作方法,让农民群众感受到的文化气息远远不止这些。

  乡村文艺舞台农民唱主角

  “好,好!”来自磁县的87岁的沈大爷站起身,拍手叫好。在舞台上表演的是磁县的农民模特队,虽然“T台秀”这个词听起来离农民的生活有点远,但农民模特队的表演却引起热烈反响。据年过古稀的模特队队长索道梅介绍,队员们都是从20个乡镇200多人中选拔出来的,平均年龄达50岁。“刚成立的时候,队里没人知道什么是走秀,都听说过猫步,可不知道猫步是什么,全是从零开始。一个多月就能排出这么一场演出,全靠领导支持和大家热爱。大家白天都有自己的事儿,上班、做生意、做饭,都是自觉用晚上的业余时间来排练。”她笑呵呵地说,笑容里带着自豪和幸福。

  县里、村里日益增多的文艺演出唤起了农民群众对接近艺术的渴求,尽管他们的文化水平有限,仍然大胆表露自己的才华。肥乡县年过五十的张河民和宋天军等人集体创作了歌唱十七大题材的快板三句半,他们的创作不仅欢愉了百姓生活,也向群众宣传了党和国家的政策。肥乡县屯庄营乡的周寨舞龙队是一支“女子队伍”,除了队长和击鼓手,其余都是婚后在家带孩子的中年妇女,舞龙为她们平时洗衣服、做饭、带孩子的平淡生活带来了很多欢乐。还有一些耄耋之年的老人,也不忘茶余饭后扭扭秧歌。

  农民群众不仅是文艺创作的享受者、爱好者,也逐步成为艺术创作的参与者。辛店村的蔡振山,以前在吹唱班跑龙套,现在已经是邯郸市鼎鼎有名的魔术师了,并一手创办了梦幻摇滚歌舞团,周围县里的开业庆典、农村大集等活动都少不了他。蔡振山告诉记者:“现在老百姓就缺乏点精神文化生活。农民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不缺吃不缺喝,就都去搞文化了。”

  每年桃花盛开的时候,在邯郸县河沙镇南街村贾国顺的家中都有一场别开生面的“桃花笔会”,县领导、文艺家、诗词爱好者、三乡五里的群众们在一起踏歌起舞、吟诗作画、挥毫泼墨、摄影写生。参加笔会的诗词爱好者大多是“野草诗社”的成员,这是一个由村民徐光日自发组织的民间诗社,每位成员都是吟诗作赋的爱好者,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是他们才思泉涌的灵感。“野草诗社”成员王金贵在神八发射成功当天就创作出“赞神州八号”的小诗。

  农民高涨的创作热情推动成安县、磁县涌现出大量的乡土文化作品。成安县东大姑庙村向阳花合唱团演唱的《纯朴的乡情美名扬》在全市比赛中获得银奖,成安县自创的3首村歌入围全市十佳。磁县近两年举办了多个书画作品展,并出版了诗歌专集刊物《溢泉雁鸣》。

  如果说蔡振山的歌舞团、徐光日等人的“野草诗社”让文艺走出村庄,河沙镇南街村的农民漫画家李培根则让农民漫画走向世界。自1980年开始,他创作的漫画、小品、散文达1000余件,创作的漫画作品曾入选日本、韩国、比利时、美国等国的展览。

  农民的渴求艺术家的动力

  繁荣基层文化,关键是把文艺的“种子”植入基层大地,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邯郸市文联发动名人效应,扶持、带动文艺创作骨干和有成绩具备条件的艺术家建立个人工作室或文化大院,在乡村中丰富基层群众的生活,孕育文艺之种。

  由邯郸市美协副秘书长徐光照创办的光照文化大院如同乡村文艺的孕育基地,是艺术家反哺民众的代表之一。每天早晨和晚上来这幢二层小楼跳舞健身、研习书画的村民络绎不绝。谈及创办文化大院的初衷,徐光照说:“去年文化下乡的时候,感觉到乡村的文化生活真是匮乏,我们每到一个村子画画的时候,纸一展开,男女老少就呼啦一下子围了上来,从他们的眼神里能看出来,他们对文化艺术的渴望。后来就想自己建个大院,把自己会的东西传播给村民,让他们多少受些影响。”在徐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村民们的文艺水平有了长足的提高。刚开始村民来学跳舞的时候,大家都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好意思跳,扭秧歌最基本的32步也要学上一个月,现在放电脑视频,就能自己模仿得差不多了。

  多次参加文艺进乡村演出的邯郸市广播电台主持人祝子也感同身受。他告诉记者:“有一次去县里主持演出,路上下起了雨,本以为没人来看演出了,没想到有很多群众都冒雨赶来。小朋友看完演出以后不让文联的领导走,连阿姨都不喊,拉着文联张主席的手就喊,‘妈妈,妈妈,什么时候再来啊?’看到这些老百姓,再苦再累都觉得值。”

  文化基地培养文化、培育未来

  让基层民众从单纯的艺术欣赏者升华为艺术参与者、生产者,文化基地是生发艺术之种最肥沃的土壤。邯郸市文联、各协会、各县(市)文联相继成立了邯郸农民诗书画创作基地、农民漫画培训基地等市、县、乡村文艺创作采风基地180余个,组织文艺培训400余场(次),累计参加培训人员10000余人。邯郸市诗词楹联协会刚刚为成安县三中挂牌,在其校舍内建立邯郸市诗词楹联创作培训基地。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赤日对苍穹……”成安县三中的教室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朗诵对联口诀是成安县三中朗诵课的必选内容。据学校校长杨海生介绍,目前,学校每个星期都会为学生安排一节朗诵课,从朗诵开始培养学生的兴趣,将励志类型的诗词楹联作品挂在墙上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力。他希望年轻人可以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今后的生活中出口成章,了解文人的风骨。邯郸市诗词楹联协会主席王维中认为:“协会为学校挂牌其实是与学校之间建立工作关系,开展长期围绕诗词楹联的联谊活动。现在学校已经涌现出一批以学生、老师为主体的骨干力量,也涌现出许多诗词楹联的创作,这就为诗词楹联今后的普及打下基础。社会需要一种平衡,平衡不来自财富,来自于文化。培养文化就是培育未来。”

  (本文图片摄影 何娟)

(编辑:晓婧)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