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家:卜希旸 北京文史馆研究员
刘守安 北京书协副主席
龙开胜 中国书协理事、北京书协副主席
虞晓勇 北京书协理事、北师大书法系副教授
作 者:李锦中 胡国权 王荣久 萧士平
落款应与正文契合
刘守安点评胡国权小楷:
这篇小楷作品章法上疏朗有致,结体平正而有变化,用笔稳当,点画舒展而有变化,见出在小楷修习上下过功夫,今后可进一步临写赵孟頫、文征明,以求更精到。此作落款或曰自跋文字需斟酌。正文录一首精警的现代诗:“再没有人的地方居住...在没有路的地方开路”。文字内容与时节上的“重阳”及十八大没有关系,以此诗表达纪念传统节日“重阳”或“喜迎”政治生活中的十八大的“心意”显然不搭。落款文字应考虑与正文契合。
体会作品的整体气韵
虞晓勇点评萧士平行草书条幅:
作者这幅作品,行笔流畅,用墨有一定的干湿变化,从其笔致来看,应有一定的临摹基础。提三点建议以供参考:其一,行草书创作非常讲究擒纵开合,只有突出主次笔画或是部件之间的对比,整个字的神采才会突显出来。但在这件作品中,“江”、“庆”、“夏”、“载”、“舞”等字的处理不够理想,部件关系也显得比较生硬。其二,行草书创作中,纯用转笔或是折笔都有一定局限。此作中,转法用得过多,加上用墨浮怯、折笔无力,笔画质量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其三,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关系呼应不够,例如“三江”、“举国同庆”、“华夏人”等字组都存在着这种问题。建议书者不妨多找一些气韵连贯的古代法书来细心体会一下,从中总结出一定的规律。
写篆书应注重文字学知识
卜希旸点评李锦中小篆对联:
这幅小篆联写得很好,用笔温润流畅,结构疏密合度。似得力于吴让之、杨沂孙,而且下过一定的功夫。
写篆书,首要的是文字学的知识,一定要吃透!“劔”字在《说文解字》卷四下 “刃”部,不可写作“刀”。“香”从“黍”、从“甘”(《说文解字》卷七上)。篆书“甘”,横画不必出头,但左右竖画要出头如“口”的写法。现在你写得像“日”字,虽然有些人也这样写,但我们要寻其根本。结构再求严谨,“香”下“甘”部稍偏右了。
调整用笔方法和习惯
龙开胜点评王荣久隶书条幅
此幅隶书取张迁和鲜于桓,安静古朴,姿态秀美,但线条纤弱无骨力,无节奏变化,并且形成了很要命的程式化习气即横粗竖细,就使得线条出现片、扁不入纸,浮于纸面缺乏张力,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用笔的习惯和习气,在运笔过程中笔尖偏离笔肚平扫,又加之用力太匀,速度一致,使得横画一样粗细,又由于没调笔锋,使得竖画细短,不敢用力。解决办法就是逆锋入笔,笔尖不出笔肚用力弯度最大不超过笔毫三分之二,并且根据用力大小、速度快慢调节线条的粗细干枯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