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下午,绍兴,三年一度的中国书法最高奖项“兰亭奖”在此揭晓。此次共有30余人获奖。其中,获终身成就奖的是3位老先生:刘艺、尉天池、陈方既。书法界人士普遍认为,他们获奖是实至名归、众望所归。
刘艺:书坛评审机制的奠基者
刘艺给人的印象一直是温和、正直、踏实,在终身成就奖揭晓的第一时间,他感谢了各方对他的关怀和帮助,极为谦逊。生长在艺术世家的他,自小便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已习书79余年。时至今日,年逾八旬的他仍是每天坚持习书,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刘艺除了在创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书法理论研究上的成绩也是不容小觑的。在上世纪80年代,他曾对书坛创作倾向的问题发表了多篇论文,体现了他极为清醒的思考和正确的判断。此外,他在中外书法的比较研究上也是硕果累累,他的著作《中国书法在大陆以外的发展与演变》和《中日书法的比较》在当时都引起过极大的反响。
刘艺另一项成就还体现在他对于中书协书法评审机制最初设立时所做出的贡献。中国美协副秘书长、中国书协理事张旭光说:“我非常敬佩刘艺先生的人品。刘艺先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评审的奠基人,我们后来所有的程序、条例、办法等等,都是在刘艺先生那个时代从实践当中逐步摸索、总结出来的。我们现在只是在这个基础上来做,给我们的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这一点对整个书法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人做不好,事就做不好,字也写不好,最根本的就是先做好人。要像刘艺先生这样堂堂正正地做人。”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赵长青曾这样说。
尉天池:书法教育的创始者
尉天池的行草作品具有激荡、雄肆的气质,笔画的顿挫、线条的扭转、通篇的跳跃感,仿佛让观者看到了徐渭作书的状态。多年追习前人的精神,赋予了尉天池作品中独有的气息,他在中国草书界可谓独树一帜。
其实,在创作成就的背后,尉天池在书法教育领域所做出的贡献更值得瞩目。1960年在南京师范学院毕业后,他至今一直致力于书法高等教育的工作。1985年尉天池首先在该校成立了四年制的书法专业,第二年他成为中国第一位书法教授。早在中国书法热潮到来之前的六七十年代,他就已经奔走全国多个省区市进行书法讲座以及组织群众性的书法活动。
此外,他还是位中日书法交流的使者,早年是日本文部省特聘的书法教授。曾多次参加日方举办的书法交流、展览活动,并撰写有关中日书法的多篇论文,在海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在一篇名为《中国书法的民族性及国际交流》中总结出了中国书法所具有的国际性审美意义,道出了书法具有的纯欣赏性和中西文化沟通对于书法艺术在西方传播的重要性。
对于现在书法由于实用性淡化而引发的讨论,他在“兰亭奖”结束后的采访中明确地说道:“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会退出历史舞台,更不会消失。因为书法是中国审美领域中的独特创造和伟大贡献,是中国民族精神的依托。不认识中国字的外国人也能从中国书法的形式、节奏和韵律产生若干联想,从而获得审美感受。”
陈方既:书法美学研究的集大成者
此次获“兰亭奖”终身成就奖,是陈方既第二次获得这一书坛最高奖项了,第一次是在2001年首届的书法“兰亭奖”上,他以一篇《论书卷气》获得理论奖。这篇文章从书卷气的定义以及书卷气产生的文化背景等问题做了相关探讨。这是近现代书坛第一次把“书卷气”上升到中国哲学层面上来探讨的文章。
陈方既是一位在艺术上造诣颇为全面的艺术家,他的艺术成就涉及书法、版画、年画等众多领域。他的早期的版画作品获过不少奖项,且被美术机构收藏。从80年代开始,他开始着力于书法理论,尤其是书法美学的研究上。在《汉字书写何以能成为艺术》一文中,他从文字的象形美特质到实用性,再到艺术层面都做了较为详尽的阐释。《气息论》从书法的认识和接受史上论述了气息对于书法的重要性。《书法是抽象造型艺术》等多部关于书法美学的文章、专著都是此研究领域中不可绕过的经典之作。
【新闻链接】
历届兰亭奖
终身成就奖
获得者
第一届:启功、潘文兰
第二届:王学仲、李铎、沈鹏、欧阳中石
第三届:刘江、沙曼翁、孙其峰、姚奠中
第四届:刘艺、尉天池、陈方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