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熟悉的书法界朋友中,刘京闻是个独特的人。在全国书法大展摘金夺银,各种荣誉接踵而来,但是京闻这时期却沉静下来了,每次见到同行,都拿着自己的近作求教,谦逊得让人受不了,有必要吗?但他依然故我,彬彬有礼,虚心待人,时间长了,人们从他的作品变化看到了京闻谦虚的成功,京闻注定是要成就大事业的!
书法和书道是中国和日本对中国这一传统艺术的不同称谓,道和法始终是书法家审美追求的两只眼睛,道法自然的完美结合体不仅是每个个体艺术家双眼的聚焦,也是艺术家群体眼光的集合。在书法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这样的焦点人物涌现很多。京闻恰恰选择了他艺术打拼的舞台,“二王”是京闻毕生的追求和生命全部的意义所在。
始于法,终于道,逐渐形成自家面目。总结京闻书法面目形成的元素我个人认为有三大体系:一曰山体系,二曰水体系,三曰人体系。
一曰山体系。谋篇布局字形结构历来是书法家作品中的重要节点,如何处理是体现书法风格的主要方面。京闻作品结体取法“二王”,凭借一种不无执拗的坚守,在“二王”书法的世界里遨游着、吸纳着、升华着。在创作中得到无声无息的迹化,从而把书法宏观的视觉博大与个人情愫的深邃统一在笔下,形成文与质、法与意、情与趣的有机整合。大道无形,好字亦无形。有书家说书法者老来尊贵,京闻是年轻的,他的书法已得到很多前辈认可和赞许,成为书法圈的一员健将,而他的未来,正是一条通向书法巨擘的通衢大道。中规中矩,落落大方,偶然倚偏,姿态俏皮。故其作品整体赏观,小字小品静穆祥和,一派安然;大字鸿篇巨作庄严雄浑,风流倜傥,系出名门。大幅作品贵在张扬气势,小幅作品难在表达气息。作品幅式上的大并不等于境界格调上的大,张扬的表象和强烈的感官刺激只是瞬间的,而作品当中依靠慢慢品味、细细把玩方能感受和体会到精微细腻的东西,往往才是最不容易体现的。京闻的书法在这一点上无疑已经把握得比较到位。
二曰水体系。笔法线条是书法作品的形质,是体现书法家风采的核心要素。如果说京闻结体是师承“二王”,京闻的个性化就体现得尤为突出。其起笔顺入而下,一路欢畅,决无挂碍;观京闻的行笔,拙若村夫,巧若浣女,动静相宜,佳且美兮,确实大手笔。写行草书难,难在难以驾驭。但京闻手到擒来,笔墨开张,运用自如,无论是四尺、六尺、八尺的作品,他都一招一式地去完成,游刃有余。能够取得如此出众的成绩,首先得益于京闻对艺术形式的敏锐感和对技巧规律准确的理解和把握。他认为:“书法艺术不管如何创新,都要以中国汉字为基础,这是根本,也是底线。那些脱离汉字基础的创作,不再是书法创作。”有些人能把字写好,但他们只停留在实用审美阶段,并未进入艺术的殿堂。
三曰人体系。成就一个书法家,首先选择团队无误,立足“二王”,从一开始就让他顺天应事、站位准确、起点很高、取法乎上;第二是廊坊这块艺术宝地浸透了他,自由的空气能够使人健康成长,廊坊书法的沙龙氛围一直呵护着京闻的艺术成长;第三是京闻敢于超越自我的精神成就了他的今天。
深造学习,虚心求教,一点一滴都晕染着京闻的作品。三大体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京闻面目,过去和现在影响着他,未来也必将推助他的发展。
(作者张纬东系廊坊市政协副主席、霸州市副市长、廊坊市书协主席)
刘京闻简介
刘京闻 1967年生于山东陵县,现为中国书协行书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沈鹏班助教、张旭光书法工作室助理导师、廊坊市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慕鸿书社副秘书长、廊坊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任教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中国书协培训中心。
2006年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首届行书展,获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二届、第三届兰亭奖,2007年获中国书协主办的纪念傅山400周年全国书法大展三等奖,2007年参加行草十家展,2007年入展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2008年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第二届草书展,2008年、2009年、2011年参加“书法兄弟连”行草十家展,2009年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五百人精品展,2009年入展全国第六届楹联书法展,2009年获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展二等奖,2010年获全国第三届扇面展一等奖,2011年入展全国首届手卷展,2011年入展全国第十届书法展,2011年入展第三届“林散之奖”书法双年展,2011年入选《中国书法》杂志推选的当代中青年书法60名家作品展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