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美术>展览推荐

“桃李不言”——央美油画系一工作室教学研究展开幕

时间:2013年12月30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黄远

“桃李不言”——央美油画系一工作室教学研究展海报

  12月24日,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的《桃李不言——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教学研究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开幕。

  油画系第一工作室是中央美术学院最早成立的工作室之一,也是中国高等美术教育最早以工作室形态进行教学的单位。1959年,油画系成立导师工作室,其中吴作人工作室由吴作人领衔,主研欧洲油画;1960年改称“吴作人画室”,翌年改称第一画室。画室成立以来,进行了严格的造型艺术基础训练、加强基本功训练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油画本体研究和美学原理探究进行创作。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工作室继续对西方造型体系的探索,为美学理念的实现进行了大量教学实践,做到基础坚实和思想活跃的统一。可以说,油画系第一工作室的教学无论在教学方向、理念和方法,还是人才培养方面都是最为突出、最具影响力的工作室。

  此次展览是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导师工作室教学研究和梳理计划的首个展览。学院造型学院院长苏新平主持了展览开幕式,学院院长潘公凯,党委书记高洪,副院长谭平、徐冰,学院教授靳尚谊、潘世勋、孙景波,以及杨飞云等一画室师生参加了展览开幕式。众嘉宾一起讨论一画室的教学思想、发展历程,回忆在一画室,在美院度过的青春岁月,现场气氛热情活跃,这既是“桃李不言”展览的开幕式,也是一画室家庭的大聚会。

  潘公凯院长在开幕式致辞中高度肯定了一画室的教学成绩,他提到,中央美术学院在几十年的发展中,油画逐渐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学科,而在油画系里,第一工作室又是最具代表性的,其写实的油画风格在中国油画界、美术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同时,潘公凯也从院领导的高度对一画室在新艺术环境下的发展提出了期望,他希望一画室能够积极保留严格的写实基础训练,在教学中做到训练的严谨与思想的活跃兼顾,在全球文化艺术碎片化、拼贴化、扁平化、通俗化的弥散景观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靳尚谊在展览开幕式上回顾了当年进入到一画室的情形,回顾了当年在教学实践上的诸多探索,并希望当下油画青年不要刻意追求风格,而应当扎根油画基础训练,这也是一画室的教学传统。杨飞云则代表一画室学生发言,他十分珍惜在一画室的学习经历,他认为一画室的教学十分注重创作基础的训练,这也为他以后的艺术探索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工作室教学是中央美术学院教学的特色,这些年来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精、尖的艺术人才,在美院教学体系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回顾工作室体制的发展经历,思考不同工作室在不同阶段的教学理念,思考继承与发展、教学与社会的关系,对于今天和未来工作室制的深化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在2009年就立项并提出针对导师工作室教学研究和梳理的长期计划,目的是希望通过对影响力大、教学效果突出的导师工作室教学进行全面、深入的梳理、研究和总结。在充分肯定成就的同时,梳理中寻找不足,进而发现问题所在,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导师工作室教学及管理的调整与改革奠定基础。

  此次展览梳理了第一工作室的教学沿革情况,展出了第一工作室历任教师和学生油画、素描作品共计六十余件,其中不乏吴作人《旅顺港内》,艾中信《紫禁城雪》,靳尚谊《青年女歌手》、《晚年黄宾虹》,陈丹青《西藏组画之洗发女》,杨飞云《姐妹》,朝戈《其其格和她的草原》等名作,另外展览还展览了大量珍贵教学档案、历史文献等。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14年1月5日。

(编辑:黄远)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