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艺雅集(北京)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与荣宝斋画院共同主办,《梦在丹青》栏目承办的中国梦·民族魂——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于5月30日在北京晋商博物馆开幕,参展艺术家马西光、张仁芝、胡正伟、赵准旺、田云鹏、周逢俊、周尊圣、王永亮、王家训、任继民、李晓军、邹立颖、张立奎、刘万鸣、徐光聚(按年龄排序)等出席开幕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山水画高研班导师、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山水画高研班导师、长城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周逢俊代表艺术家发表参展感言。
本次展览以“中国梦”为主旨,引领艺术时代风气、代表艺术时代风貌,以“民族魂”为主题,集中展示了当今画坛最具影响力及代表性的画家作品。举办此次展览能更好的复兴文化艺术精神,向广大群众及艺术工作者展示展现当今中国文艺的全新风貌。
周逢俊表示,本次展览规格高,作品好,是一次成功的艺术雅集。展示当下具有代表性的画家的作品,更好地诠释中国画家们作品的学术性及艺术价值。
策展人朱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正值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本次活动也是以此为主题,体现艺术家的一种爱国情怀,展现艺术家的精品力作,以供参观者学习借鉴也希望以此为契机为艺术家与企业、收藏家及书画爱好者搭建桥梁。
【活动现场】
【参展艺术家介绍】
参展画家:(按年龄排序)马西光、张仁芝、胡正伟、赵准旺、田云鹏、张复兴、满维起、周逢俊、周尊圣、王永亮、王家训、任继民、李晓军、邹立颖、张立奎、贾广健、刘万鸣、徐光聚、周午生
马西光,1932年2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临猗县,祖籍山东。1948年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1949年10月分配三军文工团,1952年随团调入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军文工团,随军入朝。1957年复员后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1958年10月赴青海人民出版社工作,后调青海省文学艺术联合会。1994年离休。
他的作品以人物画见长。他在高原生活了近四十个春秋,他熟悉高原,热爱高原。他创作的高原人物画展现出浓郁的西部风采,独特的渗透技法,动态的艺术构图,浓郁的诗情画意,蕴含着高原粗旷、奔放的激情,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现为青海省优秀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美协青海分会荣誉主席。曾任玄圃画院副院长,青海省政协常务委员,青海美协副主席。
马西光作品
张仁芝,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走的是以中为主适当融合西画经验的道路,主要是研究传统、深入观察、研究自然和不断地做创新的尝试。他研究传统,通过观摩、写临体会其精神与技法;他通过不倦地写生,观察和研究自然。他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积累了大量的写生稿。有些写生本身就是创作。他的画风不断在变,反映了他不满足于自己、希冀有所突破的愿望。他的功底深,即写实造型能力强,传统修养好,生活体验丰富,所以他的创作路子很宽。他的画有的偏重于写实,有的偏重于写意,有的有较强表现与抽象的意味。他主要画山水,时而涉足花鸟,荷花画得尤其精彩。西画写实的痕迹在他的作品中还明显地保留着,但他努力把它们纳入中国写意画的审美规范之中。因此,他的创作愈来愈具有鲜明的传统特色。
读他近期的画,也明显地看到他在努力加强画面的整体性和简练性,加强笔墨的力度与韵味。他作为成熟的艺术家,愈来愈意识到绘画创作要从生活中汲取营养,要有强烈的生活气息,但绘画创作是有别于生活,有别于客观自然的另一个世界。丹青最难写精神,写出来的这“精神”,仅仅寄寓于客观物象的,还是浅层次的;发自画家内心世界的,才是最充足、最有力量、最感动人的。当然,中国写意画是注重意象创造的艺术,不同于西画的抽象画,画家的思想、感情,他的主观世界不是通过抽象的点、线、面来加以表现,而是通过“似与不似之间”的自然物象,用水墨媒介、笔墨技巧来加以表达的。
写客观物象,写自然景色,与抒发自我的内心感情,表达自我人格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张仁芝掌握了中国画创作的这一规律,游刃有余地在中西融合上施展自己的才能。西画的写实造型被他渐渐融入中国水墨的天地之中,成为中国水墨的一部分。可以这样说,张仁芝中西融合的水墨画,整体来说是中国传统的,有些细部和有些因素来自西画,而这些细部和因素又是经过他消化、吸收和改造过的。这是一种很自然的融合,不觉生硬和勉强。这大概是张仁芝不同于一般受过学院写实训练,而后虽走入中国画创作领域,但始终被写实造型束缚,不能深入领会中国写意画奥妙的画家们的一大特点。
近几十年来,在中国画界,人们一提起“创作”,就意味着画大画,画精心制作和繁复构图的画,逐渐地把中国写意传统的“自由书写”丢掉了。“做”画成风,“写”味减弱。我这里说的“做”还不包括那些用“特技”手段制作的画,那些我认为离中国画更远,我这里是指那些为大型展览会评委们青睐和重视的、过分雕琢的大画。中国画之所以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绘画,就在于它是通过作者运用笔墨来直接书写的,在书写中去表现出作者的心情、灵性,寄托某种思想和感情。画可以“做”,但必须是在“写”的基础之上“做”,“写”必须为主要手段。那些涂满画面、精心雕琢而忽视了书写的画,貌似有气势,但缺乏趣味,感情不真切,不耐看。张仁芝在“写”与“做”的关系上处理得比较好,他不论写生还是创作,都注重书写。他的画是有情有味有看头和经得起琢磨的。
张仁芝作品
胡正伟,生于1942年,祖籍安徽,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宁夏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常委.原任甘肃画院副院长,宁夏文史馆副馆长,现任北京现代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宁夏书画研究院院长,作品参加全国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十届美术作品展,并获“黄宾虹”学术成就奖等奖项五次,1975年进修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1982年研修于中央美术学院卢沉人物画班。曾在《美术》、《国画家》、《中国美术》、《中国书画》、《荣宝斋》、《艺术界》等报刊发表作品近千幅。作品先后在十多个国家展出,并被国内外美术馆收藏,出版画集八种。作品《苏武牧羊》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塔塔尔族》2005年搭载“神舟六号”邀游太空。作品《大漠驼铃》2007年搭载“神舟七号”邀游太空。
近年来,胡正伟的西部风情主题作品为画坛吹来了一股清新、强劲的“西风”,他笔下的作品笔墨淋漓、苍劲,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他的作品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胡正伟是我国当代中国画坛具有潜力的写意实力派著名画家。现居北京。
周尊圣,1958年生于黑龙江林口,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画家、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艺术研究室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导师,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教授,中国美协培训中心教授。
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对新疆广袤的瀚海戈壁、自然山川、风物人情、天山大漠、丝绸古道进行了深入探索研究。历经二十几年二十几次走进新疆,在文化是传承、艺术于创造中创立了“天山山水画”的独特风格,开拓了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新领域。追求悲壮之美、苍凉之美、雄强之美、阳刚之美。以大漠为纸、胡扬为笔,以炽热的红色激情,泼洒生命的旋律,谱写天的大象、山的风骨,奏响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乐章。
周尊圣作品
王永亮,1958年生于安徽太和。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华慈善美术家。中国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部分作品获奖。
出版《王永亮画集》,《王永亮山水画集》,《王永亮山水新作选》,《王永亮写意山水》,《中国画廊(王永亮山水作品)》,《王永亮大别山水墨写生集》;个人专著:《中国画与道家思想》。
王永亮作品
王家训,1958年生于江苏东台,号水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理事,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艺委会秘书长,中国国画家协会副主席。参加第八、九、十届全国美展及中国美协主办的一系列画展。他的作品色调统一、完整、协调,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画面中总是一种舒畅、恬静、悠然的生活情态。他善于描绘不同场景下的人物,在不同的情境下,赋予人物不同的性格,表现形式随着内容的变化而不同,个性很鲜明,呈现出一种独特的人文情怀。
王家训作品
任继民,1959年生,自由画家,无语斋主。
任继民作品
李晓军,中国国家画院专职画家、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荣宝斋画院教授、文化部青联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市西城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李晓军作品
邹立颖,吉林东丰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文联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文化部青联美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蒋兆和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双聘教授,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邹立颖水墨人物工作室导师,中国长城书画院执行副院长兼艺委会秘书长,海军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
张立奎,山东临沂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水墨人物研究生班。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国防大学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解放军美术创作院艺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凤凰岭美术馆驻馆画家,现为中国国家画院杨晓阳院长工作室画家。曾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奖、首届全国青年国画年展金奖、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国际艺术大展最高奖、炎帝杯国际艺术大展金奖。多次参加全国中国画提名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南海、中央电视台、俄罗斯、泰国等领导人以及众多藏家及美术机构收藏。出版当代中国名家张立奎卷(大红袍)等多部画集。2013年7月精品水墨人物画在北京保利举行拍卖专场。2012年央视书画频道专访。2012年11月在中国军事博物馆举办“笔墨从戎”巨幅作品个展。中国画坛六○后最具收藏价值10杰画家。当代最具学术活力的青年画家之一。
张立奎作品
贾广健,河北永清县人,1964年1月生。1984年毕业于河北工艺美术学校。1991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1994年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被评为天津市文艺新星。获天津市鲁迅文艺奖。被中国文联授予“全国百名优秀青年文艺家”。中国文联第一届“德艺双馨”会员。被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评为“ˊ97中国画坛百杰”。
现为,中国国家画院青年画院副院长、天津画院院长、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艺委会委员、国画院专职研究员、教授,贾广健花鸟画工作室导师。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解放军艺术学院特聘教授,荣宝斋画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工笔画学会理事、天津市十一届青联常委。
贾广健作品
刘万鸣,1968年生于河北静海。1995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副院长、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委、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评委、中国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 《刘万鸣画集》、《水墨精神》、《中国画论》、《画道文心》等二十余部专着,入选 第八届全国美展、第九届全国美展、第十届全国美展、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分别荣获银奖、铜奖、优秀奖,获二〇一二年首届『中国青年艺术家提名』奖。
刘万鸣作品
周午生,生于内蒙古包头市,祖籍河北任丘,200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花鸟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131”创新型人才。作品曾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兰州、台湾、日本、韩国展出并发表。出版有《周午生画选》、《当代中国画坛十家精粹——周午生卷》、《当代名家工笔花鸟——周午生卷》、《中国当代画家周午生专辑》、《当代名家工笔花鸟——周午生》、《中国画技法丛书——周午生》、《没骨花鸟技法丛书——周午生》《当代中国画名家——周午生》等多本专辑。
周午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