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美术>美术评论

通过艺术参悟生命完善自我——谈陈琦和他的水印木刻创作

时间:2013年10月18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吴长江
0

  《2012》是陈琦耗费连续两年的时间完成的。这幅4m×14m的巨幅水印木刻由七张4m×2m的板子拼接而成,站在作品前有一种水面排山倒海而来的震撼感。 

  水印木刻,是中国传统版画的重要门类,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视觉形态。早在17世纪,出版家胡正言就用多版分色奇镌的高超技艺印制出“冠绝群书”的“十竹斋”书画谱与笺谱,不仅将中国传统水印版画推向顶峰,同时也对世界版画和书籍出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陈琦是中国当代水印版画的标志性艺术家。他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水印木刻创作,30年笔耕不辍、未曾间断,创作出大量的精品巨作,不仅很好地完成了传统与现代的“对接”,也为我们在当代版画艺术创作和研究方面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艺术家个案和思考的理路。

  陈琦1982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攻读版画专业,在大学期间他便开始思考“绘画是什么”、“绘画的意义何在”等艺术本体问题,这其中,除却宏观层面上有当时思潮激荡的影响外,也有艺术价值取向和艺术表达形式上的选择与思考。为此,陈琦进行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实验和探索,并最终确立了自己的艺术方向及以水印版画为主的艺术表达方式。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传统精神和视觉元素逐渐融入到陈琦的创作中。他的创作开始呈现系统化、脉络化,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神气质:第一,传统的图像和符号通过水印木刻的方式呈现出温润淡薄的人文气息,并与现代绘画造型语言和新技术手段结合,在题材和观念之间形成了有机的融汇与互动关系。第二,诸多的表现题材与内容并不完全是想象的产物,而是来源于对自然的直接观察和个人体验,有很多作品都来源于写生的感悟和对生活细节的体味。第三,陈琦并不是一位单纯摹写自然和表达情感的艺术家,其作品中呈现出的人文思考与精神追求同样强烈地溢于言表,突显出的静谧与空灵充满着哲学的意味。第四,陈琦一直致力于水印版画本体语言研究,他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渐创立了一套独立、完整的水印木刻技术系统。无论是《阐释时空》中的水晶质感,或是《2012》的巨幅画面,都极大拓展了水印木刻的艺术表现力,给人带来了全新的现代视觉经验。

  陈琦是一位勤奋的艺术家,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勤奋执著和不懈追寻。新世纪以来,他新发展出了“水”、“时间简谱”等系列,为自己的艺术创作和精神诉求找到了一套观念和方法。他不仅由此持续创造,而且也通过艺术参悟生命、完善自我。

  10月18日,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协、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时间简谱——陈琦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一大厅举办。作为陈琦艺术生涯至今举办的最大规模的个人展览,展出的60余件作品,不仅涵盖了他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的代表性作品,如“明式家具”、“琴”、“荷”、“阐释”、“梦蝶”、“水”等系列作品,更突出呈现他近3年来在“时间简谱”这一主题上创作的最新作品。展览亮点包括4m×14m的巨幅水印版画《2012》《时间简谱》手制书系列、《时间简谱》跨媒介系列作品《楚辞》和《虹》,以及《时间简谱》交互媒体作品等等。

  画语录 

  有学者提出版画弱势源于艺术语言的厚度不足,我以为这仅是山的一面,另一面则深层反映了版画本体文化自觉的缺失。版画如想在当代艺术语境中获得生存理由或独立价值与意义,首先就必须彻底摆脱绘画依附和绘画错位发展,才能创出一片新天地。如果版画没有这样的本体觉悟,甘为绘画的附属,既没有出路,也没有存在的现实意义。

  因此,将版画作为中间媒介而不是画种来进行艺术自由表达,并创造出自己特有的艺术语义表达系统和价值体系,或许是当代版画发展的必由之路。如此,一方面艺术家自然摆脱了画种的身份束缚,另一方面版画作为一种媒介也拓展了无限的表现可能。

  版画的当代转型和在当代艺术情境下存在的价值意义是近年来版画学界思考并提出的问题,可以说是一块卡在版画未来发展要隘上的巨石,如不撬开这块巨石,延展版画未竟之旅,版画必沦为绘画的附属工具。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外力难以指望,只能靠版画学界自己。举办此次展览的初衷,我想就是为此问题解决而提供的多重可能性的参照。

  ——陈 琦

(编辑:黄远)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