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美术>美术评论

当代艺术何以“去魅”?

时间:2012年02月01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云 菲
0

  第四届广州三年展项目展第一回发问

  当代艺术何以“去魅”?

W(喷泉装置) 冯 峰

  “于瑜欲渔,遇余于寓”,用在听觉上难以辨析意思。但是,只有四声变化的同音字却可以写成绝妙文章,这种文章的看比听更为重要,这是作品《同声词》的寓意。还有收藏自陕西岐山周公庙考古遗址的泥土、上世纪80年代西递村一块刻有《西递村孝祠》的残砖……展厅中,100余件艺术作品涉及绘画、雕塑、影像、装置、行为、新媒体等不同艺术类型,51位当代艺术家用各自的作品及一旁“写给观众说的话”,独到地表达着他们眼中时代的发展。“有的利用传统媒材表达,也有把水墨精神和模式植入层出不穷的新艺术媒体中,这些当代艺术作品无论是在艺术理论上还是在艺术的延伸方式上,都揭示了当下中国新的人文精神。”看过展览,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皮道坚如是说。

  有别于以往任何一届双年展或三年展,第四届广州三年展通过对广东美术馆改扩建工程的思考,逐步推进展览的时序,把展览分为启动展、项目展、主题展三大部分。如果说启动展是提出问题,项目展就是将问题深化为个案研究。继2011年9月22日启动展开幕后,2012年1月17日至3月5日展出的项目展第一回“去魅·中国想象——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成为一个衔接点,令以往圈子化的当代艺术“力求与公众对话”,融入到公共文化空间为人们所分享,更尝试回答当代艺术所面临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当代艺术何以“去魅”?

  何谓“去魅”?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艺术在国际上迅速蹿红,成为国际艺坛关注的对象。这一方面缘于先进通讯工具、网络传媒方式使中国的文化信息和世界处在同步状态,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极为引人关注。据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王林分析,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接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两股力量和线索来推动的,一是海外资本的代理,另一是国际策展人的选择,这两种出场方式都带有很强的西方人关于中国想象的意味。

  于是,从解构传统到模仿西方,再同资本谋合,资本化和与之相应的符号化、图式化创作倾向开始渗透其间。在此过程中,虽不乏优秀艺术家,但有一部分中国当代艺术家寻求进入西方艺术市场的创作策略时,刻意利用一些符号或表现滥觞的异国情调以迎合对方口味,走向明星化的道路。针对此现象,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认为,这样的作品中充斥着浅薄的思想并成媚俗之态,其本身的美学价值与批判意义无从谈起,艺术创作具有他者同化的被动性,现实的社会形态、生活方式、艺术思维都被冠以西方的思维方式、言说方式和价值判断,凡此种种使中国当代艺术处于一种虚假性之中,“去魅”即是揭示出虚伪性的一面,让其可以回到最原始、最纯粹、最真实的生存面貌。

  在商业的干扰、市场的支配下,中国当代艺术只是一种扭曲的商品而已。新世纪以来,大家逐渐意识到,中国当代艺术应该有自己的当代性。以某种方式保持与传统文化的联系,成为共同的着眼点。在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深圳市美协副主席鲁虹看来,中国当代艺术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决定了作品生命力的长久与否,“中国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不是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它们之间相辅相成,深入对传统资源的评估、借鉴、重塑、挪用和分解,会赋予中国当代艺术更多的审美价值,使其获得新的纬度”。但在如何从更深层次思考创造具有本土文化的当代艺术这个话题上,学者王檬檬也发出了自己的提醒:“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当代艺术家要注意和警惕中国符号、中国景观的过度泛滥式使用,应该以平等的身份与国际对话,重视个性化和创造性,从而创作出一种有特色且大家都可以懂得的国际语言。”

同音词(声音装置) 余 极

  中国语音学上著名的极端范文10篇,只用一个音节的同音字所写成的绝妙文章,在听觉上难以辨析意思的相同声音(当然,有四声变化),明显规避语词文字符号形象的意义所指,分离我们对待语言所习惯的认知态度和固有思维,从而使语言文字符号形式的视觉在场显得十分重要。

瓷·车(木、油画颜料、油漆) 马 军

(编辑:孙菁)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