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美术>资讯

姜维朴:中国连环画的“守护神”

时间:2013年05月20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续鸿明 冯智军
0

《地球的红飘带》创中国连环画获奖记录

姜维朴著《新中国连环画60年》

 

    人物名片

  姜维朴,1926年6月生,山东龙口人。曾任《华东画报》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连环画出版社总编辑、党委书记。主持创立中国连环画研究会(后改为中国版协连环画艺委会,任主任至今,创办连环画理论刊物《连环画论丛》(后改为《连环画艺术》),创建中国连环画出版社。2004年获中国美协颁发的“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奖。

  走进姜维朴先生在人民美术出版社旁的住所,简陋的房间里触目而及都是书籍,书架上、沙发上、床上、地上堆放得满满的,难找插脚的地方。每天看书、整理资料、处理连环画艺委会的事务,构成了他的生活全部。他就这样用一生守护着中国的连环画事业。

  87岁高龄的姜老,虽然背脊佝偻,但精神很好,思维清晰。他正在为即将出版的新作《诗情影意话当年》而忙碌着。聊起连环画,他就打开了话匣子,一个下午的时光,在不知不觉间就流逝了。他的妻子王素,二人由同龄、同乡、同学、战友,再到终身伴侣,相濡以沫数十年。现在因偏瘫已不能说话的她,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姜维朴兴高采烈地讲述他们共同的连环画事业。

  多舛的少年追梦路

  姜维朴1926年生于山东省黄县的一个叫妙果的小村庄,幼年丧父的他,对当村里小学教师的父亲的印象,就是留下的各种藏书,有古典文学、进步书刊,还有报纸剪报、各种字帖。他和哥哥姜维壮与母亲相依为命,听妈妈讲述岳飞的故事,就成了他每晚最大的快乐,这也养成了他爱憎分明的性格。“在我的观念中,只要我认为是对的,就会坚持。”姜维朴说。

  抗日战争爆发后,因家庭贫困而不能读中学的他,被吸收回母校当“小先生”,这期间他读遍了父亲的藏书与学校里的图书,而本家叔叔送给他的上海万象书屋1936年出版的《鲁迅选集》,更是成为他的珍爱,一直保存至今。这本书里的《“连环画”辩护》给他留下难忘的印象,但当时他不曾想到,这一生竟与连环画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后来编著了《鲁迅论连环画》,从1956年10月首次出版后,又一版再版修订到了第五版。

  年岁稍大后,为了解决家里的负担,哥哥14岁就去了东北做学徒。而他先后两次去青岛,终于也在1942年开始了学徒生涯,期间见多了人间冷暖。小学毕业后坚持自学的他,考上了北京电气通讯学院。

  1944年毕业后,姜维朴没有按分配到山东省龙口市电话电报局报到,而是返回家乡参加了革命。抗日战争胜利后,姜维朴又考取了华东局在临沂主办的山东大学文艺系,也是在这里,他认识了后来成为终身伴侣的同学王素。

  1948年,姜维朴被派往《华东画报》社,从此开始了记者生涯。姜维朴回忆起这段时光,笑着说起了当时生嚼土豆治胃溃疡的小偏方,以及采访国民党被俘将领王耀武等往事。对着与张富贵的合影,谈到当时在张富贵的村子里生活了一个多月里的点点滴滴。后来由他写诗、赵延年绘画的《劳动英雄张富贵》连环画,开启了他专职从事连环画事业的序幕。

  见证“小人书”辉煌时代

  1953年,姜维朴奉命调至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组建连环画册编辑室。由他统筹出版的《水浒》连环画册,从1955

  年到1960年再版达16次,总印数每集60万册。随后推出的《岳飞传》画库,自1958年到1984年多次再版,每集印数高达450余万册,15集共6740余万册。紧接着推出《杨家将》,自1958年到1981年,每集印数270余万册,5集共1350余万册。1957年到1960年出版《中国戏曲故事》画库,出了60册,其中有王叔晖用白描手法绘制的连环画《西厢记》,当时连续七次再版重印。此外还有《我要读书》、《穷棒子扭转乾坤》、《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志愿军英雄传画库》、《妇女主任》、《日出之前》、《青年近卫军》等一大批连环画册。从1953年成立连环画编辑部,到1962年共出版连环画册1400余种,印刷1亿余册。这些连环画作品不但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且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文革”开始后,作为文化部党委委员的姜维朴,成为被批斗的主要目标,并被非法囚禁了近两年。两年后被“解放”回家时,年仅42岁的他已是满头白发。再次回到工作岗位,除了连环画册的再版和新书出版外,沉睡12年的《连环画报》也在周恩来总理的批示下,终于在1973年复刊。1972年,连环画册的印数达2800万册,比“文革”前年最高印数的1963年还多500万册。1971年周恩来接见美术出版工作者时说:“现在孩子们没有书刊,任务紧急啊!你们不干,谁干?”这一番话至今让姜维朴记忆犹新。

  这段时光,给姜维朴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书店前排着的长队,买不到书的孩子们失落的目光。为了这份目光,他付出了太多,以至于王素曾经说:“姜维朴是个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好干部、好党员。但,他绝不是一个好爸爸、好丈夫。他满脑子装的都是工作,都是他的连环画事业。”

  “文革”后,姜维朴被任命为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仍然分管连环画册和连环画报编辑室,并创办了全国唯一的连环画理论刊物《连环画论丛》。在1983年,又创办中国连环画研究会。

  上世纪80年代初,《连环画报》成为全国十大畅销刊物,连环画册的印数也是激增。如王素改编、华三川绘制的《青年近卫军》,1977年出版的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就是120万册。由白宇改编,严启生、陈惠冠、戴敦邦、罗中立、韩硕、施大畏等绘的《三国故事》和《水浒故事》,1980年第一版第一次的印刷数,前者每集印150万册,后者每集印200万册。

  这个时期还推出了《人到中年》等发人深省的作品。特别是连环画《枫》的面世引发的一件事,震动了文艺界。这件典型的“伤痕”艺术作品,刊登于1979年第8期《连环画报》,在不少地方被一抢而光,销售120万册。但刚发行三天,就被有关领导部门勒令停售。在姜维朴的力争下,这次风波终于平复,而且《枫》还在第五届全国美展中获得金奖。姜维朴回忆道:“鲁迅先生说:‘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但愿鲁迅先生这番意味深长的话,在今天有更多人体会到它的伟大意义。”

  59岁创建连环画出版社

  “文革”后至80年代初,中国连环画每年总印数有8亿册左右,占全国图书总印数的1/3。但从1984年开始,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连环画出版阵地刮起了一股拜金主义歪风,被认为可以“赚大钱”的连环画市场,充满了宣扬武打、凶杀等乱七八糟的作品,姜维朴对此甚为忧虑。为此他上书时任总书记的胡耀邦,汇报情况并建议成立专门的出版连环画机构。姜维朴回忆说:“1984年10月28日我与陈兆祥联名发出信件,还登门请德高望重的萨空了帮忙吹风,当年11月中央领导就做出了批示。”

  1985年,59岁的姜维朴着手创办中国连环画出版社,每天骑着他1950

  年在上海买的第一代国产永久牌自行车,开始了新的征途。这让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还有一年就该离休的他,何必自讨苦吃。回忆起白手起家的经历,姜维朴说:“当时一无资金,只有上级借给的30万元。二无充实的队伍,只有甘愿从人民美术出版社跳出来的几位同志,其中陈惠冠、费声福、吴兆修也都年过五十了。三无办公场所,后来从人民美术出版社租到一间旧厂房,才改建了几间办公室,伴着机器的轰鸣声办公。”经过半年的筹建,在1985年10月17日中国连环画出版社正式成立,姜维朴任总编辑、法人代表。

  就在这个小出版社诞生的同时,大量粗制滥造的连环画盲目出版,造成了大量的积压,连环画遭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困境。姜维朴说:“回

  顾当年,这个生不逢时的小出版社,经历着是坚持社会主义出版方针、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还是以赚钱为主、要钱不要后代两种出版方针、两种价值观和文艺观的大较量。”在这个较量中,他们咬牙坚持住了,并义无反顾地把反映长征史诗的《地球的红飘带》长篇连环画列为重点选题之一。

  病榻上诞生《地球的红飘带》

  王素几乎与姜维朴同步卷入了连环画脚本作者的队伍,从1953年的《英雄村》开始,先后编写了《青年近卫军》、《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等一系列脚本。《地球的红飘带》画库共5集,也是王素根据魏巍的同名小说改编,然后由沈尧伊绘制,从1987年编绘,历时6年才出齐。这部连环画集先后在第七届全国美展中获金奖,纪念建党70周年全国美展中获金奖,第四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中获绘画一等奖和脚本二等奖,全国美术图书评奖中获金奖,成为获奖最多的一部连环画作品。

  1990年底,姜维朴突发脑溢血,昏迷一周后才清醒过来。但就在连续50多天、昼夜输液的日子里,正赶上《地球的红飘带》第三集画稿完成。病榻之上的他,坚持要终审画稿,因为必须要平卧不能抬头,便让王素把画稿照片一幅幅举着给他看。王素曾回忆道:“当时他身体十分虚弱,每看一会便大汗淋漓,呼吸困难,只得停下来吸一会氧气,待精力稍恢复,又继续看。这集画稿共226幅,每天这样时断时续,一直坚持看了四五天,边看边提意见。”从此,对这位病床号为28号、工作不要命的病号,医护人员只好不硬性干涉,多了几分理

  解和敬意。

  1993年,时任美协副主席华君武致信姜维朴:“这五册连环画应该说是有中国连环画以来的巨作,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是一流水平,可惜现在的舆论,都热衷去捧臭脚,好的作品反而被冷落了,这实在是一种可悲的现象。谢谢沈尧伊同志和脚本作者王素同志,也谢谢你,连环画的保护神姜维朴。”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1995年,姜维朴从中国连环画出版社总编辑的岗位上退了下来,可他还在中国版协艺委会主任的岗位上工作至今,并于2010年出版了巨著《新中国连环画60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的刘云山,为此书批示:“健康有益、生动形象的连环画是老少咸宜的‘大众食粮’。我们许多人都是看着新中国的连环画成长的。推动连环画的繁荣发展,最重要的是适应时代要求,勇于超越创新。宣传文化部门要支持连环画的创作出版和发行,使连环画成为永葆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之花。感谢为新中国连环画事业作出贡献的姜维朴同志,感谢所有为我国连环画事业辛勤耕耘的美术工作者、出版工作者。”

  2012年1月29日,时任中宣部副部长的蔡名照给姜维朴写信说:“连环画是我国独具魅力的传统艺术样式,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您长期致力于推动我国连环画出版事业的繁荣发展,年近九旬,仍倾心关注,精神品格令人敬佩。”

  做了一辈子编辑工作的姜维朴,说起编辑工作有着深刻的感受。“编辑是很累人、很苦的,但编辑工作往往决定了一本书的命运。从选题到编校,手握着权限,而一旦出了问题,首先也得找编辑。要批斗的话,编辑都排在画家前面。从事编辑工作的人,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像鲁迅那样,有不怕打击、不怕批斗的精神。我们是带着一种责任感在做连环画。”

  对于当下连环画创作的现状,姜维朴表示忧虑,但仍然充满信心。“现在连环画比我们当年少多了,特别是一些偏见让这一行举步维艰,它需要改革,它要变。好的连环画要有好的思想性、艺术性,还要有教育性。现在连环画发展进入了困境,理论工作就更显得重要。做连环画工作的人,一定要从思想和理论的高度深入地研究这门艺术,它要求有文学、美术以及各社会学科的知识。我们要拿出作品来,还要有系统的理论研究成果。现在的人都是从经济效益论书的质量,急于求成、急于赚钱,自然很难做好。千万不要把连环画创作变成赚钱的工具,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社会效益一定要放在前面。好的作品能让人学到有用的人生经验,不好的会把人教坏,连环画对我们的影响不能用金钱和数字来衡量!”姜老的呼吁让人警醒。

(编辑:黄远)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