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美术>资讯

雷宜锌:岩石上的金 岩石上的梦想

时间:2011年11月25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亚萌
0

  

    雷宜锌(后排左五)、马丁·路德·金纪念园总建筑师埃德·杰克逊(后排右四)及中国工程队在马丁·路德·金的巨石雕像前合影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市中心潮汐湖畔的马丁·路德·金纪念园,一尊28英尺高的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巨石雕像耸立在华盛顿国家广场上,它位于华盛顿国家广场,面朝杰弗逊纪念堂,背对林肯纪念堂,左边是华盛顿纪念碑。

  华盛顿当地时间10月16日,第九次全国文代会代表、中国雕塑家雷宜锌用4年时间在中国制作的马丁·路德·金雕像正式揭幕。这件倾注了雷宜锌全部心血和艺术才华的雕像,再现了马丁·路德·金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实现梦想的信心。美国总统奥巴马出席了揭幕仪式,并且在白宫宴请了雷宜锌,甚至坦言自己被这座雕像“镇住”了。“Made in China”,中国艺术在世界文化艺术的百花园里释放着醉人的芳香。

  “让我来雕塑在美国历史上具有如此重要意义的人物,时至今日我都觉得不可思议。”雷宜锌说:“我想这件作品会改变我的一生。”

  2006年开始,接到创作任务后,雷宜锌为了更好理解和把握创作对象及其特征,搜集了大量有关马丁·路德·金的图片和影像资料,把工作室的四壁都贴满他的照片。“这些照片贴了4年多,我每天都看着他,感受着他。”

  1963年8月28日在林肯纪念堂前,马丁·路德·金发表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反对种族歧视。他说:“有了这种信念,我们就能从绝望之山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雷宜锌说,自己在那4年中每天都研究着这样的文字资料。

  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和影像,在雷宜锌的脑海中,马丁·路德·金渐渐变成鲜活的有生命力的立体的人。雷宜锌认为,如果只给观众看到一个模糊的、朦胧的浮雕,显然是不正确的,因为这会让人产生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观众会觉得他很遥远、不清晰,视觉语言也不够强烈。事实上,世人都很熟悉他、怀念他,有时甚至还会觉得需要他。因此,雷宜锌觉得马丁·路德·金应当是一个“呼之欲出”的人。

  这个灵感让他的创作有了定位并且让艺术语言的处理方式变得清晰起来。纯粹的圆雕过于“实”,纯粹的浮雕又过于“虚”,他想,应该把马丁·路德·金塑造得有虚有实、虚实结合,这会使作品的艺术语言更有变化,更具有视觉冲击力。

  于是,他用了一个月时间在工作室里做出了小样模型——马丁·路德·金站立着,双臂抱在胸前,手中握着一支笔。雷宜锌说,在这尊雕塑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多种情绪和情感,其中有抗争,也有对未来的希望,既深沉内敛,又充满张力,一经爆发,就会有无穷的力量。他希望给观众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当你看到这座马丁·路德·金的雕像,你可能会想到世界上所有的不公正,那会激起你为正义而奋斗的信念。”

  在这样的创作过程中,雷宜锌多次被马丁·路德·金的精神所打动。据他描述,自己最激动的时刻就是把雕像最顶端那块石头装上去的那天:“我环顾四周,看到了华盛顿纪念碑、杰弗逊纪念堂、林肯纪念堂,马丁·路德·金的雕像同3个总统在一起。”

  然而,4年之间,雷宜锌的创作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我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我的雕塑语言美国人能不能接受。我研究过世界各国的雕塑,美国的风格比较写实,注重还原雕塑对象,艺术语言和艺术表现相对少一些。而我的雕塑语言有些建筑语言的特点,是一种虚实结合的手法。”文化上的“冲突”,也让雷宜锌在美国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一些美国人无法接受马丁·路德·金的雕像竟是“中国制造”,直到雕像揭幕之后,这种争议也没有停息。

  “石头本身并没有颜色,我们选择雕塑家并不看他的肤色,而是依据艺术标准,雷宜锌无疑是我们认为做这个雕塑的最适合的人选。”马丁·路德·金国家纪念园总建筑师、该项目执行建筑师埃德·杰克逊如此表示。而面对这件从世界52个国家2000多位雕塑家的900多个方案中脱颖而出的巨型石雕,马丁·路德·金的子女也认为它雕出了父亲的“精髓”。

  什么是马丁·路德·金的“精髓”?在描述创作过程的时候,雷宜锌说:“我通过研究马丁·路德·金,学到了很多东西。他的思想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他实现梦想的方式和过程艰苦卓绝,经历了无数屈辱,但他百折不挠,甚至付出生命。他鼓舞着我追随他的梦想。”

  正如马丁·路德·金向世人证明了一位黑人作为思想巨人的成就,雷宜锌也在向世人证明一名中国雕塑家向世界传播中国艺术魅力的愿望。他想通过这件雕像,向美国的雕塑家说:“作为中国艺术家,我们的肤色虽然与你们不同,我们的文化也与你们有很大区别,但是我们对人类精神的赞颂、对艺术的追求,却与你们没有分别。”

  在他看来,雕塑艺术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而且蕴藏着艺术家所在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因此雕塑艺术交流在公共外交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这种造型艺术的沟通优势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外交的功能。

  “想要实现雕塑艺术的交流,需要高超的艺术水准、艺术的创新力度,以及对世界各国文化所共通的人类精神的表现。”雷宜锌认为,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们所追求的对人类道德、宏大精神的追扬,也能够在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中找到相通之处,这是我们进行文化交流取之不尽的素材库。雕塑通过艺术的形式实现人之间无障碍的沟通,最终能够潜移默化地实现民族文化价值观念的传播与交流。

  雷宜锌在完成雕像之后,比以前更加忙碌。为了培养更多的雕塑艺术人才,他正筹备建立一个雕塑学院,雷宜锌雕塑艺术创作基地也在兴建中;在他的计划中,还有很多城市公共雕塑项目等待他完成。同时他还肩负起将更多中国雕塑家的优秀作品介绍到世界艺术舞台上的责任。“中国有很多世界一流的艺术家,相信今后这些艺术家会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他说。

(编辑:白伟)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