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美术>美术人物

杨东风艺术创作的哲学解析

时间:2012年03月14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孟庆尧
0

 

  画以立意,乐以象德,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艺术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但其基本的内核,还应该说是哲学。高超的艺术,源于高深的哲学。如果从这个视角加以观察和解析,我们会对画家杨东风的创作,有更加精到的理解和认识。

  惟道集虚

  谦逊是杨东风留给人们最直接的印象。从他幼年跟随善画的父亲学习握笔,到目前在国内水彩、水粉画界名声显赫,那样一种从嘴角到肺腑的低调数十年没有改变。虚怀,然后可以容物。这是一个略显木讷不善辞令的人,然而讲到对艺术的感悟他会滔滔如江河不绝;这是一个虎背熊腰的山东大汉,一旦拿起笔来他也可绘出一片苏绣、湘绣般的细腻。心无旁骛,他专心于艺术的追求,从秉持家学到师范院校专业受训,就业后十数年倾心作画,乃至登上高校的艺术讲坛,对艺术的追求几乎是他内心的全部。庄子说:“惟道集虚。”晋代郭象解释说:“虚其心则至道集于怀也。”不善交际,目无杂物,敞开心扉拥抱纯粹艺术,养成了杨东风超越功利的审美态度,让他达到了虚静空明的境界。有了这样一个心境,他能够不受世俗羁绊地感知事物最核心的东西,他凌厉的目光可以透过表象直达本质,一旦灵感袭来,很容易爆发艺术的激情与狂热。他1998年创作的《洪流》,画面上惊涛裂岸,浊浪连天,气势强悍,图景宏阔,站在画前人似能触及波滚浪涌、感受到大地的震颤。非襟怀博大者何以为之?纸上“洪流”,来自胸中“洪流”;抛却俗物,然后虚静的胸襟能够容纳百川。疏沦其心,摒弃智欲,澡雪精神,除却秽累,杨东风在内心开拓出了一份纯真的艺术天地。

  格物致知

  皖南的一个小县城里,一片白墙灰瓦的古旧建筑群。场景沉郁,墙角数枝鹅黄难掩大片屋顶的晦冷。对着这样一片屋顶,杨东风默然注视了3个月。究竟是什么打动了他?他说:“相看两不厌,这就是我和这片屋顶之间关系的写照。我能读懂它,它也能读懂我,这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交流。”从这片屋顶,杨东风看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沉积,看到了历经沧桑后传统审美情趣的自我坚守,读出了穿行在时空中的艺术生命原动力所在。这片打动作者的屋顶,最终也打动了全国的美术权威,他的这幅名为《古黟印象》的画作顺利入选全国美展,他本人也被推举进入新时期全国水彩画、水粉画前30人。

  在杨东风的笔下,不乏相似的画面,比如一地落败的松果、一只翘起的古建筑飞檐、一面风蚀雨侵斑驳陆离的砖墙,等等。这是一些司空见惯俯拾皆是的场景,大自然毫无章法地将它们摆布在那里,客观地说它们并非为寓意而存在,而冥冥中的确会释放一些信息去撞击人的心灵,让人感悟、让人思考、让人获得启示、让人展开想象的翅膀。就如同偶然闪过一片云,或刮过一缕风会让你莫名地怦然心动一样。《礼记》上说:“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致知。”朱熹解释说:“欲致吾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感通外境万物,化为自心真知,杨东风笔落处,其实画面上的松果已不再是松果,飞檐已不再是飞檐,砖墙也已不再是砖墙,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无不包含了深意、有了灵魂,镌刻上了作者对客观世界内在规律的把握。

  格物致知,对于杨东风的艺术创作而言,是灵感获取的现实途径,也是一种直接的艺术表现手段。

  境由心生

  2009年,杨东风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的作品《古镇印象》,其实画面并不复杂:江南古镇一条幽深的街巷,路上的层层石板被岁月打磨出了光泽,粉墙爬满青苔,不知何年何月张贴的毛主席语录字迹斑驳,早与墙融为一体,沿街屋顶在晴空下显得黝黑低沉。唯远处一人一牛在动,但背影模糊,似有还无。说起这幅画的构思,杨东风说:“天人合一的理念是核,古镇街巷只不过是由此派生出来的表现形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与天地相依存是我基本的人生信条,画面都是从这个信条的原点上自然生发出来的。”

  画是心的倒影。《华严经》上说:“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一切唯心造。”意思是人心就如同世界上最优秀的画家,能把万事万物描绘得真切而实际。色、受、想、形、识都是因我们的心有所感念而生。杨东风喜欢阅读佛教经典并深得真谛。因此在创作上善于超越现实,不受具体事物的拘谨和役使,专注于表达感受、描摹内心、抒发情怀,他笔下的万物万象,只是出自其心的幻化,画境,就是心境。因此面对画,面对的也是跃动的生命。

  母亲,在杨东风心目中分量很重。用画笔去表现母亲一生的操劳和经受的苦难,一直是他解不开的一个情结。为此,2009年初他远赴西藏寻求创作素材,在这个地球上最接近天堂的地方,他行程数千里,描摹了95位母亲纯真的面容,加上自己的母亲,用96个头像,组成了作者关于母亲的理解。96个人、96种表情,有苦有乐、有喜有悲;有的白发苍苍,有的青丝如墨;有的形容枯槁,有的面色红润……但无论怎样的构图,无不散发着母爱平实而深沉的光晕。尤其是中间那幅自己母亲的图像,清癯的面庞表现了她对家庭艰难的操持,忧郁的眼神透露着她对子女深沉的爱和不舍。这幅名为《母亲》的画作,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颤。96个母亲,是天下母爱的96种解析,作者画的是他的母亲,而表现出来的又岂不是天下的母亲?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作者对其内心真实的描摹,可能在无意中拨动了人类内心最温暖的那根琴弦。

  第二届全国小幅水彩画作品展由中国美协与安徽省文联共同主办,全国共有3300件作品参评,展览入选作品261件,其中49件作品获奖。杨东风的《劳动者》是天津地区入选9件作品中唯一获得大奖的作品。作品描绘的是一个饱经沧桑、满面尘垢、疲惫不堪但神情倔强的造纸车间工人。作者借此表达了对最底层劳动者的同情和敬意,同时,描摹了时至中年以后,在生活与精神的双重重荷下人的心境。作品洋溢着人性的光芒,构图和色彩极富视觉冲击力。

  悟透因果和轮回,因此杨东风的作品多了一份空灵,多了一份禅的智慧和圆融,也更加接近于艺术的真实。

  把艺术创造建立在深刻的哲学思考之上,加之丰盛的艺术天份,杨东风终将实现自我。风物长宜放眼量。他不会仅仅属于他生存的这片土地,也不会仅仅属于这个时代。

  杨东风 1964年12月出生,山东淄博人,副教授。现攻读韩国大佛大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美术家协会水彩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淄博市水彩画、粉画研究会会长。2003年3月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班;2010年1月就职于天津天狮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任教学副院长。

  应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邀请主讲《速写与创作》课程。

  1999年,水彩《洪流》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荣获山东展区一等奖;

  2001年,水彩《主人》入选首届中国水彩画人物画展,荣获2003年天津水彩画精品展银奖;

  2002年,水彩《古黟印象》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天津展区银奖;

  2002年,水彩《静物》入选中国水彩画写生精品大展;

  2003年,水彩《古宅》入选首届全国小幅水彩画展;

  2004年,水彩《古黟印象》获第六届全国水彩画、粉画展铜奖;

  2005年,水彩《古镇》入选第七届全国水彩画、粉画展;

  2009年,水彩《古镇印象》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荣获山东展区一等奖;在“万金杯”天津市首届青年水彩画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2010年,水彩《闽南印象》入选第九届全国水彩画、粉画展;

  2011年,水彩《劳动者》获第二届全国小幅水彩画展最高奖优秀奖。

  出版有《杨东风画集》、《中国当代名家精品集》、《自言自画》、美术高考《人物素描》《色彩静物》《人物速写》卷、连环画10余册等。

 

  劳动者 

 

  喀什的阳光 

 

  洪流 

 

  古镇印象 

 

  古黟印象 

(编辑:王解生)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