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光明网主创,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支持,相关地方宣传部门协助,制作推出《我们的村庄(第二期)》网络音视频节目,围绕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主线,以村庄为主题,以经典文艺作品为切入点,深入革命精神发源地,挖掘革命精神传承的当代故事,展现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乡村振兴进程中村庄发展的可喜成绩,从一个侧面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山东省朱村
干群同心 老区新貌
弘扬沂蒙精神
1973年,芭蕾舞剧《沂蒙颂》在北京天桥剧场举行首演,怀抱婴儿的英嫂,用自己乳汁救下解放军伤员的故事,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沂蒙精神也随着剧目的公演传往全国各地。位于沂蒙地区的朱村有着五百年丰厚文化底蕴,历史文化渊远流长。当年的朱村曾经发生过怎样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呢?伴随社会发展,今天的朱村又发生了何种改变呢?本期节目向你讲述山东省朱村的故事:干群同心 老区新貌——弘扬沂蒙精神。
朱村位于临沭县西南部的曹庄镇,西倚岌山,东傍沭河古道。村内河流纵横,溪水汇流,玉带缠绕,呈“九龙戏珠”之格局,故因此而得名。如果说沂蒙是一片红色的沃土,那朱村就是这片沃土上名副其实的“红”村。
1944年除夕,日伪军突袭朱村,八路军一一五师老四团“钢八连”官兵闻讯赶到,浴血奋战,保卫了朱村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也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军民鱼水之情。打那时起,每年大年初一,朱村的乡亲们都要把过年的第一碗饺子敬奉在朱村抗日战斗纪念碑前,祭奠牺牲在这里的24位八路军战士。“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军民情谊始终深深根植在一辈又一辈的朱村村民心中。
柳编是朱村的手工艺品,目前已有1400年的传承历史。位于朱村柳韵田园综合体核心区的欧拉现代农业文创旅游示范中心,由临沂欧拉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旨在以柳编制品加工为中心,打造农业文旅融合示范点。
村“两委”干部积极探索致富新路,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招商引资建设“朱村商业广场”,带领村民熟悉掌握网络电商经营模式,利用网络手段大力推销特色网红农产品,通过这些措施,推动朱村经济不断向好发展。
党群军民的鱼水之情在这里不断升华,开拓奋进的沂蒙精神在这里传承发扬,朱村,作为沂蒙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村庄,正在沂蒙精神的激励影响下砥砺奋进,创造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