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民族、无愧于人民
——中国文联文艺工作者巡回宣讲活动走进湖南长沙、江苏南京
“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的贺信是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巨大鼓舞,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优秀作品是每个文艺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还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
7月24日至26日,“崇德尚艺 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巡回宣讲活动”第二轮走进湖南长沙和江苏南京。中国摄协副主席、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居杨,中国书协理事、书法家张继,中国视协理事、国家一级导演康洪雷3位宣讲人,畅谈了对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的贺信的理解,并从各自的创作历程分享了他们描写生活、反映时代的创作体会,向大家展现了当代文艺工作者的精神风貌和使命担当。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我刚成为一对双胞胎男孩的母亲。看到这么大的灾难,我毫不犹豫地乘坐震后第一班飞机赶赴灾区。”在湖南宾馆会议中心,居杨向大家展示了自己拍摄的关于汶川地震的一组照片。其中一幅仰天大吼的父亲,令现场无比震撼。“当人们在废墟发现一个遇难男孩时,他的父亲就在一旁。我当时特别留意父亲的表情,还算平静吧。”居杨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就在他抱起孩子时突然仰起头,用尽力气朝天大吼:儿子,爸爸最后再抱你这一回!再低下头已是泪如雨下。”
居杨说,摄影是瞬间的艺术,抓住决定性的瞬间是照片的生命,“我把这瞬间凝固在那位父亲的脸上。此后我不断问自己,应该去拍什么?什么才是这场灾难的重要瞬间?当我再次遇见一位为救助伤员独自留在灾区的母亲时,顿时有了答案:我要把镜头对准那些普通人,拍摄他们的感人故事,去表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大爱。”
张继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书法道路。“上学时只是觉得隶书很好看,就在各科作业本上写这种字,后来才知道它叫隶书”。从爱好进入专业训练,张继逐渐意识到,用毛笔写字,更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工匠精神,在这门传统艺术中体现创新和时代性是书法家的使命。“继承越扎实,创新就能越持久。这好比金字塔,塔底越宽厚,塔尖才能越高。此外还要独立思考,功夫在字外。”
“艺术是相通的。”张继在分享自己创作数年的《中国书画千字文》时说,“《中国书画千字文》是用1000个不重复的汉字创作成的250句四言诗。回想创作过程,时而忧郁纠结,时而豁然开朗。在路上开车突然想到两句,停靠一旁,立刻写下。虽然经历过茶饭不思的焦灼,然而信念在胸,还是非常欣慰,因为我完成了宿愿,那就是用诗、书、画、印来描绘中国书法的千年历史。”张继鼓励大家,讲求真善美的书法艺术需要依靠当代书法家将其带入新时代,“完成使命离不开大批德艺双馨的创作者,只有坚持内外兼修,在作品中注重传统性、历史性、传承性,再融入时代特点和自我个性,书法作品才能体现社会价值。”
在江苏的宣讲,康洪雷谈及了自己对于“初心”的更深刻认知。“《士兵突击》用一个木讷、缺乏魅力、几乎一无是处的许三多作主角有些不可思议,但这部剧却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的韧劲让无数年轻人为之振奋,我们也在他的身上看到自己,看到身处低谷时的顽强与坚毅。”康洪雷说,“宏大的创作主题往往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拍摄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是我给自己的命题,也是我的初心。”
在宣讲活动结束后,宣讲艺术家还分别与湖南、江苏两地的文艺工作者展开现场座谈,他们结合所讲内容和自己创作中的困惑提出问题。大家认为,居杨用一幅幅直抵人心的照片反映人民最真实的情感,歌颂那隐藏在真善美中一个个伟大又平凡的灵魂;张继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的贺信重要精神后,向广大书法家提出正本清源、守正创新的倡议;康洪雷用有情感、有温度、有生活的影视剧践行着文艺工作者应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三位艺术家的宣讲给大家带来创作的启迪。
“初心和使命与追求个人艺术理想、攀登艺术高峰不谋而合。此次宣讲活动正是中国文联在团结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方面的重要举措。”张继说。不少与会者表示,通过交流,进一步坚定了文化自信,今后将继续坚守艺术理想,努力创作,同时注重提升情操修养,用真情实感为人民抒写。
此次宣讲活动是中国文联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的贺信重要精神,配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举措。目前宣讲活动已在四川、西藏、湖南、江苏等地顺利开展,此后,中国文联还将继续组织活跃在创演一线的文艺家赴青海、新疆、广西、海南等地继续开展宣讲,继续播撒团结昂扬的文艺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