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执导《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天高地厚》《夏妍的秋天》等电视剧的导演沈好放,认为现实主义题材剧的创作,就像挖一口深井。由他担任导演,刘佳、梁冠华、吕中、柯蓝等主演的电视剧《远方的家》近日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该剧视角新颖,关注为了子女而“漂”在北京的“老漂族”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状态。在该剧热播之际,由中国视协主办的电视剧《远方的家》专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吕中在《远方的家》中饰演一位生活在北京四合院里的老母亲。当初她看过剧本后,非常爽快地接下了这部戏。“这部戏让我最喜欢的,是戏里面有一个个鲜活的人。它非常接地气的原因,就是观众会觉得剧中的角色就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吕中说,观众会从角色身上隐隐约约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生活的环境,自己的家,甚至发现自己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看来,电视剧《远方的家》是对当代都市家庭伦理的一次新发现。“中国的家庭伦理剧有很多,有写家庭成员之间吵闹的,有专门写婆媳斗争的,但这部剧不是这样,主要从家庭的构成和家庭的发展趋势的角度来写。”剧中来京和儿子宋飞一起生活的宋明媚,曾对儿子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娘俩在哪儿,生活在哪儿,哪儿就是我们的家。”李准说,这部剧很重要的一个贡献,就是把地理意义上的、成员关系维系上的家上升到了精神文化层面。“在母亲宋明媚到来之前,宋飞那个家不是一个完整的家。母亲来了之后,他才有了完整的家,也因此才有勇气去面对现实。”
近年来关于“北京故事”的电视剧中,有《情满四合院》《全家福》这样写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和北京家庭的作品,也有《北京爱情故事》这样讲述在北京打拼的外地年轻人的作品。《远方的家》讲述的故事,是把外来务工人员和老北京人融合在一起,而且放在一个四合院里,在《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看来,该剧正好弥补了“京味儿”电视剧的一个空白。
高小立还建议,电视剧的创作不仅要讲述年轻人的故事、为年轻人写戏,也要关注中老年群体,这是一个不能被遗忘和忽视的群体,同时也是一个有戏可写的群体,因为他们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情感经历。“现在很多国产电视剧中,中老年人多是以配角形象出现的,剧情的进展主要还是靠儿女的事业、生活来推进。”高小立说,“但《远方的家》细致入微地展现中老年群体的喜怒哀乐,流畅的叙事节奏,对角色从性格到内心的精准把握,都构成了这部剧的亮点。”
在沈好放执导的电视剧作品中,没有特意迎合市场的吸引眼球的东西。“他的作品里有人间的烟火气,但是又没有人间烟火的油腻感。”这是《中国电视》主编李跃森对沈好放作品的评价。“一些人写俗的东西,会让人感觉作品透着一股俗气,是市井之人写市井之事,但沈导的作品没有这种感觉,他作品里的世俗总是被处理得非常雅致,把生活的俗转化为艺术的雅,而且通过世俗的东西写出高尚的精神。”他说,“这一点在宋明媚和富伯恒两人身上体现得非常突出,同样写家庭争吵,有些人写着写着就成了庸俗的家斗,但《远方的家》里不一样,表面的争吵背后讲述的还是亲情,是家人之间相互的关心和扶持,所以它的底色是亲情,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
李跃森以剧中的一场戏为例。在宋明媚母亲忌日,兄妹两家人聚会,现场火药味很浓,快吵翻天时,大嫂端出一碗素面,使整场戏反转了。“原来前面的冲突都是铺垫,亲情才是真正要写的东西。前面的冲突有多强,亲情的感人力量就有多强大。”李跃森说,从这场戏可以看出这部剧的品位,以及沈好放作品文化品格的另外一个要素,就是幽默宽容的生活态度:用平常心来看待生活,看待难以承受的生活重量。这其中既有普通老百姓的处世哲学——不管有多大的事儿日子还得照常过,又有中国文化中的人生智慧。
你怎么看待今天这个时代?你怎么解剖今天的生活?你怎么去探测今天的世道人心?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表示,现实主义题材创作者创作时要思考的以上三个问题,包含了三个维度:对社会的深刻认知,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对人心的深刻洞察。他认为,《远方的家》正是从这三个维度,讲述了当今普通家庭的生活和情感。“这部作品,对当今的社会、生活和人性的展现上,是很真的,我们就是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这些人的故事都似曾相识,我们见过、听说过,就是我们和朋友们身边发生的故事。”
李京盛还表示,《远方的家》并不回避矛盾,它写生活的艰辛、普通人的不易,写他们遇到的问题和心中的纠结,但随着故事越讲越丰富,它呈现的就不是最初的艰难和纠结了,它用艺术的力量化解了这些,呈现给观众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温暖,是生活的亮色。它让观众觉得,这种生活是可以为之投入的,是愿意身处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