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电视剧《最美的青春》热播说起

时间:2018年08月31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许民彤
0
影视剧塑造的青年文化 应致力于描绘“梦想”和“青春”

  ——电视剧《最美的青春》热播说起

  最近,一部讲述植树造林的主旋律电视剧火了,虽然主演都是新人,却吸引了一大批不同年龄层的粉丝。中途有两天没播,竟然还有观众致电电视台询问,这样的“催更”居然还上了热搜榜,这部电视剧就是《最美的青春》 。

  正是两部古装宫斗剧《延禧攻略》和《如懿传》热播之际,而这部被“催更”的《最美的青春》 ,并不是时下流行的所谓“爆款” 。不是偶像剧、古装剧、仙侠剧,没有当红明星大咖,演员普普通通,有的甚至是第一次演戏。它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为减少京津冀地区的风沙危害,一群造林人在河北承德境内高原荒漠塞罕坝建立机械林场,抵御浑善达克和科尔沁沙地南侵。剧中以冯程、覃雪梅等为代表的第一代造林人克服种种困难,在荒漠上营造起“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海” 。

  几十年前的故事,又发生在荒漠上,表现一代年轻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挥洒热血”的奉献精神。这一题材对于很多当下衣食无忧、热衷网剧的年轻人来说,是陌生而新鲜的,但要他们理解并认同这种精神,其实并不容易。不少网友却表示,本来是陪着父母看的,结果自己也看得停不下来。有网友说:“ 《最美的青春》大概是最近为数不多的全家人能一起看的电视剧了,现在每天晚上的功课就是和爸妈讨论剧情。 ”“比起在某花园看流星雨,我更愿意在塞罕坝植树。 ”

  传递共同价值是这部作品的一大亮点。它一反“草根逆袭”等套路,“演出了青春热血的感觉” ,剧中表现的青年人的理想追求,不仅唤起了父母那一辈人的青春记忆,也激起了年轻人为理想奋斗的热情。

  现在年轻人的审美趣味是“穿越剧”“玄幻剧”培养出来的,他们耳濡目染的是电视剧中后宫、职场的勾心斗角,或者“真人秀”“网感”的刺激。在大数据和相关算法越来越精准定位受众的技术加持下,大众文化产品生产的分众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每个观众都封闭在自己的趣味区间,欣赏着私人定制一般符合“需要”的作品,视野越来越狭窄,而且严重缺乏和其他代际、阶层接受群体的交流和共鸣,这种潜在的“需要”也受到了遮蔽。是《最美的青春》的受欢迎提醒了我们,年轻人的奉献,“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挥洒热血” ,相比于偶像剧中的“爱情” 、仙侠剧中的“斩妖除魔” ,是更有公共性的价值取向,无论是前网络时代的父母一辈,还是今天的“网络原住民” ,他们的审美需求中都有着对青春、理想、信念的充分表述的渴望,这是真正能够点燃生命、唤起热情,赋予决心和力量,并催人付诸实践的“大主题” 。

  如今的年轻人受影视剧影响,总是被“白富美”“高富帅”等审美标准裹挟,总是被“成功焦虑”“财富焦虑”等价值判断误导,这种影视文化构建出来的价值观、人生观是亟须改变的。 《最美的青春》正是表达了对青春的理解、对青春价值的感悟和思考,它重视的是年轻人的个性、热情、梦想,肯定的是他们的奉献、进取和责任担当。它让我们思考,影视剧应该表现怎样的青春,应该鼓励年轻人走上怎样的人生道路。通过鲜活生动的青年形象,让青年能够从中获得有意义的启示、获得前行的力量,像这样的电视剧目前还十分不足。

  面对可选择的题材、样式越来越五花八门,受众口味越来越细分,影视剧创作者、播出平台更应该关注的也许不是时下又有什么新潮流,而是有哪些主题永远值得创作和欣赏。没有人能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正年轻着,坚守理想、勇于奋斗这种青年的精神、信念,无论什么时代都会引起共鸣,青年是影视剧文化最大的接受群体,创作者应该把塑造符合时代、国家、社会需要的青年文化作为自身的责任,融入到创作中。

(编辑:白伟)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