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专家评说大型史诗电视剧《换了人间》

时间:2018年01月31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0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里程碑式作品

——专家评说大型史诗电视剧《换了人间》

 

 

电视剧《换了人间》剧照

 

电视剧《换了人间》剧照

  【专家观点】

  真正意义上的高峰之作

  □ 仲呈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换了人间》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高峰之作,是一部真正具有史诗品格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力作,也是一部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里程碑式的作品。它应该在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看完这部剧,我首先想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他在讲到历史资源配置和历史题材创作时,打了两个深刻而形象的比喻。一个比喻说历史是一面镜子,一个比喻说历史是一位智者。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可以帮助我们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是一位智者,我们同历史对话,就能够更好地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换了人间》是一部形象生动的历史教科书。要了解那段历史,看看这部电视剧。它真正地让我们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历史要前进,改革要深化,有三个离不开。

  第一是离不开哲学精神的指引。王朝柱同志以他一生最宝贵的经历,同中共党史、革命历史水乳交融,浸泡其中。他对这段历史的感知领悟,达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最高水平。因此当他用娴熟的电视剧创作技巧来架构长篇连续剧的时候,《长征》算是一个里程碑式的高峰,到《寻路》也是一个高峰,再到《换了人间》。《换了人间》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电视剧艺术的教科书,也可以进入大学电视剧教学课堂。

  《换了人间》让我们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讲的第二个离不开:离不开历史镜鉴的启迪。如果不懂得这段历史叫中国人吗?新中国哪来的?怎么来的?怎么发展?走向哪里?看了这部剧就知道了。

  这部剧让我们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讲的第三个离不开:离不开文学力量的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文学力量不是小说、诗歌、散文,指的是人类用审美形式把握世界的各种艺术创造。唐国强、王伍福、刘劲等这批演员,塑造的伟人形象可以代代相传、深入民心。让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这是了不起的事情。看了《换了人间》,我怎么看怎么觉得他们塑造的真是伟人,觉得伟人真是那样讲话、那样思维、那样行动。这说明王朝柱团队的艺术创作,真正具有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史识、史才、史德。如果不具备史识、史才、史德,剧本怎么改也不行,走不进历史情境,走不进伟人内心。《换了人间》不仅正面形象非常精彩,反面人物也很成功。马晓伟塑造的蒋介石形象是最成功的一次,就是因为走进了蒋介石的精神世界。

  《换了人间》是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的好作品,是真正地实现了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好作品。它思想精深,达到了史诗品格;它艺术精湛,“毛、刘、周、朱”全都演得很好,确实是扮演第一代核心领袖的最佳组合;它制作精良,精雕细刻,凸显了工匠精神。

  我向该剧的创作者致敬!向我的老朋友王朝柱同志致敬!他写花了一头黑发,写掉了一腔白牙,值了!

  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高度融合

  □ 曾庆瑞(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我用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里最后一句“当惊世界殊”,来形容我观赏《换了人间》的感受。这部电视剧是新中国成立史的崭新篇章!这部电视剧是新时代电视剧的巨响礼炮!

  一百多年前,鲁迅就提倡用小说书写辛亥革命以后的历史。他不但主张,还努力践行,而且用作品开创了一个传统。后来的文学家艺术家继承和发扬了这个传统。这些年,在中国电视剧领域,发扬光大这个传统,成就最为卓著的,就是王朝柱。王朝柱用他独有的二十多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作品,从《辛亥革命》《长征》《寻路》,一直到《延安颂》《八路军》《太行山上》《解放》,再到当下这部《换了人间》,分成不同的阶段,用电视剧艺术的画面语言书写了新中国成立史,并且到达了历史的新高度。

  在这样的书写里,王朝柱的难能可贵在于,他总是给人们看他书写的新篇章。这很符合文学艺术发展的规律。这是因为,呈现历史发展的史料会不断地有新发现,或者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原有史料会不断地做出新的描写和阐释。还有一条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美”,写史的人会对历史有自己新的独到发现和表达。因此,写史的时候,人们描述、阐释、思辨以及最后的诗意表达,都会促使这样的新篇章不断涌现。

  这就会使作品具有“揭秘”“解密”的意味。而“揭秘”“解密”,又常常是激活人们阅读兴趣的重要节点。

  比如《换了人间》,作为一部大型史诗电视剧,真实地展现了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风云,形象地展示了国共两党在军事、政治、经济、统战以及秘密战线等各个领域的殊死较量,浓墨重彩地表现了国共和谈、北平和平解放、渡江战役、上海金融大战、和平解放湖南、《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抗美援朝、和平解放新疆和西藏等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歌颂了人民群众衷心拥护革命、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力量;颂扬了爱国民主人士为中国革命作出的特殊贡献。其间,就有不少这样的“揭秘”和“解密”。像司徒雷登,以往的历史书写,人们看到的就是《别了,司徒雷登!》的情景。这部电视剧却还原了历史的真实情景。司徒雷登说,当时,美国驻华使馆留在了南京而没有随着国民党政府南迁到广州,就是一种姿态——跟新中国政府打交道的姿态。剧中,司徒雷登还说到美国政府也反对蒋介石专制独裁,早就停止了对蒋介石政权的所有援助;还说了他对英国政府狡猾行为的见解;说了他创办的燕京大学为共产党的新中国培养了黄华、龚澎等好几位外交家,还有黄华拜访司徒雷登的细节;说了他准备北上北平跟新中国领导人接触的细节。这可以帮助观众更真实地了解当时的中美关系,以及当年的司徒雷登对新中国的态度,从而补充了对《别了,司徒雷登!》文章的理解。这样的“揭秘”和“解密”还有不少,像当时的蒋介石和代总统李宗仁以及桂系白崇禧等势力的错综复杂的斗争,对宋庆龄平安到达北平的细节描写,以及对张澜、罗隆基的成功解救平安转移等等,都很耐看。

  当然,这些情节里,肯定有王朝柱的艺术虚构。但是,当他把“历史戏剧化”和“戏剧历史化”非常娴熟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高度融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看电视剧,明明知道有些是虚构的,也宁可在亦真亦幻的观赏中信以为真,这就是他的作品所具有的审美艺术效果了。

  诗韵滔滔写情怀

  □ 李硕儒(中国青年出版社《小说》原主编)

  创作难,影视创作尤难。长期积累,一朝喷薄,往往能收激情勃发、异彩独现之效,但若能如王朝柱一样长期耕耘,在21年中创作拍摄21部同类题材的史诗剧,而且不重复、不掺水、部部有新意有特色,着实不易。看看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的革命历史剧《换了人间》,不能不发出这样的感慨,并从中悟出作者的种种苦心和追求。

  与他的一贯风格一样,在恢宏壮阔的历史大势中架构故事,在风云激荡中塑造千姿百态的历史人物,在回望历史中感悟历史、警示今天。作者着意追求的是用中华传统文明和革命情怀营造那一个时代独有的文化氛围,并在这种氛围中推进故事,塑造人物的文化性格,是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故事起始就是1949年即将迎接春节的时候,此时,天津攻克,北平也已和平解放,身在西柏坡的毛泽东在发表了气势磅礴的新年献辞后,登临大雪覆盖的山巅低声吟诵起自己的旧作《沁园春·雪》;蒋介石不由吟出王安石的《元日》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两个历史人物在同一时间写的不同献辞不同文告吟的不同诗篇,不光烘托出彼时彼刻的环境氛围,更刻画出了他们大相径庭的心境和心中所想:毛泽东想的是上马打天下的路程虽然走得很苦,但终于取得了胜利,下马治天下的路更长;而蒋介石则强打精神,教其子“知耻近乎勇”“确保划江而治的江南半壁江山”,直至除夕吟王安石的《元日》一诗,也是想给他的半壁江山涂上一抹希望的微光。自此,这一兴一衰的两场历史大戏就相互对切,以流畅自然的节奏层层铺展开来,其基本旋律一则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则是“流水落花春去也”。

  毛泽东在西柏坡接见起义后的傅作义时说,“北平能和平解放就是你的一大功劳”,他援引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说,“若真的开战,把紫禁城等古迹毁了,后代子孙一定会骂我们!”渡江成功后,邓小平、陈毅看着滚滚东去的长江,心潮澎湃,不由吟诵起苏东坡的“大江东去……”可他们觉得还是不足以表达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气势,陈毅说:“要想写出与之相称的诗来,非毛主席莫属。”果然,没过几天,毛泽东就写出了那首被田家英从字纸篓中拣出的自己并不十分满意后来却脍炙人口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作为颇受过国学教育的蒋介石也一样,为了召回信心鼓舞士气,蒋经国过生日时,他亲笔题写“寓理帅气”长联,作为送儿子的礼物;他自己过63岁生日时,突然吟诵起刘邦的《大风歌》,他自然应该知道刘邦此诗是在其得天下后忧虑江山能否坐稳而作,是胜者的兴叹;而天下已失的蒋介石仍然不思自己之过,又是诿过于未能“守四方”的“猛士”;到台北后,一见自己要安身的山名为“草山”,他立即想到落草为寇一词的不祥不正,于是立即改“草山”为“阳明山”,因为他历来崇仰王阳明……营造氛围,吟诗兴叹,附掌故以新意,这在一般影视作品中看似闲笔的花边,却成了支撑这部史剧的基石之一,也成了塑造这些历史人物文化性格的魂魄之笔,因为唯其此才入木三分探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唯其此才深刻隽永,成为人物的“这一个”。

  不止是在国共两相对垒的历史角逐中如此,在毛泽东与民主人士、旧日师友、社会贤达的过从交往中更是如此。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中,当从老友柳亚子赠他的诗里窥得有被冷落之感后,毛泽东立即抽暇唱和写下《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当皓首长髯的柳亚子捧读“饮茶粵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时,不禁望湖喟叹:“知我者,润之也,真乃一代伟人啊……”何以如此喟叹?因为从诗词唱和中他不仅悟到其老友地位虽变旧情依然,而且仍是胸怀大宇、诗心盎然,对比他的萦萦一己冷暖之心,岂不该“风物长宜放眼量”?叹罢,他不能不哑然失笑,笑自己凡心其小,笑老友伟人之大之高。在谐谑谈笑中,毛泽东这一革命领袖又兼文人雅士之风飘然而出。此外,如对宋庆龄、张澜、符定一、章士钊、沈钧儒、仇鳌、李济深、程潜、罗隆基等一代贤达都是礼贤下士、恭敬有加,唯其此,才使这些人心悦诚服地共赴政协,为新中国的大业竭尽心血。

  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新时代文艺精品

  □ 闫立飞(天津市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

  1949年元旦前夕,毛泽东发表了新年献辞《将革命进行到底》,他以政治家的伟大气魄宣告,“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的胜利”,“几千年以来的封建压迫,一百年以来的帝国主义压迫,将在我们的奋斗中彻底地推翻掉”。当新华社播音员铿锵有力的声音响彻电视剧《换了人间》的开篇时,画面中毛泽东和周恩来正走在咔咔作响的薄冰上,以凝重的神态研讨即将到来的胜利,以“如履薄冰”的心态谋划着如何坐稳天下这篇大文章。这一颇具匠心的历史画面不仅把观众代入那个年代,并迅速融入故事情景之中,而且以开门见山的形式展示了电视剧的主题:换了人间。这部大型史诗性剧作的成功之处在于其思想的精深、艺术的精湛和制作的精良,它是一部新时代的文艺精品。

  《换了人间》思想的精深表现为对1949年至1954年这一伟大转折时期历史主题与时代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从一九二七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最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他强调,“党和军队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必须学会在城市中向帝国主义者、国民党、资产阶级作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文化斗争,并向帝国主义者作外交斗争。既要学会同他们作公开的斗争,又要学会同他们作隐蔽的斗争”。沿着这一历史主题,剧作以国共和谈、北平和平解放、渡江战役、上海金融大战、《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解放大西南、抗美援朝、和平解放新疆和西藏等重大历史事件为着眼点,全面阐释了历史的必然选择,形象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勇于斗争、善于斗争,并在军事、政治、经济、统战和秘密战线等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绩,以及面对胜利时刻保持的“赶考”精神和清醒头脑。如毛泽东和黄炎培促膝而谈“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历史周期律问题。面对被“捧杀”的危险,共产党人勇于给自己立规矩,周恩来在大会上宣布了“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和不要把中国同志与马恩列斯平列”的六项规定。剧作在把握史实和史料的丰富性和精确性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换了人间》艺术的精湛表现既以历史史实为依据、尊重历史真实性,同时运用艺术的形式,创造性地塑造和表现了众多性格鲜明、形象饱满、内涵丰富的历史人物形象。尤其对毛泽东同志的塑造和展现,更是以细节的方式展示其性格的丰富性,如他在西柏坡吟诵《沁园春·雪》最后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时,突然降低了声调和放缓了节奏,他深吸了一口香烟,眉头紧锁,若有所思,目光严厉,神态坚定。以此展示了革命伟人对共产党人“坐天下”这篇大文章的忧患意识和“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宴席上,苏联代表米高扬以死鱼为由拒绝食用从滹沱河冰层下捕上来的鲤鱼时,毛泽东立刻严肃起来,挥手示意工作人员把鱼收起来,并拒绝向米高扬敬酒。当米高扬承认衡水老白干比苏联伏特加酒好时,毛泽东自豪地告诉对方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大兴造酒之风的同时,让翻译质问米高扬“那个时候吃死鱼还是活鱼?”展示了毛泽东强烈的民族自尊和独立自主外交思想与风格的形成。毛泽东作为丈夫和父亲的一面在剧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如他对小女儿李讷的舐犊情深与无限眷恋,饱含满满的父爱和家庭的温馨,对初从苏联回国已经不会说汉语的女儿娇娇(李敏)的父女相认和紧紧拥抱,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儿女情长更能衬托英雄的豪迈。剧作既以艺术的方式展现了伟人的雄韬大略与英雄气魄,同时也以细节表达了作为血肉之躯的喜怒哀乐和人性之常的丰富与敏锐,诗意化地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来自人民并与人民同情共感的人民领袖形象。这一艺术表现方式,大胆突破了条框的约束,达到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

  《换了人间》制作的精良既展现在采用多种方式表现故事、烘托人物,又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打造剧作。大转折的历史时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也是一切反动派走向衰败和灭亡的历史。剧作以对位的方式表现这一矛盾发展与运动过程时,并没有对反动的一方进行脸谱化,而是以历史的、具体的形式表现他们的历史作用与行动过程。作为国民党总裁的蒋介石,在政治上他教导儿子蒋经国下棋看三步,主动访问菲律宾等国,争取被美国纳入协防体系,固守台湾,做反攻大陆的准备;军事上,一方面鼓舞将士负隅顽抗,另一方面暗中积极进行撤退计划,把黄金、美元及其他战备物质运往台湾;家庭中,他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享受着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败离大陆时,蒋介石带领儿子蒋经国拜祭祖坟,带走一把泥土以示纪念,别离之愁令人动容;在秘密战线上,他指令保密局长毛人凤大肆暗杀中共要人、异己力量和向往光明的民主人士,连杨虎城未成年的孩子都不放过,其狠毒之心使得毛人凤都为之一惊。蒋介石性格多面化的塑造与刻画,更加明确地展示了国民党反动派败亡的必然性。剧集制作的精良,在故事的取景、人物的语言、镜头的处理等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展示。

  史诗正剧 领袖风范 不忘初心 观照当下

  □ 高小立(《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

  以王朝柱、肖怀远领衔的主创团队,以过硬和翔实的史料为佐证,以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以对人民和历史高度负责任的担当,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为首的共产党人从走出西柏坡、和平解放北平,到渡江战役、解放上海、开国大典、解放新疆西藏,再到中苏签约、抗美援朝等一系列重大革命历史事件,以类似纪录片的方式,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从打天下到坐天下所经历的血与火的考验。

  新中国面临着一个新国家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统战、外交、民生等全方位的建设,同时要面临国民党敌特组织的各种暗杀计划和安全隐患。这一时期是全面考验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艰难时期,共产党的初心在这个关键时期体现得最为丰富。这段历史也是以往很少表现的,情况复杂、线索繁多。该剧还辅以经济战线、金融战线、隐蔽战线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统战等诸多层面的决战过招,用铁一般的事实向观众印证,是人民的选择、人心向背决定了共产党人的胜利和国民党人的溃败。诚如爱国华侨陈嘉庚只去过一次延安就断定中国的希望在毛泽东,在共产党。正如剧中蒋介石在等着看毛泽东必定败在上海的幻想时,共产党的金融人才在大上海打击金融投机,稳定物价,使得人民币在这个远东最大的城市真正流通起来。因此,共产党的成功不仅仅是小米加步枪的奇迹,而是军事、政治、经济一系列的政策、实力与智慧的体现,最为核心的一点,还是那句话:人心向背。

  剧中的共产党人,从领袖到士兵,与民同甘苦,他们打天下不是为了当皇上做高官,而是为了千千万万黎民百姓,为了受苦受难的中国人民,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是得道多助。反观国民党,堡垒总是从内部攻破,以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的桂系军阀与蒋介石相互倾轧,再加上地方军阀、杂牌军,人心不齐、政出多门,岂能不败?更何况四大家族为一己之私利,枉顾民生,贪污腐败横行,民怨沸腾,有识之士如傅作义、程潜、龙云临阵倒戈,蒋介石焉能不败?这就是失道寡助。

  领袖的出现并非真龙降世,而是时势造英雄,他们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大浪淘沙的必然。该剧对于毛泽东的刻画,除了在政治、军事、思想层面的刻画,还从诗人毛泽东角度,以一首《沁园春·雪》,体现毛泽东伟人的气概与胸怀。通过毛泽东启用国民党投诚军官、善待民主人士,让他们在新中国有职有权、用人不疑,体现共产党人权为民所用的胸怀。与此鲜明对照,在刻画蒋介石时,江山失去过半,依然不忘假共产党之手消灭桂系等异己,即便丢了大陆,孤悬一岛,依然谆谆教导儿子蒋经国夺取军统权力、消减陈立夫中统权力。因此,毛泽东是人民的领袖,而蒋介石不过是党国和蒋家王朝的领袖。

  该剧最后描写的“三反”运动,当然,这里面有历史局限性的扩大化,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出现了刘青山、张子善这样的巨贪“大老虎”。他们的存在,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违背了共产党人为老百姓打天下的初心,辜负了无数流血牺牲的革命先烈。在剧中,毛泽东在无比愤慨、坚决惩办之余,想到了延安时期的肖玉璧,居功自傲,贪污腐化,最后被枪毙。他谈到了黄炎培提出的历史周期律。蒋经国在上海“打老虎”为何失败?就是贪腐已经深入国民党的骨髓,无药可治。唯有靠民主与法制,唯有共产党人始终不忘初心,方能跳出这个周期律。这个结尾恰恰观照当下,那就是要有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对贪污腐败绝不手软,要加大法制建设,要加强权力监督机制。

  《换了人间》的突破和创新

  □ 李跃森(《中国电视》执行主编)

  在十九大胜利召开后,央视一套选择《换了人间》这部作品作为2018年的开年大戏,是很有意义的,它不仅真实地记录了那个特定年代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而且对于今天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它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领域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具有示范意义。在我看来,它的成就和特色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来表现新中国成立前后这段历史,为革命历史资源的深度开掘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样本。应该说,对于这段历史,以往的作品中已经从不同的侧面有所表现,很多东西都已经被人写过了,怎样深入挖掘这段历史,不仅是《换了人间》这部作品,而且是整个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这部作品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的成功经验有两条:第一条,从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上,以更大的格局来表现这段历史,从国共美苏三国四方博弈的角度,不仅是在写国共两党的斗争,而且是从一个大的格局,来写国共斗争,主要不是写军事斗争,而主要是写政治斗争。从一开头,这部作品就写了一个很有意味的细节,李克农给毛泽东手绘了一幅世界地图。后面,借白崇禧之口说了这样一句话,中国的命运在谁之手,谁胜谁负,就不是他毛泽东一个人说了算,这段历史很有意思的一点就在于,苏联人不相信中国共产党,美国人不喜欢国民党,这就让历史变得错综复杂,而这部作品的好处,就是写出了这种复杂性,写出了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个大历史中的抱负和作为,这是很不容易的。第二条,找到了这段历史的本质特征,用一种非常清晰和简明的方式描述了这种特征,换句话说,就是给这段历史找到了一个关键词。这个关键词就是:转折。在我看来,这部作品的核心写的就是历史转折。这个转折实际上包含了四个不同层次的内容,第一个是中国共产党从解放区政权向全国政权的转折;第二个是中国共产党工作的中心从农村向城市的转折;第三个是从军事斗争向和平建设的转折;第四个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走向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转折。这四个转折意义重大。这部作品的另一个贡献就是紧紧抓住了这几个转折点,表现转折时期共产党如何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有时候这种敌我双方的关系就不是那样清楚,那样阵线分明,比如说国民党内部的特殊党员。黄启汉、刘仲华跟国共双方的关系,有意思的地方就在这里,像周恩来奉毛泽东之命劝驾留人,挽留和谈代表团的这个地方处理得就很好,和谈这个段落,是整部作品最大的一个亮点。

  第二,实现了历史规律和历史细节的有机结合。王朝柱同志的中国革命史系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重视对于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的表现,他的所有作品都体现出这种自觉意识。把历史事件还原到真实的历史情境和历史氛围之中,不仅写出了历史发展趋势,还揭示了趋势背后的原因。比方国共和谈,通过毛泽东的口说出来,这实际上是一场争取民心民意的斗争,对历史的理解十分深刻,这体现出创作者自己独到的理解。对于某些历史人物在当时条件下的作用,比如程思远,还比如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如紫石英号事件的描写,分寸拿捏得当。它不仅仅描写了革命领袖的雄才大略,而且通过领袖与人民的关系,解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取得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不能简单地把和人民的关系就理解为与拥军模范荣妈妈的关系、与城市妇女张秀清的关系,还包括了与民主人士的关系,像黄炎培、陈嘉庚。注重用丰富的细节表现领袖人物的人格魅力。有很多真实的历史细节,像米高扬不吃死鱼,毛泽东说:“他不吃,我毛泽东吃。”还有在苏联访问期间批评陈伯达那场戏,有一些可能是虚构的细节,像毛泽东一家人过年放鞭炮,对妻子妥协一下,这些细节都很好,写出了毛泽东的个性。总的来说,它的信息量非常大,在一些关键性的细节上做足文章。比方说毛岸英牺牲,周恩来和陈云去见毛泽东,前面所有的戏其实都是铺垫,真正要写的是这场戏,怎么开口和毛泽东说这个事,这对周恩来是个考验,对主创也是个考验,这个地方处理得非常好,盘马弯弓,引而不发,做足了文章。这个地方唐国强的表演非常好,非常细腻,感情丰富。其他一些细节,包括李敏见到父亲的时候不会说中文,黄炎培找毛泽东讨字帖等等,都很有意思。

  蒋介石这个形象处理得也非常好。这里面既没有把蒋介石的形象简单化、脸谱化,也没有像一些作品那样,为了写反面人物的人性就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而是深入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里面既写了蒋介石和家人一起的天伦之乐、含饴弄孙之际的悲凉,还写了对共产党和投降共产党的杀无赦的残忍,也写了蒋介石作为一个政治家的智慧和个性,比如蒋介石在解放军渡江后仍然镇定自若,对于蒋介石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蒋介石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判断力,对于掌权的掌控能力表现得都很到位。但更重要的是这部戏写出了他的一切努力,我们可以看出蒋介石是很努力的,都是在竭尽全力维护旧的秩序,都是在想要阻挡历史趋势。毛泽东和蒋介石都同样关心中国的命运,但毛泽东的出发点是人民群众,蒋介石的出发点是如何维系这个政权,所以就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第三,在艺术上重视作品的叙事性,而不是刻意强调戏剧性。“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没有过多的雕饰,用历史本身的魅力,历史人物的魅力来打动观众。的确,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有其特殊性,它的认识价值、文献价值的重要性,真实性是第一位的,应该避免过度修辞,避免以辞害意,比如毛泽东谈到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人,这样的内容本身就很有意思,如果在没有戏剧性的地方硬要制造戏剧性,就会违反历史真实。这部戏的另一个成功的经验,就是比较好地处理了作品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之间的关系。有时候,戏剧效果是通过人物性格的对比来完成的。同样是战略家,蒋介石对部下的要求很具体,连一个军一个师的部署都要亲自安排,毛泽东就不管那么具体,他只关心大的战略、方向,具体怎么做,都交给战场上的指挥员,但他同时又很细腻,对于普通百姓、民主人士、身边的工作人员又关心得非常具体。毛泽东的从容不迫和蒋介石的机关算尽恰成对比,这种对比本身就可以产生戏剧效果。

  为有理想有情怀的新一代演员点赞

  □ 陈先义(《解放军报》文艺部原主任)

  罗忆楠是一位非常典型的面容娟秀的江南女子,但是一旦进入角色,她展示给观众的却完全是另一番形象。在井冈山,她手提驳壳枪,在深山密林之中穿行如飞,叱咤风云,一个典型的红军女英雄。在太行山上,她化身女战士后成为一名战地女记者,镇定自如,机变睿智,把角色演绎得入木三分。她既扮演过《寻路》中的贺子珍,又扮演了《换了人间》的江青,这样两个性格迥然分明的人物,她却演绎得出神入化。

  能够展示实力和说明艺术才华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是作品。大学毕业,罗忆楠便出演历史剧《大风歌》中的窦皇后,一个青年演员刚刚入道,角色便由皇后到太后的巨大反差,她交出了相对圆满的答卷,应该说这是她跨进艺术大门的重要一步。此后她的角色便出现了巨大变化:在《辛亥革命》中,她出演汪精卫的恋人;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寻路》中,她扮演毛泽东的夫人贺子珍;在《寻找邓颖超》中,她扮演宋庆龄;在《太行山上》中,她扮演女记者江君玉;在《换了人间》中,她扮演毛泽东的夫人江青;她还出演电影《走过雪山草地》女主角等等。二十几部作品,人物性格在极大的跨越中,但是可以说一个比一个诠释得更出色,一步一个台阶不断向新的高度登攀。

  在她看来,一位优秀的艺术家,要演好自己的角色,一定要对角色有一个准确的理解,要演绎历史,就要对历史发展的脉络十分清晰。这一切,都要靠读书。凡是了解罗忆楠的人会发现,一旦闲暇,她几乎都在认真读书。她演贺子珍,她认真阅读贺子珍的传记,理解她的出身及对革命的忠诚和坚贞。她演宋庆龄,她几乎通读了关于这位革命家的重要著作,她从这位革命家雍容华贵的姿态,从她一言一笑中理解这位中国女性蕴含的传统美德和革命理想。她从点点滴滴认真揣摩,认真把握,不仅要求自己形似,更要求自己神似。

  罗忆楠认真地向团队的前辈学习,把他们当作最现成的师长。比如国内革命史专家、曾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多年的中国文献研究室原主任逄先知,中国历史学家、曾经在中央文献研究室负责对周恩来进行专题研究的金冲及,还有历史学家、理论家李准等等,每当剧组请这些史学大家讲述历史的时候,罗忆楠都当成是最好的课堂,耐心而认真地听他们讲述历史。

  她更向同行中的老师和长者学习。比如饰演毛泽东的唐国强,她接手的角色,往往与诸多演领袖人物的角色搭档。罗忆楠从点点滴滴向他们请教,从他们言行举止中品味艺术。与大家同台演戏,对自己来说是最好的课堂。演周恩来的刘劲、演朱德的王伍福、演邓颖超的黄薇,她都曾向这些老师们身上吸取艺术成功的真谛。学习,成为罗忆楠对艺术的不懈追求。

  今天,常常听到很多老同志已经有几分忧虑,认为当下的青年对历史淡漠,对军史党史缺乏兴趣,对老一辈革命家当年的信仰和理想缺乏热情。十年,几十年后,如今这些演绎革命史的艺术家们渐渐退出舞台时,重大革命题材影视演员岂不后继乏人?我们惊喜地看到,在我们的青年队伍里,还有一批对历史、对革命、对信仰、对理想情有独钟的新一辈,应该说,罗忆楠就是这批新人中的出色代表。他们作为把读书学习看得比演戏还重要的新人,将是代表中国主流文化长盛不衰的明天和希望。当媒体都热衷于炒作一些有颜值无价值、有市场无思想的所谓当红明星时,我们有理由更应理直气壮地为倾心演绎我们革命历史、代表我们民族文化主流的有理想有情怀的新一代演员点赞。

  【创作谈】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潜心创作 勇攀高峰

  □ 纪美娟(电视剧《换了人间》总制片人)

  电视剧《换了人间》是由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艺术再现新中国成立前后波澜壮阔历程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该剧由王朝柱担任编剧,倪祖铭、杨晶、迟旭、姜瑞林担任导演,唐国强领衔主演并担任艺术总监,刘劲、王伍福、郭连文、罗忆楠等联袂主演。全剧创作前后历时三年多,全体主创人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圆满完成了这部“标杆”作品。

  1月8日,《换了人间》重磅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当天全国网收视率即达1.03%,至1月25日,该剧收视率已达1.48%,收视份额4.96%。充满诗意的画面、大气磅礴的史诗品格令追剧的观众们感动不已。正值该剧热播之际,作为总制片人,回望创作来路,《换了人间》创作过程历历如在眼前。

  倾情投入 难点变亮点

  大型史诗电视剧《换了人间》是一部宏伟壮观而又寓意深刻的革命史诗,通过艺术地再现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让广大观众形象地看到“换了人间”的壮阔历程,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自开机以来,《换了人间》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中宣部始终对该剧给予关注支持,天津市委、市委宣传部高度重视该剧的创作生产,投资1.2亿元人民币,云集国内一流创作人员。该剧被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列为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优秀影视剧展映展播剧目。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换了人间》剧本42集,共有995个场景,300多位剧中人物,场景众多,人物众多,历史真实事件众多,A、B两个摄制组的演职员加起来达500多人。

  按照中宣部、中共天津市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领导要求,打造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精品力作,目标高、要求严、任务重、时间急,《换了人间》的拍摄制作必须倒排工期。

  从2016年5月接到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的任务后,剧组即开始按照剧本的内容到事件发生地考察,于7月份与中央文献专家讨论剧本并组织“服化道”进行具体的工作,按历史的真实精心制作,在前期筹备工作加大投入,于11月底建组。经过了近10个月的前期制作筹备,2017年2月5日正月初九,当全国人民还沉浸在春节的氛围中,《换了人间》已悄然拍摄。2月20日在革命圣地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会址举行了大型史诗电视剧《换了人间》开机新闻发布会。中宣部、天津市委领导要求主创人员,必须打造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精品力作。历经三个多月的拍摄,5月底杀青后进入后期制作,8月全片创作完成,9月成片送审。随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大题材领导小组等各方面领导专家,对该剧进行了两轮审查,剧组汇总审查意见进行最终修改,相关修改方案上报总局,12月再审通过,并确定为央视2018年开年大剧在CCTV-1黄金档首播。至此,40集电视剧《换了人间》这一承制任务终于圆满完成。

  场景逼真 高度还原历史

  《换了人间》真实表现了国共和谈、北平和平解放、渡江战役、上海金融大战、《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抗美援朝、和平解放新疆和西藏等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剧本的信息量大,涵盖的历史事件多,历史场景分散,历史人物众多,拍摄难度大。

  为达到还原历史真实的效果,《换了人间》中的所有场景都要求“要么去实景,要么再现实景”,剧中所涉历史事件基本都是按照历史事实的脉络在事件发生地实景拍摄。拍摄期间,剧组跋山涉水,转战新疆、西藏、四川、江苏、浙江、山东、河北以及京津沪等多地。

  2017年2月初,冰天雪地、零下30摄氏度的莫斯科,几番周折之后,导演和演员们终于找到了当年毛泽东第一次访苏时下榻的姐妹河别墅,实景拍摄。此外,剧组还专门搭建了丰泽园、菊香书屋等重要场景;服装、化妆、灯光等技术部门也是精益求精,后期制作精心投入,画面饱满丰富,富有质感。剧中涉及的中南海西花厅的戏份,是在天津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西花厅拍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西花厅则是按照中南海西花厅1∶1的比例仿建。

  人物群像 立体丰满

  《换了人间》以宏大的历史视野真实演绎了国共两党在军事、政治、经济、统战以及秘密战线等各个领域的全面较量,展示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克服重重困难,建立新中国、换了新天地的雄才大略和领袖胸襟,热情颂扬了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使命的丰功伟绩。剧中出场的国共双方及民主人士等历史人物多达300多名,在丰富的史料基础上,准确描摹刻画了一批性格特征、理想信念和追求道路各不相同的人物群像,立体丰满,鲜活生动。

 

  电视剧《换了人间》剧照

  努力打造同类题材的高峰作品

  □ 倪祖铭(电视剧《换了人间》导演之一)

  作为导演之一,带着我们这个团队一起完成了这样一部大剧,在全国观众中有这么大的反响,确实不容易,也非常荣幸。

  “努力打造同类题材的高峰作品”。这句话是我们这个团队在最开始创作的时候,对所有创作人员提出来的一个目标。我觉得《换了人间》四十集电视剧的拍摄、制作到播出,确实是倾注了很多人非常多的心血。首先我们是幸运的,有王朝柱老师这样一位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热爱毛泽东的优秀作家,写出了这样一个优秀的剧本。

  这个片子的播出达到这样的热度,我觉得有中国人民对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敬仰和感情因素。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人民,为我们的解放事业所做出的那些丰功伟绩确实很吸引人鼓舞人。王朝柱老师的剧本选材,内容丰富、细节设计、主题提炼,都非常符合新时代要求。唐国强、马晓伟等这样一批优秀的表演艺术家精湛的表演,对领袖人物生动的塑造,也是形成今天收视热点的一个因素。所有的细节、所有的环节、所有的部门齐心协力地完成好最终目标,完成了今天这样一部能够让观众所喜欢的电视剧。在后期制作过程中,我们精益求精,在配音配乐、音效合成、特技设计、颜色调制等视听呈现上,给观众增添高级的审美享受。

(编辑:张利国)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