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中国铁路文联发起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当代书坛名家基层采风主题实践活动”日前在“一带一路”沿线展开。采风活动兵分东西两线,一线从泉州踏上海上丝绸之路,一线奔赴新疆。本版刊发书画家张瑞田的采风日记,希冀读者从中亲近古丝绸之路遗韵,进而感受“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伟大。
——编 者
六月二十九日 星期四 晴
我在西线采风团,团员有王勇平、潘传贤、林涛、张红春、韦斯琴、李志强、施恩波、林景辉、曲庆伟。
早晨5时左右,王勇平、潘传贤、李志强、施恩波等齐聚首都机场第三航站楼,计划搭乘7点40分的航班飞往乌鲁木齐。此时,曲庆伟从哈尔滨出发,张红春从西安出发,韦斯琴从南京出发,相约在乌鲁木齐汇合。
由于航空管制问题,航班推迟起飞的讯息不断传来,考量着我们的耐力。下午3时,飞机终于起飞。傍晚6时,飞机在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降落,“一带一路”诗书万里行采风团活动步入正轨。
六月三十日 星期五 晴
早餐丰盛。哈密瓜、桃、葡萄、杏等鲜美的水果诠释了新疆餐饮的特色。
乌鲁木齐铁路局负责安排我们在新疆的采风活动。
上午10时,客车驶入乌鲁木齐至石河子的高速公路。上午11时30分,我们到达石河子,首先参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了解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新疆稳定和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之后,我们来到艾青诗歌馆参观。
艾青在石河子生活、工作了12年之久。在石河子期间,艾青创作了若干首诗歌。艾青诗歌馆分上下两层,从大门步入大厅,面对我们的是艾青的塑像。依次是艾青的生平图片和文字说明,浓缩了诗人艾青坎坷的一生。二楼展厅陈列着许多著名作家、诗人的书法作品,其中张贤亮书写艾青诗句的书法条幅让人印象深刻——“蚕吐丝的时候没有想到会吐出一条丝绸之路”。
我在张贤亮的书法条幅前驻足良久,他的字、艾青的诗,无限拓展了我的想象空间。
下午2时,在石河子车站餐厅午餐,然后去石河子车站会议室为车站职工写书法作品。书法服务于现实生活,表达对“一带一路”沿线职工的敬意,也是我们采风团的目的。
晚上9时,采风团抵达阿拉山口。
七月一日 星期六 晴
如果把阿拉山口的风比作一匹野马——8级风,属于野马散步的时候。高大、英俊的阿拉山口车站党委书记白永锋幽默地向我们描述阿拉山口的风,8级风,在阿拉山口等于没有风。
风再大,也没有“一带一路”的“风”大。这是中国风,是世界需要的中国风。作为新一代艺术家,我们不能作为伟大历史时刻的旁观者,必须亲临时代现场,感受“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
作为口岸车站,阿拉山口站是一等站,以国际铁路货物运输业务为主。从车站,到海关,又到国门,我们对阿拉山口口岸有了初步的认识。的确,作为第二座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西“桥头堡”,阿拉山口口岸充满了生气,也让人看到了希望。当我得知阿拉山口口岸每年进出口物资达3000多万吨,更体会到“一带一路”的深刻含义。
阿拉山口是边境城市,一支边防部队在此驻扎。下午,采风团一行来到“风口第一哨”慰问解放军官兵,为战士们写字。也许“风口第一哨”第一次迎来这么多书法家,战士们非常兴奋,他们请书法家们写古人的警句,写自己的话。书法家们来者不拒,写了一张张横幅、条幅,斗方、对联。
晚上8点,回到酒店稍事休息后,我们乘K9764次列车回乌鲁木齐。
七月二日 星期日 阴
早晨8时,火车抵达乌鲁木齐。吃过早餐,在乌鲁木齐车站的一间会议室为乌鲁木齐铁路局职工写书法作品。坐了一夜火车,采风团的同志们有些累,还是毫无怨言地写了多幅。
乌鲁木齐车站,是“一带一路”的重要一站。新的规划,新的建设,体现了边疆城市新的面貌。
下午由乌鲁木齐飞往兰州,16点30分抵达目的地。
七月三日 星期一 阴
兰州人幽默地说:兰州没有什么河嘛,就有一条黄河。幽默中透着自豪。的确,作为古丝绸之路重镇,兰州有气派。
认识西部,了解丝绸之路,不能不了解汉简,于是采风团一行到甘肃简牍博物馆考察。对于书法家而言,汉简不是陌生的名词。不过,熟知未必真知,我们对汉简字形的反复临摹,可以夯实写字的基础,不等于说对汉简的前生后世有清楚了解。
因为采风团一行人都是书法家的缘故,甘肃简牍博物馆允许我们近距离观看汉简,可以拍照和抄录。
眼前的汉简,勾起了我对往昔的回忆。1930年,瑞典考古学者、探险家贝格曼在内蒙古额济纳旗——汉代著名的居延边塞,发现了一万余枚汉简。在此之前,所发现的汉简不足百枚。居延汉简是《史记》《汉书》之外,存世数量最大的汉代历史文献库。同时,写在红柳、松树、胡杨木片上的汉字墨迹,随即成为后世临摹的书法遗存。到达兰州之前,采风团成员、甘肃省书协主席林涛告诉我,甘肃省书协刚刚举办了汉简书法展和汉简书法学术研讨会。
之后,我们参观了兰州水车园、百年黄河铁桥、兰州城市规划展览馆,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兰州、认识兰州。
下午,到兰州铁路局文化宫书法学习班辅导学员,曲庆伟、李志强为学员示范,传授临帖经验。然后,采风团一行来到甘肃铁路局体育馆慰问铁路职工。
七月四日 星期二 晴
考察“一带一路”核心站兰州西客站,是今天的主要任务。在车站,我们登上了一节车厢,对“飞天馨路”服务品牌有了直观的印象。鉴于甘肃少数民族较多,客运段把藏族、裕固族的工艺品带到车厢。本着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客运段推出官方萌物驼小明,憨态可掬的驼小明把我们从现代化的今天带到驼铃悠远的丝绸古道。
河西走廊的交通今非昔比。高铁、动车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为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一带一路”带来的西部变化,让我们激情四溢。
从兰州西客站,我们又到“一带一路”最大的货运编组站兰州北站考察,同时调研铁路基层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并在兰州北站为铁路职工赠送书法作品。
晚上9时,采风团一行乘火车前往西安。
七月五日 星期三 阴,小雨
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丝绸之路一词由英语转译,随着上世纪中国西部探险考察热升温,被人熟知。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多卷本著作《中国》一书中有了“丝绸之路”的说法,在《中国地图集》中又触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
西方学者赫尔曼对丝绸之路一词非常敏感,他即刻认同了这个说法,把丝绸之路一词用到了自己的专著《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此书1910年出版,丝绸之路一词具体起来。
使丝绸之路有了正统身份,并被广泛使用,是斯文·赫定的功劳。上世纪30年代,他在新疆探险考察,出版了《丝绸之路》一书。这部书让我们深入了解到斯文·赫定在中国新疆探险的丰硕成果,也把丝绸之路挂在了嘴边。
上午,我们去碑林博物馆考察。在地下室,观看了为数甚多的墓志。然后,到大雁塔下,站在丝绸之路的起点,回味七天的旅程,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