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用脑又用手,雕版印刷走进小学课堂

时间:2017年08月07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金涛
0

  “同学们,这是李江民老师刚刚刷印的一幅图,上面有大家学习的传统手工艺课程。老师看谁表现好,就奖给他。”周老师话音刚落,闹哄哄的课堂立马安静下来,小手一个个高高举起。

  “是李老师新印的吗?这么快?”有小朋友不相信。

  “喏,底板就在那里呢。”周老师说着,拿起了李江民刚刚使用过的雕版。

  这是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学区教辅中心的一堂雕版印刷课。来自江苏扬州的非遗传承人李江民正在给小学生们传授雕版印刷的一些常识,并指导他们上手实践。

  “孩子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喜爱,超过了我的想象。尤其是对于动手课程,他们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辅助李江民的周老师来自教辅中心,教辅中心2016年曾邀请李江民过来给孩子们授课,今年已是第二次。

  雕版印刷,从写、刻、印、装,都有一套严格的流程。在古代雕刻印版被称为“付之梨枣”,选好了梨木、枣木等合适的板材,进行精细加工,然后上好版样,雕刻中还需要有一套得心应手的雕刻工具,这样才能刻出所需要的文字和线条。当然,这些理论知识对于孩子们还比较深奥,他们这节课只需要记住几个简单的名词——棕帚、棕擦,能够使用这些工具,做到墨色均匀、少量多次,就能印出精美的作品了。

  李江民这次带来的木刻底版,除了传统的孔子像、《论语》等,更有一些贴合现代生活的,比如神舟飞船、长城、天坛、天安门等。周老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了精美的纸筒,是那种用来装中国传统卷轴画的,学生印制好的作品,可以带走收藏。

  来观摩这次授课的,还有中央美院版画系教师武宏以及他的学生娄斌。娄斌是中央美院大四本科生,正在准备自己的毕业设计,需要李江民帮忙。娄斌毕业构想是做一组现代菜谱,食材取自当代,内含对食品安全与环保主题的思考,但希望能以传统印刷的形式来呈现这组菜谱。因为各种食谱在中国古代就广为流传,比较著名的如清代戏剧家、文学家袁枚的《随园食单》等,娄斌说,他正是想通过传统的印刷形式,来体现古今关联,他自己是美院版画系的,刻版没有问题,但刷印的技术,比如干湿如何掌握等,都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问题,特意过来请李江民帮忙。

  武宏受教辅中心邀请,以这里开设的插花、皮影、中国结、陶艺、剪纸、扎染、风筝等课程为蓝本,为教辅中心创作了雕版供学生学习,这次先拿了个初样来听听李江民的意见。刷印之后李江民发现,纸上有的该是空白的地方有一些墨痕,看来还需要修正。李江民说,模板需要打三次样才能使用,这是第一次打样,要根据瑕疵的地方再做调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中国教育的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他认为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这样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李江民在离京之前说,希望还能再来教小朋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然而李江民每次来京都行色匆匆,因为江苏那边学习雕版印刷的学生越来越多,他的课程也越来越紧了。

(编辑:段冉)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