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不仅仅是一炷香

时间:2017年07月17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庞白
0
  我一直对香保留着浓厚的敬意,我甚至觉得那袅袅飘逸青烟,不仅仅是祭祀祖先、神佛的香和烛火,更是人情世故,是怀念和敬畏,是对天地的推崇和自身的认知。逢年过节回老家,我们家是须遵循规矩先燃香,祭拜天地祖先,方开桌聚餐的。而且,我特别喜欢那淡淡的,难以表述的香的味道。看着那一缕如梦如幻的灰白,轻摇慢晃,我有时竟然会有些许恍惚,似乎这就是一条通达虚无的道路,确切,亲切。通过这条道路,可以见到很多耳熟能详的人,可以见到不曾到过的地方,可以知晓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真相。
  当我在湖北恩施大峡谷,刚走下惊险万分的绝壁长廊,和朋友们一边走一边聊时,突然抬头,就见到了大峡谷里著名的景点一炷香。一炷香有多高,我不知道。见到它的那一瞬间,我竟然有些发呆,没想到高度的问题。只见薄雾萦绕中,一柱擎天,若隐若现,连接着天地。
  似乎是没有任何理由地拔地而起,它怎么可以这样!
  它不这样,又能怎样?
  良久,我才对这根石柱有了一点了解:这是一根单体三叠系灰岩柱, 150米高,柱体底部直径6米,最小直径只有4米。然后,导游给我们介绍,讲此地的岩石抗压强度是800千克每立方厘米,所以石柱才得以屹立不倒。我弄不懂岩石抗压强度是一个什么概念,但算得出石柱的高度是其宽度的30倍,这个比例,如果远远望去,用“细若游线”来形容,也不算太过分。而多年前,在恩施大峡谷寻找一条失踪的河流时,机缘巧合发现一炷香的成都理工大学水文地质专家万新南教授也认为,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石柱一般能够保持30米的高度就不得了。石柱这么细,是由于长江水系、清江水系长期交错影响,不断侵蚀和冲刷之故。实际上特别细长的石柱并不多见。而恩施大峡谷一炷香,据说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大最长的一根。
  这“之最”是与否,我并不太注重,考究和下定论,是地理学家们的事。对于我来讲,那通天一柱,让我得以遥想,是更让我入神的事。站在石柱不远处,望着石柱,它的顶部,生长着几棵树,青绿挺拔,好像是松树。大江南北,到处都是松树生长的沃土,这几棵能生于绝顶上,是天意,也是善缘。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想,之所以是它们,难道不也是因为它们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生命力强盛的回报?它刀削一般平滑四壁的凹处,也零星生长着或长或短的小树。大峡谷里生长着数量众多的植物种类,仅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就有水杉、珙桐、银杏、莼菜等8种。石柱上凌空的凹处缺土少水,显然不是利于植物的去处,这又是哪一种坚强的品种给予我们的惊讶呢?我没有去探究。它们生长在它们的世界,那里有一个属于它们的位置。就像我从千里之外来到这里,站在这石柱下,得以与这些山这些石这些植物和人相遇,是意外,更是必然。天地造化,冥冥中,很多事情已安排好。我们只是在不同的时间,一件件接近和完成罢了。
  后来我又听说了一个关于一炷香的传说。相传,这根石柱是天神送给当地百姓的一根难香。百姓们如遇灾难,将它点燃,天神看到袅袅青烟,就会下到凡间救苦救难。石柱又长又细,远远看去果真像是一炷香火呢。难得的是百姓将其称为“难香” 。遇上困难了,虽然无能为力了,仍然秉持希望,有期待,苍天在上,还有苍天看着!无边无际的苍天,在这里拟人化,被赋予了人性的温情。人仰望苍天,有期冀,苍天对人间何曾不也有期待?天在哪里?天地连在一起。人间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天空方得以蔚蓝。天上人间,互相依存。而当地人称此石柱“难香” ,是不是源于中国传统思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之思而成的一种祈求祈福?我相信是这样。
  站在石柱下,几句诗斩钉截铁地涌上我心头:“一根纤细的手指按住夜色/神啊,它青云直上/散尽人间
  苦痛! ”我想不出自己还能用什么别的句子去形容它。
  这样坚决的相遇,是福分——没有犹豫,直截了当。
  在恩施,我先后和绝壁、暗河、地缝等相遇。以前不曾想到这个地方风光的磅礴气势会给自己如此震撼的感受,是突如其来的遇见,让我有了惊喜,有了回味。而更大的惊喜,是在这大峡谷中,有幸和一帮虽然萍水相逢却性情相投的朋友相遇,得以相伴而行,在山水中畅谈和欢笑。高低起伏的山川留下了我们评古论今的声音,青枝绿叶记录了彼此殷殷祝福。
  也许,有些人,在我们往后的日子里,再也不会遇上。但是这一场相遇,已给我们平淡的回忆增添色彩,填补了我们生命里某些我们并不知晓的空缺。就像那根石柱,在群山中,它那么高,那么细,而突兀。它孤单吗?也许吧。但是它填补了群山之上的空间,它在我们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形象——沐雨、迎风,无言伫立。这根石柱,以孤单、冷峻的形象,给了我们黑暗中火把般的温暖和激励。这样的温暖和激励,肯定不仅仅是遇见那一瞬的,长久之后,它们一定会和其他的际遇一起,化成一缕青烟弥漫在我们心里。那柔和的纯粹,沉静的连绵,会不知不觉在我们心里结成一座桥,接通我们的过去和未来。
 

 

  

(编辑:王士婷)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