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端午小长假,各大景区也再次面临不同程度的客流高峰压力。这是假日里一道绕不开的老话题。不过,老话题,如今借助科技手段也有了新办法。比如,近日,秦始皇兵马俑数字博物馆正式上线,游览者通过电脑或手机登录,可以360度全景式“触摸”兵马俑的每个细节,享受到超越现场参观的视觉体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部分到场游览的游客,也让游客对展陈文物有了更细微的观赏体验。
近年来,我国博物馆及旅游景区文物数字化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两年前,北京故宫博物院率先建成“数字文物”“数字建筑”等数字化功能体验项目,并发布英文版,向全球推介故宫,同时在故宫端门设数字馆,对观众免费开放。另外,包括莫高窟在内的一批5A景区也都先后建成了数字景区。
互联网时代,数字文物、数字景区将给游客的参观与体验带来极大便利,益处多多。首先有利于游客“预热”,出游先打开手机观摩数字景区,熟悉了解情况,方能有的放矢地安排旅游线路。其次,有助于缓解景点拥挤状况。譬如故宫养心殿可供参观面积只有1000平方米,最大瞬时承载量为541人,但在旅游旺季,养心殿中滞留的游客经常超过800人,文物保护的压力很大,将养心殿数字上线,观众看得更清晰、更全面、更细致,许多游客就不一定非得凑近观摩实物了。第三,数字化旅游还便于游客全方面地了解、游览景区。以故宫为例,游客要在一天时间内游玩60多万平方米的开放空间,将故宫看个遍几乎是不可能的,况且有的宫殿及文物闭门修缮,不对外开放,游客遇到这种情况会感到遗憾。而通过观看“数字故宫”,就能实现将偌大的故宫及文物“一览无余”;互动体验更能让旅游乐趣无穷。如今游客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对亲身体验兴趣极大,数字旅游能满足游客这种“猎奇”心理,如故宫端门数字馆设计的“数字书法”就别具一格,游客只要在电脑上打开兰亭序中的文字,再使用模拟毛笔进行书写,所写的字就能融入到原作品中,并可与古人原创作品进行对比。
在笔者看来,景区“数字化”的做法将传统旅游与高科技“嫁接”,用“互联网+旅游”的有效途径,让游客在数字的风采里一览景区全貌,在感受科技魅力的同时,旅游也更变得妙趣横生。目前,我国许多景区兼备双重属性,既有旅游功能,又有博物馆文物展示及参观功能。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独立的博物馆,还是兼有博物馆属性的景区,都应该加快数字化建设步伐,这样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但据了解,我国许多博物馆及景点开始建设数字化展馆,但仅限于景区内展示,尚未实现互联互通,这是亟待改进的“短腿”。
据了解,目前我国正在实现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华丽转身,根据国家旅游局规划,到2018年,我国所有5A景区都将建成智慧旅游景区,游客凭一部手机就可全景式了解景区,实现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订票等全方位服务。智慧景区的必要前提就是将旅游产品与服务数字化,这将大大增加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使传统的实景旅游变成“实景+声像+互联网+N”等全方位的立体式旅游,既缓解了景区的压力,又为游客提供了高效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