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寻找当代中国绘本鲜活的生命力

时间:2017年05月19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谷疏博
0

远去的马蹄声 沈尧伊

沙飞镜头中的抗战 李 晨

  曾几何时,那些承载了年少时光和青春岁月的连环画成为了几代人生命中难以忘怀的记忆。张光宇的《林冲》、刘继卣的《武松打虎》《大闹天宫》、贺友直的《山乡巨变》、赵宏本等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王叔晖的《西厢记》《杨门女将》、沈尧伊的《地球红飘带》、李晨的《边城》,更是影响了几代人的连环画经典。传统连环画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革新改造、上世纪80年代的繁荣以及上世纪90年代的式微,到如今架上连环画的的风生水起、绘本产业的方兴未艾,是经过了老中青几代画家的不懈努力,经历了从观念到语言的不断试错与开拓融合,才有了今天如此丰富多元的形式与面貌。

  5月12日至13日,“中国故事”当代中国绘本艺术拓展研讨会在四川美术学院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和四川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委会、重庆市九龙坡区区委、区人民政府,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承办。与会专家围绕“绘本传播推广与文创产业发展”、“新时期绘本创作与教学改革”两大主题,就中国当代图文读物在多元化与独特性兼容、国际化与民族化互通的现当代艺术语境中,如何实现绘画性与文学性方面的互通和转换、如何实现艺术语言的变革与创新;以及如何以学术的、艺术的、开放的、包容的胸襟,放眼世界,推动中国当代绘本的国际化发展,以民族的、当代的、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走向世界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建构当代中国绘本的全新审美品格

  “从十年前第一次提出‘大连环画观’开始,连环画的多种发展可能就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随着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的不断拓展,连环画、插画、绘本之间的边界逐渐变得模糊,图与文之间相辅相成又若即若离成为图文读物的共性。可以说,连环画、插画和绘本这些在英文中被统称为picture book(图画书)的艺术形式,其实就是连环画在当代的多种呈现方式。也正是由于这种文字记录与图像叙述相得益彰的艺术特质,图文读物才能够以自己独立的美学价值和独特的审美趣味引起广泛而深刻的共鸣。作为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艺术形式,连环画这种兼具文学性与叙事性的图文读物应当、也完全能够在当代艺术语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通道。”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学术秘书宋梦寒认为。

  同时,她从几届架上连环画展和钢笔画学术展的策展实践中总结出当代绘本艺术在表现语言上的当代性重构——图文结合的艺术形式如今在本体语言上的独特属性已经有了充分的呈现,近年来入选的参展作品不仅取材广泛,形式多样,而且艺术构思独到,艺术手法精妙。一是许多作品展现出了非常明确的现代设计理念。包括块面构成的手法、符号化的形式语言、正负形的运用等等,都体现出了绘画语言的当代性。二是在材料技法的探索上非常大胆,特别是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融入了综合材料技法,从视觉美感上深化了精神内涵。三是在审美观念与视觉心理的转换中做到了与时俱进,比如用新现实主义手法演绎历史事件,利用观察视角与多时空的交错讲述情节发展等。从小人书到当代绘本,与其说是连环画在探索主体精神的历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不如说是在时代与国际的视野里,连环画吸纳了当代艺术理念,重新确立了图文读物的审美品格。

  天津美协连环画艺委会主任董克诚结合自己创作中的切身感受分享道:“正如以前的‘爱’是‘感觉的一代’,每一寸肌肤都是兴奋的广大疆域,而现在的‘爱’是‘行为的一代’,大片的感觉沃土荒芜了,人们只想‘单刀直入’,架上连环画和绘本比起传统连环画来更需要简捷(但不简单)、经典和直奔主题,所以我在创作上减弱了叙事性和文学性,把每张作品如独幅画般反复推敲,认真对待,以适应现在读者的审美。”

  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国绘本创作的永恒追求

  “回顾中国当代绘本的发展之路,不难发现,传统文化的浸润早已让民族审美基因成为我们在艺术创作中无法回避的情感冲动。我们的图文形式脱胎于传统语汇,我们应当、也必须成为能够代表中华民族独特审美的精神标识。”这是“中国故事”当代中国绘本艺术拓展研讨会上达成的“重庆宣言”。宣言呼吁:“我们要以‘讲好中国故事’为契机,使中国绘本能够‘从真实的生活出发,从平凡中发现味道,从质朴中发现崇高’,创造出富于民族性与时代感的中国形象、中国旋律。同时,以学术的、艺术的、开放的、包容的胸襟,放眼世界,在传承中砥砺前行,以民族的、当代的、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走向世界,使中国绘本成为当代艺术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品类。”

  重庆美协连环画插画艺委会艺术顾问王以时认为:“中国故事传递的是中国的文化精神,中国的宇宙观、价值观和中国人的生存理念和生存状态。近百年来,西风东进,我们一直在讲的是西方的故事,我们不仅用中国的方式进入西方故事,甚至到后来完全是以西方的话题、西方的概念来讲西方的故事,在西方面前,我们曾长期处于失语状态,所以百年中的中国艺术,我们以为在总体上一直处于模仿尾随西方之中,从模仿写实艺术,现代艺术到模仿当代艺术。而在当下,我们不仅要向我们自己讲好中国故事,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还要讲好并创造今天和未来的中国故事。”四川美术学院公共绘画系主任刘智勇谈到:“讲中国故事,是中国当代绘本艺术在作品题材上应回归到本土文化的表达,具有自己独特的一个个性。我曾试图在绘本创作当中,融入一个国家民族本土人文精神,作为绘本提升的一个途径。我认为这是中国当代绘本创作一种新的趋势。坚持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上的基础上吸收和融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强调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绘本创作要尽可能地拓展视野,挖掘民族语言,回归本位,探索创新具有中国本土人文精神的绘本作品,并将之推向世界。”

  新技术让中国绘本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互联网的时代是一个速度和图像的时代,这就给绘本开拓了一个更大层面的生存和消费空间。互联网的发展虽然冲击着平面媒体的生存,却可以刺激平面媒体自身的变革,促使出版物往更新更高更深更精发展,无论是精神内涵、艺术品位都要努力追求可把玩性、可观赏性、可研究性、可收藏性、可传承性的永恒价值。而这几点至少是碎片化的互联网在当下难以取代的。所以绘本艺术既可以借助互联网拓展空间,亦可以持续创造精品在平面媒体和公众艺术中获得永生。”王以时认为。

  “是连环画新的春天要来临了,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表达方式开始是对我们的挑战,当我们驾驭了它,它可能成为我们的翅膀。展览完全可以把互联网这种图像囊括进来,把我们的创作过程、把我们的画稿、把我们创作绘本的连贯性连续地呈现,从架上进入平台,进入一个互联网平台。架上还是一个传统表现方式,进入互联网平台,可能就会给你一方新的天地。我认为互联网可能给我们的绘画、连环画带来一个新的契机。如果我们抓住这个契机,连环画会成为我们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向世界传播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国务院参事忽培元说。

  对于互联网语境下绘本的艺术创作问题,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金江波提出:“我们不一定仅仅局限于我们对纸和笔的理解,还包括电子科技的运用,包括对虚拟思维的运用,包括我们对社交圈的理解,如何能够把我们的绘本植入到这样的一个基础发展的领域当中去挑战它的新的语言,产生新的艺术风格,甚至可能影响到游戏,影响到电影,影响到我们的文化传播。所以新技术的出现,让中国绘本能够在更广泛的公共空间里,成为文化体验的读物,这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情,同时也可以使更多的年轻人、小朋友们用这种与生俱来的数字化的能力与绘本读物的新读法、新体验进行匹配,这将会产生很广阔的研究空间。”

  新技术的发展让绘本艺术的创作形式也随之走向了多样化。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师张大风结合自身经历分享道:“现在全国各地的二线城市都在发展地铁,地铁的绘本创作,实际上面积是很大的。比如在湖北的地铁,湖北美术学院很多教师在创作绘本。一些二线城市全国各地都有大量的地铁在建设,我们是不是可以在地铁里面进行绘本创作?如今我们现在每个人都在使用微信,在上面我们看到的都是中国画、油画,很少看到绘本故事,今后的创作能不能制作一些绘本故事的微信,让中国绘本艺术借助互联网技术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对于任何一个画种来说,都会面临诸如由于科技发展所引起的艺术观念的变化,由于思想意识革命所带来的审美诉求的转变等问题。近十年来,连环画艺委会一直坚持创作实践与理论梳理并重的工作方向,特别是“大连环画观”的提出,为振兴连环画拓展了思路、提供了范本。从架上连环画到插图和绘本,不但展示出连环画的多种呈现方式,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即便是传统的大众艺术,只要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吸纳一切可以为我所用的优秀的艺术观念与技术,推动中国当代绘本的国际化发展,把外来的冲击转化为营养和动力,就能够始终保持中国绘本新鲜的艺术生命力。

(编辑:周娜)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