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微评

时间:2017年02月13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0

  @帕卡(中国艺术报微信公众号用户) 

  艺术家就是这样,善意的批评,而不是“恶意”“恶搞”丑化自已的民族、自己的同胞、残疾人,这样的所谓“艺人”最好别给他们提供舞台!

  中国艺术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相声“带刺”更带劲》留言 

    @黄河(中国艺术报微信公众号用户) 

  我非常喜欢《于成龙》这部剧,也很欣慰中国有此导演内心藏着国家的未来!希望越来越多中国导演以国家以人民为重,拍出很多让观众受教育的好影片!

  中国艺术报微信公众号文章《廉吏于成龙身上的清流正气,今天依然有温度》留言 

  @洛之秋(新浪微博  教师) 

  在复兴中国传统文化这个事情上,我最主张向青少年一代大力传播和普及的,只有一个东西:古诗词。唯有那些流传下来的美好诗词,真是可以让孩子们反复吟诵的。这不是国学教育,不是语文教育。这是审美教育。

  @鹦鹉史航(新浪微博  编剧) 

  作为编剧,当然关心台词,台词虚泛,人物必絮烦。第一集是重中之重,人物开篇几句话,又是人物定位,又是本剧风格定位,能认真,最好认真点儿。

  @中国剪辑师联盟(新浪微博  电影从业者) 

  今天,声音和画面是一样重要的,以前所谓画面为主,声音为辅,那是因为电影声音技术水平滞后影像技术水平的发展,今天,同样的一部电影,同样的银幕大小和亮度,立体声的声道数量和扬声器质量不同,你的观影体验有天壤之别。

(编辑:阮佳)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