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学习讲话】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

时间:2016年12月08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中国文艺网记者集体采写
0
学习讲话: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向文艺界提出希望:“希望大家坚守艺术理想,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把崇高的价值、美好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引导人们向高尚的道德聚拢,不让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无节操的垃圾淹没我们的生活。”“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养德和修艺是分不开的。”“虽然创作不能没有艺术素养和技巧,但最终决定作品分量的是创作者的态度。具体来说,就是创作者以什么样的态度去把握创作对象、提炼创作主题,同时又以什么样的态度把作品展现给社会、呈现给人民。” 
  在第十次全国文代会代表中,充满着对艺术坚持理想、不忘初心的文艺家,在聆听过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后,他们更加坚定了自己养德和修艺并行的艺术之路。
  冯远代表:不计付出不求回报,用心来描写中华历史已是荣幸之至
第十次全国文代会代表,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接受中国文艺网记者采访 中国文艺网 周春桃 摄
  “文艺创作应该通过彩笔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达中华文明史诗,包括新时期的史诗。”第十次全国文代会代表、第九届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美术家冯远在接受中国文艺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冯远参与的中华史诗美术大展,在国博陈列了两幅大型作品《世纪智者》和《屈原与楚辞》。《世纪智者》是应国家博物馆的邀约以四倍大的体量,重新创作1999年在第十届全国美展创作过的作品。冯远说,当时正好是世纪之交,各国民众包括媒体对新世纪的眺望有各种各样的论调,比较普遍的是弥漫着一种质疑和担忧,甚至是对未来新世纪忐忑不安的心态。而冯远认为这一百年世界历史包括中国历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没有理由悲观,他在创作中把一百多位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和人文艺术家的人物形象,组合起来画一张群体肖像画,用打破时空的创作理念把他们组合在一起,形成地球的地平线弧线,背景是人类文明到来前的曙光。通过把各位身份人物的名字写在蓝天背景上,就像是布满宇宙的星辰,来表达新的世纪正是这些智者们在推动历史前进,引领着各国人民包括中国人民在内,艰苦卓绝地为争取人类文明未来发展而发挥着作用。冯远说,这件作品展出以后得到了不少好评,大家觉得从作品内涵来说很有意义,从作品形式来说也很别致,特别是打破了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肖像画的表现手法,是一种创新尝试。不过冯远说,也有遗憾,如果完成时间再晚一点,他就可以把中国人都熟悉的两个人莫言和屠呦呦都放入其中了。目前这件作品就画到了袁隆平、杨利伟、乔布斯、比尔盖茨。冯远说,如果真应了如西方媒体所说,21世纪上半叶也就是未来30-50年之中,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将呈现井喷的发展趋势,那么这件作品应该继续由后来的年轻人来完成,那就更有意义了。
  冯远告诉记者,他和参加这次美术工程创作的其他百位艺术家一样,完全不考虑付出是不是要得到相应的回报,而是努力用心来描写中华文明历史,能够参与这样一项创作工程,成为其中一员,他感觉非常荣幸。
  夏菊花:把吃苦留给自己,把美好留给人民
  中国文联第十届荣誉委员,中国杂协名誉主席,年近八十的夏菊花先生在第十次全国文代会会议驻地“练功” 中国文艺网 秦兰珺 摄
  “请问这里有冰牛奶吗?” 
  记者循声望去,那是第十次全国文代会特邀嘉宾、中国文联荣誉委员、年近八十的著名杂技艺术家夏菊花。如果记得不错,夏先生刚刚才吃过一碟让人“望而生畏”的小泡椒,火辣的泡椒紧跟着冰牛奶,“冰与火”或许正好可以用来形容这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
  冰:冷板凳十年冷 
  夏先生告诉记者:杂技的精髓体现在“本能”,“本能” 是炼出来的、熬出来的,那是硬邦邦,实实在在的功夫,骗不了人!她年轻的时候,早上练功、上午练功、下午练功、晚上练功,她练习的“柔术”有很多是高难度、高危险,可她什么都不怕,一心铁定了就是要把它练好!有时工作要开一天会,她也要凌晨四点爬起来去练功。 
  她说她的性子就是要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事情,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她的身体连同这个性格,都是为杂技而生,因为杂技天生要求“不一样”,只有让观众“意想不到”,那才可能称得上杂技。 
  记得五十年代她在朝鲜演出,演出过后有人专门跑上来摸她的背,看看如此柔软的身体,到底有没有骨头;记得她六十年代在法国演出,向来克制矜持的夫人,一反常态,脱掉手套、起立鼓掌,法兰西报纸盛赞:中国人太让人想不到了! 
  一切的一切,就是因为她铁了心要和别人“不一样”。然而所有的“不一样”,又何尝不是建立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之上?所有抓眼球的“意想不到”,又何尝不是建立在板凳一坐十年冷的寂寞和坚守之上? 
  火:不为人民服务的不是共产党员 
  问起夏先生,这么多年的功夫,还会怕一朝不练习?她说: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对手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因为几天不练习,动作就不流畅,表情就不轻松,就无法把完完整整的美好完完整整地展示给观众。 
  记者问到,做柔术时那么疼,难道还要面带微笑?夏先生说,把吃苦留给自己,把美好留给人民,为人民服务,这就是一个演员的使命。他始终记得,周总理曾经对他说过:“夏菊花啊,做一名演员要过好五关:家庭关、社会关、劳动关、荣誉关和生活关”。总理说了一遍,她就再也没有忘记过。 
  夏先生说她六十年代带团演出,演了大半年,带回来了40万美元,全部给了国家的文化事业。夏先生还说她是加拿大两个市的荣誉市民,市长说:“夏菊花,你来吧,和我一样待遇!”她回答说:“谢谢您,我是中国人,我来这里是为了两国的友谊”。1992年,有人要以千万重金聘请夏先生到某地工作,夏先生婉言辞谢,因为她做事不为钱。 
  问先生这辈子是否有什么遗憾,她说:她这一生没有说过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的一句话,没有做过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的一件事。她始终牢记共产党要为人民服务,党的艺术家要为人民服务。她始终坚定:不为人民服务的不是共产党员!她始终警醒:共产党员不能伤了人民的心! 
  今天的夏先生依旧朝气蓬勃,说起话来眉飞色舞,高兴起来,还会突然跳起来,把腿扳得老高老高!向记者“炫耀”:你看我扳得高不高! 
  在夏先生这里,记者似乎看到了一朵沉静又火热、成熟又天真的菊花,一朵独一无二的菊花。 
  夏先生说她退休了,舞台是年轻人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她唯一的希望,就是年轻人能做得更好,把更多美好留给世界、留给孩子。 
  苏士澍代表:“德艺双馨”不是一个口号,需要我们实实在在地去做
第十次全国文代会代表,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接受中国文艺网记者采访 中国文艺网 周春桃 摄
  苏士澍在接受中国文艺网记者采访时说,习近平总书记向我们艺术家提出了一些希望,包括艺术家要有理想,要有创作理念,要引领社会风向等。过去我们书画家“躲进小楼成一统”的艺术创作方式,那种为自己写写画画而沾沾自喜的心态是不对的。应该想着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用我们手中的笔怎么去引领社会风尚,怎么去带动和影响社会。
  苏士澍说,这些年我走访了很多城市,从2009年开始在政协会议上提案,希望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到2014年我又提出“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就是秉承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种精神,要踏踏实实的做下去,好好地把书法在青少年中去提倡,把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丰富起来,把书法中故事和魅力传递给孩子,培养孩子从小写毛笔字的习惯,增强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精神集中能力。从书法练字开始,还能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书法练习也同孩子们课本学习中的生字相结合,比如一些成语的书写等,这样传统文化才会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融入到孩子们的日常学习当中。所以我觉得培养孩子们的情操是很重要的。
  苏士澍表示,“德艺双馨”不是一个口号,需要我们实实在在地去做。拥有这种理念,这种胸怀,这种大的格局,具备这种社会主义价值观,我们的艺术才会成长,所以人品决定艺品。作为书法家,应该培养“三养”:学养、涵养、修养。这都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给我们的最大启示。今后我们从这些方面引领和带动全国书法界好好去开展活动,通过我们手中的笔,来为社会主义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
  顾亚龙代表:书法艺术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伦理和道德
第十次全国文代会代表,中国书协副主席、山东省文联副主席顾亚龙接受中国文艺网记者采访
  顾亚龙对中国文艺网记者说,这次文代会听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感受很深。代表着传统文化核心的书法艺术,它和文字是分不开的,通过文字的书写升华为一种艺术的表达,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书法艺术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伦理和道德,它展现出中华民族优秀的价值观。通过文字的演变,可以得到一些具体的文化渗透和阐释,比如“信”字,一个“亻”加一个“言”字,表达了人应该言而有信。
  顾亚龙提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有一段关乎民族文化传承的问题,如何去坚守,如何去自信。在中西方文化融合中,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我们应该高举民族特色的旗帜,充分去展现中国人的智慧和价值观,让书法艺术走进广大的人民群众,特别是走进中小学课堂,让孩子们从小扎下中国根,让他们浸润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保留中国民族特色的情怀。不管当下经济社会、世界大同如何融汇和碰撞,我们始终都能站在时代的前列,凸显出中华民族特别优秀的一面旗帜,我们希望通过书法艺术去传承好,去书写好中国故事,传递出中国优秀的人文价值观和人文精神。
  吴雪娇代表:要跳下去,直到跳不动的那一天

第十次全国文代会代表,舞蹈艺术工作者吴雪娇接受中国文艺网记者采访
  第十次全国文代会代表吴雪娇算是代表中的年轻人,可是在依旧活跃在舞台上的舞蹈演员中,却是一个十足的“老人”。无数次她台上跳完舞,听到有人感叹:“天啊,雪娇,你怎么还在跳啊!”是的,对于身体素质要求非常高的舞蹈艺术来说,舞台生涯非常短暂,一名30多岁生过孩子的妈妈还在坚守,的确不常见。 
  吴雪娇说,比起其他与会代表,她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舞蹈演员,只是年过三十、生了孩子还在跳,比较倔。她说,她剖腹产后的第六个月就开始跳舞了,由于疤痕体质,伤口恢复得不好,下起腰来疼痛难忍,很多地面动作甚至会痛得“弹”起来。这时,她所工作的湖北省歌剧舞剧院突然有个新作品要演出,她觉得自己的身体状况一定完成不了,不敢报名,负责人却说:“雪娇,不然你再挑战一下自己吧?”于是,她拼死苦练,也顺变把自己活生生地从120多斤跳到了90多斤,最终成功地完成了表演。 
  可对于吴雪娇来说,最大的挑战不是吃苦,在西藏做志愿服务,缺氧环境下跳五六支舞蹈,跳完之后几乎昏死过去,她都撑下来了。但有时那份“为人母”的责任,真的会让她感觉要扛不住了。她说,一个舞蹈演员,到处跑,天天排练,很难有时间陪孩子。每次要走,儿子就会“生离死别”地抱着她的腿大哭:“妈妈你陪我”,“妈妈你带我一起去排练”,“妈妈我坐着不动,不影响你们”。雪娇一直坚持自己的孩子自己带,一有时间就尽量陪他。记得有一次,一天排练下来抱着孩子挤公交,累得翻倒在地上,还是好心人把孩子的鞋捡回来还给她。可是无论如何,她还是要跳下去,直到她跳不动的那一天。不仅因为她爱这个,更是希望可以把老演员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人。 
  她告诉记者,她现在能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影响周围可以影响的人。 
  李怀秀代表:“挺直腰杆”坚守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艺术理想
第十次全国文代会代表,彝族海菜腔歌手李怀秀 中国文艺网 王渝 摄
  李怀秀告诉中国文艺网记者,我是从最基层的山里面走出来的,现在回到家乡,年轻人都不穿自己的少数民族服装,不讲少数民族语言,不唱山歌小调,觉得很土,这就是对民族文化的不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传统的东西是宝贝”,这让我非常触动,腰杆都挺直了。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做海菜腔传承的工作,如果传统的东西不保护,随着老艺人去世了就消失了,那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下乡采风采什么?习总书记说,好的作品要深入农村,可是我发现,有的文艺工作者不去采风只凭空想象,我听过有一首歌明明用了花腰彝的调子却说成是海菜腔,误导观众。一个完整的海菜腔要唱45分钟,要几天几夜才能摸透!
  李怀秀说,从青歌赛以后,国家对我们非常重视,我们每个月都有工资,我和弟弟在昆明和老家做了两个非遗传习所,在昆明的大学,在老家的中小学,让孩子们像我一样,从小就口传心授、言传身教来记住海菜腔。我们是彝族的后代,就有义务把学了20多年的东西好好传承给下一辈,不辜负国家和领导对我们的期望,传统文化至少不能在我们这一辈断层!
(编辑:周娜)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