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这是一篇情深意切的讲话、高屋建瓴的讲话、指引方向的讲话,尤其是在讲话中,对我们提出四条殷切的希望,可以概括为自信、人民、创新、理想。我理解落实在艺术创作上,就是自信在心、人民是根、创新为本、理想是魂。
一、自信在心。一个文艺工作者在艺术创作中,首先要充满自信,只有内心强大才能创作出强大的作品。如何才能有自信?我认为:自信来自学习,不断地学习,你的知识、修养、才华才能支撑起你的艺术创作,一部优秀的作品,应该是文学进、哲学出,不仅要有亮点,还一定要有哲思;自信来自技艺,高超的技艺,所谓的工匠精神就是这个意思,创作者不但要有思想,还要有手艺,这关系到你是否能按照艺术规律把你想要表达的思想表达出来,而且精美,把宣传变成艺术,而不是简单地把艺术变成宣传;自信来自生活,深入的生活,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如今我们的生活色彩斑斓、多姿多彩,艺术家是否能用眼睛去发现、用大脑去思考,是否能把你多年的生活积累集中到你的艺术作品上发力,是一个重大考验,只有贴近生活的作品,生活才需要它。
二、人民是根。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必须与人民紧密相连、水土相连、情感相连、血脉相连。人民是艺术作品的评判者,能不能赢得人民的喜欢是判断优秀作品的唯一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所批评的“亵渎”,精准地切中了当今一些粗制滥造的作品的命脉,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就等于亵渎神圣。当下喜剧创作无非有三个手段,第一是性,第二是亵渎神圣,第三是生活喜剧。前两者都是低级的噱头,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美好情感才是我们创作者应该追求的方向。作为文艺工作者,尤其是我们今天能够参加文艺盛会的艺术家,肩上都应该承担一份责任,都应当知道崇德尚艺、德艺双馨在艺术工作者面前的分量,深入基层,拥抱生活,创作出优秀的曲艺作品,是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三、创新为本。创新是文艺作品的生命。新未必深,深一定新,就像我们挖井一样,第一锹挖出的是土,第二锹挖出的是泥,第三锹、第四锹挖出的才可能是水。艺术创作就像打井一样一层一层挖掘下去,最终寻找到艺术的甘泉。新就是独特,只有独特才能形成精品,吃别人嚼过的馍,总没味道。艺术精品只认第一,不认第二,也就是说,必须有新的创造和发现才能被广大观众认可。中国有句老话,“追模古人得高智,别出心裁又一家”,相声艺术家侯宝林、马季、姜昆,三代曲艺人,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优秀传统形式上创新,创立了自己的风格,留下了自己的作品,因此观众记住了他们。只有创新,才能流传,才能留下,在文艺作品的记忆选择中,观众只记得最好,老题材也必须有新发现,也必须有质的超越。总而言之,创新既是艺术的生命,也是艺术的寿命。
四、理想是魂。一个文艺工作者,应该是一个为理想奋斗的人,而且应该把他的美好情怀、社会担当、价值引领熔铸到他的作品中。一部优秀的作品,要有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力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和决不妥协的艺术追求。习近平总书记谈到,清泉与淤泥的关系、黑暗与光明的关系,就是告诉我们,美好的作品一定是积极向上和充满阳光的,不要怪观众不喜欢有些主旋律作品,而要从我们自身找原因,不是观众不看好,而是我们没做好。我们一定要充满自信,心系人民,大胆创新,追求理想,创作出符合这个时代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