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从“高原”迈向“高峰”——繁荣文艺创作经验交流会代表发言摘登

时间:2016年10月12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0

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导文艺创作

□ 仲呈祥

  两年来,文艺界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文艺创作和理论批评发生了深刻喜人的变化,取得了令人欣喜振奋的成绩。

  首先,讲话为繁荣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提供了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思想是创作和评论的先导。总书记的讲话集中体现了21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成果。其中阐述的若干重大问题,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无论对作家艺术家还是文艺评论工作者,都有醍醐灌顶之启示,有鞭辟入里之警示,对解决当前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创作和评论繁荣发展,有强大的引领作用。比如在创作目标上,提出文艺当为伟大祖国鼓与呼,创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在创作的问题上,提出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抄袭模仿、千篇一律和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等等。这些重要思想,经过两年的实践,都已深入人心,刻在作家艺术家的脑海里,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与评论的自觉意识与准则。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文艺各门类都创作生产了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各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作家艺术家的时代使命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普遍增强,通过“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创作氛围正气上升,创作出了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电视剧《海棠依旧》《彭德怀元帅》、豫剧《焦裕禄》、湘剧《月亮粑粑》、话剧《小镇》等一批从“高原”攀登“高峰”的优秀作品。文艺理论评论界也步入正轨、勃发生机。为贯彻执行习总书记关于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指示精神,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和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应运而生,二十多个省市的相应组织也纷纷问世,全国专业的业余的文艺评论工作者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组织起来,创办刊物,研讨培训,说真话,讲道理,辨是非,营造了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同时,在全国文艺评奖制度改革之后,各类文艺评奖的数量精简了,质量却明显提高。

  第三,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文化自信大大增强。文艺工作座谈会之后,一个明显的转变就是创作的民族性、主体性更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开始成为作家艺术家及广大文艺工作者共同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这为我们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提供了新的文化制高点和创作出发点。

立足文艺高原 勇攀文艺高峰

□ 李 伟

  北京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始终坚持社会效益至上,紧紧抓住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这个中心环节,不断激发创作创新活力,努力推出更多无愧于民族和时代的优秀作品。

  第一,着力突出重大主题和京味特色。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在运用文艺作品弘扬中国精神上必须勇于领先、持续发力。我们突出价值导向的旗帜作用,把着力点放在重大题材创作上,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重点抓了两个方面:一是强化主题主线,围绕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主题宣传;二是体现京味文化特质,在传承好传统京味的同时,着力扶持具有时代特点的新京味作品创作。

  第二,统筹安排创作前端和刊播展演终端。北京市主动适应文艺创作生产格局、产品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聚焦创作组织机制、生产链条,不断提升文艺创作的组织化程度。我们重点在“创”和“推”上下工夫,加强创作前端和刊播展演终端的对接,加强选题会商、论证提升、宣传推介,建立从孵化、创作到刊播、评论的全流程参与机制。在原创上,着力抓好“一剧之本”,创办剧本推介会,已连续举办三届。在排剧上,利用腾退厂房成立剧目排练中心,为主旋律剧目提供排练场所和指导支持。在展演上,统筹全市剧场资源,成立剧院运营服务平台、全国地方戏曲演出中心,通过政府采购以零场租和低场租方式优先安排优秀剧目。在刊播上,提高北京电视台播出门槛,全年既有宏大主题的重头戏,又有贴近生活的精彩戏,使“大戏看北京”成为北京卫视鲜明特色。

  第三,建设各类催生优秀作品的服务平台。比如建设创作服务平台,筹建十月文学院和老舍文学院,成立网络文学创作委员会、小剧场联盟、北漂舞蹈者之家等组织;建设展示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北京国际图书节、北京文博会、北京国际设计周等平台大力推介优秀作品;建设融资孵化平台、人才支撑平台、评论引导平台等,为文艺创作营造良好环境。

  第四,动员多方力量投身文艺创作。北京市各级党委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文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市级层面制定实施繁荣发展首都文艺、支持戏曲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等文件,鲜明政策导向。推动各区结合资源禀赋错位发展、个性发展,形成怀柔影视基地、东城戏剧创作、西城戏剧展演、丰台传统戏曲、石景山动漫游戏等特色创作基地。加强与中央文化单位特别是高校的合作,调动各类民营文化机构的创作积极性。

不忘初心 精益求精 创造时代需要的文艺精品

□ 晋 亮

  山东影视传媒集团近年来的成功经验,概括起来,从根本上说就是坚持了五个角色定位。

  一是努力做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忠实实践者。在“鲁剧”近两年的创作年表上,既有《琅琊榜》《伪装者》这类鞭挞邪恶、匡扶正义的“有筋骨”的作品,也有《北平无战事》《大秧歌》这类讴歌忠诚与牺牲品格的“有道德”的作品,还有《马向阳下乡记》《安居》这类梦想照亮现实的“有温度”的作品。无论是哪一类型的作品,都是用现实主义的精神和浪漫主义的情怀观照现实生活,都始终给人以希望、给人以憧憬、给人以理想,都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的民族的“根”和“魂”,都是为人民立传,为时代放歌,为党的事业服务。

  二是努力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剧事业的创新者。努力通过丰富电视剧的类型和样式,把主旋律的厚重和大众艺术的通俗有机地融为一体,不断推动艺术创新。电视剧《老农民》首次以编年体的形式为农民树碑立传,《马向阳下乡记》开启了国内农村现实题材创作的新风尚,《琅琊榜》以史诗品格与正剧品质树立了古装剧新标杆,《他来了,请闭眼》创新了互联网反向输出到电视台的发行模式,刚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的《安居》是中国棚改第一剧。可以说,“山影制作”走出了一条艺术创新之路。

  三是努力做两个效益有机统一的推动者。山影集团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集团在每部作品主创人员的选择上,都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同时,集团勇于接受市场的挑战和检验。为了保证剧本的品质,用于剧本采购的资金常年保持在上亿元;为了算账经营、风险共担,每部作品必须引入不少于三家投资方;为了改善艺术生产能力,积极推进“山影制作”上市,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把短板补齐,把链条拉长,把空间拓宽,从而有效地保障了作品的质量。

  四是努力做人才强企战略的引领者。多年来,山影集团借助传统的师徒关系,把精品生产的优良基因和技能一代代地传承下来,使整支团队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归属感,大批人才留得住、用得上。在老一代山影人的培养和带动下,年青一代已经成长为国内一线的业务精英人才。在外部人才上,我们秉承“请进来走出去”的用人原则,不拘一格,为我所用。

  五是努力做文化企业“走出去”的开拓者。山影出品的多部影视剧版权在海外发行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比如《大圣归来》创下国产3D动画电影海外销售的纪录;《琅琊榜》在北美、韩国、日本、泰国、新加坡、非洲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发行播出,“家国天下”等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海外观众的共鸣;《父母爱情》作为中埃建交60周年的优质文化产品,成为国际交往中靓丽的“加分项”;《温州一家人》和《温州两家人》为中国电视剧赴海外拍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寻找打开艺术之门的金钥匙

□ 李树建

  我是个地方戏演员,演了40年的戏。对于艺术创作我没有高深的理论,只有一些肤浅的经验,说出来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是选好题材,创作充满正能量的精品剧目。作品是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而好的题材又是决定作品成败的关键。那些高扬爱国、廉政、理想、信念、民生等人类永恒主题的题材,必然会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这个原则进行艺术创作,推出了《村官李天成》《常香玉》《焦裕禄》等一大批剧目,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排演过程中,我们耐得住寂寞,始终贯穿精品意识,反复修改,不断提高。

  二是狠抓管理,创新文艺院团的发展模式。在29年的院团长生涯中,我始终以管理求质量,并探索出关于院团发展、人才培养、市场运作的几条路子:一是“老戏新演,名剧改编,名剧出名演,名演带名团”的艺术创作之路。二是“古典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三结合”的表演方法。三是“一戏三演”,即“农村演出放一点,城市演出收一点,国外演出舞一点”。四是剧团发展“四字诀”,即“剧本是根,演员是魂,政府是力,运作是效”。五是市场运作“三结合”,即“强势媒体做舆论宣传,知名企业做经济后盾,艺术院团做演出实体”。六是院团管理“千万经”,即“走遍千山万水找市场,吃尽千辛万苦树形象,历经千锤百炼出精品,想尽千方百计奔小康”。

  三是谋划全局,下好全国豫剧一盘棋。豫剧是中国第一大地方戏剧种,有案可查,豫剧在最兴盛时期,流传到包括台湾在内的20多个省市,目前仍在全国13个省市保留着167个专业剧团、1300多个业余剧团的十万从业人员。豫剧不是河南豫剧,它是中国豫剧,是“大豫剧”。为了支持全国各地豫剧院团的发展,我们多次到外省调研豫剧在当地的生存状况,并尽最大努力对他们进行帮扶。通过一系列的举措,交流合作、协同发展的“大豫剧”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必将促进豫剧在全国的繁荣发展。

  四是敢于争锋,推动豫剧走向世界。自2008年起,豫剧《清风亭上》《大祭桩》等剧目先后赴国外和港澳台地区进行文化交流;豫剧电影《程婴救孤》荣获第15届洛杉矶国际家庭电影节最佳外语戏曲片奖。我本人先后到过18个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由我主演的豫剧《程婴救孤》先后赴意大利、法国、美国、泰国、巴基斯坦交流演出,并采用商业运作模式成功登上纽约百老汇舞台。该剧组又接到邀请,10月13日赴美国旧金山、洛杉矶和好莱坞演出。

  回顾艺术之路,我始终感到荣誉是人民给的,我是在为人民而演唱。我想,只有做到“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掌握打开一切艺术之门的金钥匙,这便是我艺术创作最宝贵的经验!

用心灵写作

□ 马继红

  2013年5月,我和几个朋友相约来到湖南湘潭乌石镇彭德怀元帅的故居,沿着百米长阶,我们一步步走向矗立在卧虎山山顶的彭德怀雕像。我仰起头,凝神地打量着这尊雕像,看着看着,我感到血管中的血液像岩浆一样涌动起来,彭德怀在开国的十大元帅中排名第二,无论论功绩,还是论资历,他仅次于朱老总,可是,这些年将帅题材的电视剧拍了不少,却没有一部完整记述彭德怀革命生涯的电视剧。不知是出于对彭老总的敬仰,还是出于一个军旅作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在那一刻,我下决心,应该为彭老总做点什么。

  真正进入创作,我却总找不着感觉。纵观彭老总的一生,他有过五关斩六将的辉煌,也有走麦城的凄凉,究竟怎么去把握?为了提升创作信心,我跟合作了二十多年的搭档高军说,我们出去走走吧。他说,去哪?我说,去寻找彭德怀。

  第一站我们来到彭德怀率部起义的湖南平江,当我们徘徊在天岳书院彭德怀当年拴马的那棵参天大树下,我们懂得了什么是信仰;第二站我们来到井冈山,面对着昔日的深沟壁垒,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坚强;第三站我们来到太行山,尽管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但我们仍然能清晰地感受到彭德怀的威武和气魄;最后,我们来到陕北,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领导的西北野战军以区区两万人牵制了胡宗南的25万大军,以弱胜强的三战三捷凸显着彭德怀的韬略和智慧……

  我们在参观的同时,也拜访了当地的一些老乡和当年的幸存者,采撷了很多带有泥土气息的关于彭德怀的故事。正是这种深入历史和生活大地的寻找,使我找到了创作的底蕴和激情。渐渐地,彭德怀的形象在我心中丰满起来,我告诉自己,可以动笔了。

  电视剧《彭德怀元帅》的剧本前后历时一年半,几易其稿,字数累积达100万。过程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也是灵魂接受洗礼的过程。在创作中,我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神奇的感觉,那就是我与剧中人融为一体了,写到动情处,我的眼泪会不由自主地潸然而落……

  曾几何时,娱乐圈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红色题材主旋律的电视剧没有人愿意写,没有人愿意拍,没有人愿意播,没有人愿意看。通过电视剧《彭德怀元帅》的创作、拍摄和播出,我要告诉大家,对于红色题材主旋律的电视剧,只要编剧用心去写,演员用命去演,电视台用情去播,就肯定会得到全国广大电视观众的喜欢。

尊重创作规律 运用科技手段塑造中国英雄

□ 吴 京

  先说电影立意。《战狼》描述的中国梦就是英雄梦、强国梦。中国梦和美国梦有本质的不同。一代代中国人希望挺直了腰杆应对全世界,希望在任何一个全球属性的话题上都有中国人的声音,这是电影人必须把握,也有责任表现的时代特征。当时想拍这个题材的时候,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最大的声音是说爱国主义的电影没有市场。这样的反对反而更坚定了我和团队的主张。

  我一直认为,国内观众乐于买单的好莱坞大片其实和传统上容易被观众定型且不看好的主旋律片有共通之处,只是我们需要更为宏观的视角来表达。比如《战狼》如果放在美国,可以拍成《碟中谍》《谍影重重》或《敢死队》。故事套路是一样的,只不过把它放在中国,讲特种兵,讲家国情怀。好故事就会带来市场。我们分析了很多所谓好莱坞的超级英雄电影,它们说到底就是讲美国的英雄主义。这给了我们一个启发,只要有优秀的故事外壳,中国的英雄主义一样可以向世界输出,而我们找到的外壳就是国际市场对中国电影接受度最高的题材——动作电影。

  接下来说《战狼》作为类型片融合上的矛盾和尝试。我对动作电影有情结,中国人能打,会打,是世界公认的,但我也越来越意识到动作始终是外化的表现,没有一个核、一个精气神还是立不住。曾经的功夫巨星们让世界知道了中国功夫,但更多的是作为个体的展现。可是看《钢铁侠》《007》《碟中谍》甚至是《谍影重重》,在英雄个体的背后都好像站着一群活生生的有同样价值观的人,甚至是一个民族。这就不难理解,很多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主旋律反而给了动作电影灵魂,而动作电影是一个特别好的向世界树立全新的中国标签、中国风格的载体。

  再说电影风格,《战狼》当然有很多不足,但《战狼》是故意要跟一些审美情趣对着干的,所以我们不怕糙一点,这可以算是中国爷们内心压抑的一次宣泄。具体说到《战狼》的创作,我们参考了好莱坞类型化创作的一些经验,在故事的架构、人物情感的走向、戏剧性的冲突这些方面是很较真的,目的就是能把中国式的英雄还原成有血有肉的人,在一种更感性的层面上吸引、打动观众。至于到技术层面,从《战狼1》到目前还在拍摄的《战狼2》,我们都还在摸索更风格化的画面语言、镜头调度和音乐,也在尝试和不同的动作、特效、音乐团队合作,希望能给这个系列更高的识别度。

  《战狼1》得到的褒奖其实并不是电影本身优秀到什么地步,是市场需要这种风格和类型的影片,这才是最重要的趋势。很多电影人一提主旋律就已经给自己划定了界限,胆战心惊地绕开市场走,其实我理解,主旋律就是弘扬正气,这与商业毫不矛盾,反而应该成为商业大片的主流,具备高观赏度,有一天可以与好莱坞的《拯救大兵瑞恩》《速度与激情》《007》系列平起平坐。一个健康的市场不是你今天破了五亿,明天我逆袭你六亿打脸,是每一种类型的影片都有生存呼吸的空间,都有底气和尊严地接纳市场的检验。我们愿意为此努力,即使需要很多年。

提炼生活感受 努力探索创新

□ 李 莉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至今两年来,我带着文化的坚守传承、艺术的光大创新这一课题在生活中提炼,在提炼中探索,在探索中创作,继《挑山女人》之后,又完成了六部现代戏和历史剧,对如何在现代戏中讲好中国故事的体会尤深。

  作为戏曲编剧,在为戏曲事业发展感到欣慰鼓舞的同时,更应该意识到民族文化所面临的社会急遽变迁中的深层危机,也不得不冷静思考:面对严峻的市场冲击和日渐萎缩的观众群体,在坚守艺术传承的基础之上,如何以新视角、新人物、新的舞台呈现,来观照现实并贴近现代人的审美心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迫于生活压力,越来越讲究实惠,尽管他们心底依然有着热血与激情的“软肋”,但要想触动这根“软肋”,很难。回顾我们的一些新创现代戏,往往因为存在着讲述故事常态化、人物描述单一化、舞台呈现繁复化、主旨理念口号化等问题而难以感动现代观众,尤其是当代都市中的大多数年轻人。作为编剧,在沉入生活中提炼生活,在平常事件中寻求突破,在深入思考中静心创作,也无疑成了现代戏创作前行的关键。

  现代戏中的当代戏是更高难度的创作,但又是文艺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时代命题。缺少思想的艺术很难有震撼力,缺少艺术的思想也很难有感染力。《燃灯者》写的是当代优秀法官邹碧华,编剧面临的首要难题是,有关法官、司法等专业方面的认知几乎是空白,于是在补习几十万字专业资料的同时,走访上海高院、深入邹碧华工作过的长宁区法院,采访邹碧华的战友与亲人等,为我们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当首演结束,邹碧华的母亲上台拥抱着主演声泪俱下喊儿子时,我们深感艺术力量的伟大和创作者付诸努力的理所应当。

  曾经听到不少观众说,“只要冠上‘主旋律’的现代戏,无非都是些理性说教、政治说教、爱国主义说教,不好看。”我想,关键就在“不好看”三个字。因此,写好中国人能够接受、能够感动的中国故事,至关重要!连着几部现代戏的创作演出,也更加证明了:故事好看,人物鲜活,唱腔好听,舞台精美,是能够点击到现代人的热血与激情潜在“软肋”并于感动中顺畅接受创作者的创作主旨的。说白了,宣传品不一定是艺术品,但艺术品都会蕴含着宣传的影响力。

文学当为社会担道义铸灵魂

□ 曹文轩

  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作家的职责是什么?文学的责任是什么?我个人的理解是,文学不只是文字的游戏,更应当承载崇高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义,为国家、民族灌注精神力量,为社会担当道义职责,为人类提供完美的精神基础。这方面,我认为是由三个基本维度组成的,一是道义,二是悲悯,三是审美。

  一是文学应有道义担当。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转,必有道义的原则。道义于社会,不可有须臾缺失。而文学就具有培养人之道义的得天独厚的功能。然而,人类的现代化进程并未带来人类在道义上的升华,在物质利益难以抗拒的诱惑之下,背信弃义、尔虞我诈……人性中的种种恶劣品质,抑制不住地显现并膨胀开来。文学张扬道义,乃是文学的使命,也是一种正当选择。我作品的基本读者是广大青少年。30多年来,我对我作品之意义的理解始终如一:它们是用来给成长中的青少年打精神底子的,而道义无疑应是基石之一。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是使命,是责任,是我必须的选择。

  二是文学应有悲悯情怀。悲悯情怀其实是人类共同希望拥有的情怀。世界文学经典无一不是如此情怀的产物。我们的文学若要走向世界,这一情怀无疑是不可缺失的对接点之一。近来,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我有50余种作品被国外译成多种语种出版,他们的选择是出于何种理由?我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理解了我作品对这一情怀的抒写。文学艺术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对人类情感的作用。文学艺术工作者也只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才能获得“最大的幸福”。

  三是文学应有审美旨趣。“美”始终是我文学词汇系统中的关键词。“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句话我说了几十年。今年的国际安徒生奖,十个评委一致将票投给了我这样一个中国作家。我在想,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这十个来自不同国家的评委?也许就是他们看到了我对审美价值的一贯追求吧。后来的授奖词证实了我的这一判断。千百年来,人类之所以与文学亲如手足、不能与它有一时的分离,也就正在于它每时每刻都在发现美,从而使枯寂、烦闷的生活有了清新之气,有了空灵之趣,有了激活灵魂之精神,并且因这美而获得境界的提升。文学家的天职,就是磨砺心灵、擦亮双目去将美一一发现,然后用反复斟酌的文学昭示于大众。这里文学艺术工作者扮演的角色——如习总书记所说,应当成为美的发现与美的创造者。

(编辑:晓婧)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