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内蒙古文联认真履行联络、协调、服务职能,紧紧围绕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工作重心,着力引导提高文艺创作水平和创造活力,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和品牌创建活动,进一步推动文艺创作繁荣,推动文艺人才成长,推动文化惠民活动,推动对外文化交流,推动文联自身建设,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精心组织文艺活动,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积极承担草原文化节交办项目,充分展示内蒙古草原文化魅力。大力推进“内蒙古文化艺术长廊建设计划”的项目建设。精心培育文化品牌,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三少”民族文学笔会,八省区大学、中专、中学生蒙古文文学作品“八骏”杯大赛,中国蒙古舞大赛暨内蒙古电视舞蹈大赛,“草原星”内蒙古青年歌手电视大赛,内蒙古室内乐大赛等已经具有重要影响。
二、加大文艺创作扶持和推介力度,努力打造草原文艺精品
《草原文学重点作品创作扶持工程》《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工程》成效显著。召开长篇报告文学《毛乌素绿色传奇》作品修订会、内蒙古当代蒙古族诗人研讨会、草原文学优秀作品研评会等活动,为草原文艺精品力作的生产创造浓厚氛围和良好条件,全面提升内蒙古文艺整体创作实力。
三、加大文艺人才培养力度,文艺人才队伍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通过举办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作家培训班、鲁迅文学院内蒙古影视剧中青年创作培训班等活动,一支有水平、有实力、有潜力的文艺人才队伍正在形成,人才数量不断增加,创作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注重中青年文艺人才的发现和培养,努力续接文艺力量,保持文艺人才薪火传承。
四、文艺评奖机制不断创新,文艺阵地不断巩固
积极推动自治区文艺评奖改革,改进评奖办法和程序,组织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艺术创作“萨日纳”奖评奖活动。创办《文艺论坛》和《新剧本》为文艺评论和影视剧本创作提供刊载阵地。《毛乌素绿色传奇》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实现了内蒙古文学创作的新突破。电影《诺日吉玛》获第三十届金鸡奖五项重要提名,女主演巴德玛获得最佳女主角奖,电影获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奖。
五、加强文艺评论工作,充分发挥文艺评论的引领作用
创办了文艺理论评论刊物《草原·文艺论坛》,继续办好全国唯一的省级蒙文文艺理论评论刊物《金钥匙》。组织开展“草原艺术研究”工程,完成《草原艺术研究书系·当代草原艺术年谱》7卷。持续对草原文学、草原画派、草原音乐、草原舞蹈、草原影视艺术等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推出新的研究成果。自治区文联入选全国首批22个“中国文艺评论基地”。
六、广泛开展文艺惠民服务活动,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紧紧围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放歌草原·书写百姓”“送欢乐下基层”和文艺辅导、培训、讲座等志愿服务系列活动300余场次,参加活动的文艺志愿者近万人,直接受益人数近30万人,受到了广大基层群众和文艺爱好者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
七、拓展联络渠道,加强文化交流,推动草原文化走出去
组织内蒙古民族电影代表团参加了戛纳电影节,分别组织西乌旗、阿左旗、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自治旗乌兰牧骑赴德国、奥地利、匈牙利、法国、捷克等国开展文化交流访问演出活动,参加第三届乌兰巴托·中国内蒙古文化周等活动全面加强与蒙古国文化交流合作,举办中国篆刻作品展、内蒙古书法作品展、内蒙古民族手工艺作品展等加强与台湾地区的文化交流,扩大草原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八、加强文联组织和能力建设,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举办内蒙古文艺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修班等活动,积极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自治区文联“一旗一品”文化品牌创建工程,大力推动全区文联组织建设。举办基层文联负责人研修班,推动新时期基层文联工作创新发展。积极推动内蒙古美术馆新馆建设,为自治区成立70周年献礼。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到内蒙古调研指导文艺工作
“相约内蒙古”——法国·中国内蒙古文化周系列活动
内蒙古八部民族电影参展法国戛纳电影节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颁奖仪式
第十三届内蒙古草原文化节闭幕式暨颁奖仪式上举行艺术“萨日纳”奖颁奖活动
自治区文艺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
电影《诺日吉玛》研讨及与媒体见面会
“送欢乐下基层”文艺志愿服务演出
鲁迅文学院第四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在呼和浩特开班
第十三届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微电影广播剧展播活动启动仪式在内蒙古电视台举行
内蒙古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基地”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