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研推动文艺人才研修工程向纵深发展
——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并启动中华美学精神系列课题工作
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暨特聘导师授聘仪式合影
9月20日至21日,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两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各全国文艺家协会专家代表、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特聘导师代表及往届学员代表近50人汇聚一堂,围绕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文艺人才研修培训、创新发展文艺人才研修培训模式,召开专家咨询会。两天的时间包括五项议程:成立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25位专家学者、文艺名家为文艺研修院特聘导师,论证“携手铸梦工程”实施方案,启动“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文艺创作”课题工作,通报文艺人才培训工作情况并征求培训需求和意见建议。
本次会议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坚持“一条主线,四个融合”的培训指导理念,紧紧围绕中国文联党组中心工作,扎实开展好各项文艺人才研修培训及相关教学科研工作。
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院长李屹出席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暨特聘导师授聘仪式,为特聘导师代表颁发聘书并讲话。李屹指出,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很有必要,对于更好地开展文艺研修培训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通过相关研究课题的开展,将有效提升研修培训工作的专业深度和学术化水平。特聘导师制是文艺研修院加强师资库建设的一项有效举措。截至目前,共聘请了55位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为特聘导师,对文艺研修院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他说,我们相信和期待,在特聘导师、专家和校友的共同努力下,文艺研修院将能够更好地发挥在文联培训中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为培养一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为繁荣文艺创作做出重要贡献。
文艺研修院方面介绍,专家咨询委员会包括“叙事艺术专家咨询委员会”“舞台艺术专家咨询委员会”和“视觉艺术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由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叙事艺术”“舞台艺术”“视觉艺术”领域特聘导师、优秀校友,以及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文艺评论中心和各全国文艺家协会研究部相关负责人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主要工作职责包括提供专家咨询、课程研发、课题研究、培训调研等,原则上每半年举行1次会议,根据需要,也可临时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对有关工作进行审议、咨询或评定。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三五”规划的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对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下一步更好地开展文艺人才研修培训工程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今后,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将从五方面着力开展人才研修培训工程。
一是创新工作思维,深入理解文艺人才研修培训工作的内涵和外延。研修培训工作,一般来说,主要包括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小组研讨、开展现场教学等传统形式,通过引入现代培训理念,又出现了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工作坊等新的研修培训形式。从创新的理念来看,组织学员开展课题研究以及“铸梦计划”“携手铸梦工程”也都是研修培训工作,而且从效果来看更加深入,能有效提升学员素养和专业化水平。
二是统筹兼顾培训需求不同层面,促进思想引导和专业提升协调发展。文艺人才的培训需求包括三个层面:党和国家的组织需求、文艺事业发展的行业需求以及学员的个体需求。做好文艺研修培训工作,必须统筹兼顾这三方面的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处理好思想引导和专业提升的关系,处理好创作理念和技能学习的关系。
三是精耕细作,不求规模效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从2012年10月举办第一期全国中青年文艺人才高级研修班开始,五年来,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共举办10期“中青班”,培训学员445人。在学员培养过程中,坚持做精做细,建立每一名学员的“成长档案”,跟踪学员成长。通过线上“班级群”互动和线下相关活动的开展,确保每一期研修班都有自己的生命力。
四是坚持开放办学的理念。培训是知识密集型行业,需要集合大量的师资、课程、案例等资源,这就必须有一个开放的态度,积极开展与各方协作,发挥不同机构资源优势,协同发展。同时,在学员选拔上坚持开放原则,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吸纳符合条件的各艺术领域体制外文艺工作者、文艺自由职业者参加研修班,先后有70余名自由编剧、独立音乐人、自由摄影师、体制外画家等参加,占学员总数的1/6左右。
五是鼓励交流分享的研修培训理念。现代培训理念认为,相比授课老师的学习,学员与学员之间的学习更加重要,也更加有效。为此,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学员的智力资源,通过开展学员讲坛、学员沙龙、班级论坛等形式,促进学学相长。同时,调动整合文联协会专家、特聘导师和学员资源,实现共享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文联协会工作。
新形势下,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加强科研工作力度,创新研修培训模式,延伸工作手臂,拓展研修服务平台,切实发挥好文联组织团结引导服务职能,扎实推动文艺人才研修培训工程向纵深发展。
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文艺研修院院长李屹讲话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艺研究所所长王锦强发言
中国杂技家协会理论研究部主任郭云鹏发言
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研究部负责人陈瑾发言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穆兰发言
海南大学戏剧影视系副教授邓菡彬发言
培训需求及意见座谈会现场
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关于聘请丁伟等专家担任特聘导师的决定
李屹与特聘导师代表合影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扎实开展好各项研修培训及相关课题理论研究,加强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师资库建设,报经中国文联党组领导同意,决定聘请25名授课专家作为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第二批特聘导师,名单如下(按姓氏笔画顺序):丁伟、毛羽、王丽萍、叶小钢、叶舒宪、刘军、李心峰、张红、李刚田、李西宁、张会军、张宏森、李树建、李树峰、何家英、陈小波、范迪安、郑晓华、罗斌、单霁翔、武翠英、陈履生、柳冠中、崔凯、潘鲁生。
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
2016年9月21日
特聘导师代表发言
西泠印社副社长李刚田
短期研修能够促进学员交流信息、深化思想、开阔眼界,使学员通过研修打破自己的惯性,思想有所升华。建议每期研修班都有明确的研修主题,增强学员研修的目的性、学术性,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有效地解决一些问题。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柳冠中
我经常说“昨天对于今天来说,昨天就成为了传统,那么今天对于明天来说,今天也将成为传统” ,那我们今天应该做什么?我们要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丰富中华文化,这就是我们当代人的责任。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
现在很多艺术院团的院长、团长都在思考“怎么管理”“怎么创作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等等,希望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举办全国戏曲院团团长的研修班,开展案例教学、座谈研讨,促进各院团院长、团长的经验交流,带动各戏曲院团的发展和繁荣。
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晓华
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对国内各个层面文艺人才的培训已经卓有成效,建议拓展国际研修工作,加强对海外华人艺术家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创作水平,通过他们在海外的艺术活动,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崔凯
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在文艺人才培训中要注重出作品、出精品,组织学员深入生活,搜集创作素材,组织特聘导师辅导提高学员作品等,争取在一两年内创作出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文艺作品。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
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的研修培训基本是短期跨界研修,让学员了解其他艺术的一些发展的思路和方法,所以我认为这样的培训更要有针对性、精准性、时效性和成果性,重点在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新华社领衔编辑陈小波
建议加强与学员的联系,了解他们研修之后在艺术创作方面的成长和进步,加强跟踪指导,帮助他们攀登更高的艺术高峰。我感到边远地区的创作人才也特别渴望了解我们的创作理念和技巧,我也希望能够到边远的地方去讲课,让更多人听到我们的声音。
中国爱乐乐团党委书记、常务副团长刘军
在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授课过程中,我了解到基层文联干部对了解交响乐艺术的巨大需求,我愿意把积累了几十年的创作经验汇集起来,用自己理解交响乐的方式,传递给所有的文化工作者特别是基层文化工作者如何欣赏交响乐。
中国杂技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杂技团团长张红
近年来杂技界也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重视理论的研究。我们业内很多人参加了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的跨界研修,对他们的影响和帮助非常大。建议研修培训注重将理论课题研究和培训相结合,加强体验式学习。我也支持研修院的学员到中国杂技团去现场体验和开展创作实践。
参会代表感言
◎ 民间文艺人才的培养,选材是关键。核心要义是要慧眼识珠,要发现那些具有良好文艺潜质和民间情怀的可造之材,发掘其与生俱来的民间艺术天赋与可塑性。民间文艺人才育成有其特殊性和规律性,民间文艺创作培训最好远离都市的喧嚣。因为民间文艺离开其族群生活空间将很难有所作为。培养民间文艺人才,研修内容也应因地制宜。既可与劳动生产及生活实际结合,也可以从民间大师的祖传技艺展示、精品力作展览、创作理念交流、产业发展示范基地考察与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交流中获得启示和认知。在当前,通过更加专业的培训和业务指导,希望能有效地提高培训对象的艺术表现力、技艺水平。更重要的是,培育和激发他们的民间情怀,提高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尊严、文化自豪感和创造精神,并促进其民族民间文化理念的传播。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艺研究所所长、民间文艺之乡管理办公室主任王锦强
◎ 推动艺术的创作和发展,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秉持开放的心态,共享信息,整合资源,求同存异。我们借助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的这个平台加强互动,共赢发展。现代艺术的发展趋势是各艺术门类相互联系、融合借鉴,各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是不竭的艺术源泉,多元文化相互交汇,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必将催生出无数艺术的奇葩。通过参与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课题研究工作,将指导我在今后的艺术创作道路上深入探索和实践艺术创新,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谱写新的华彩乐章!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穆兰
◎ 再次回到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感慨颇多。一方面,要感谢研修院提供给我们的平台与发展机遇;另一方面,期待在2016年携手铸梦工程中有更好的精品呈现,同时在中华美学精神的学理性研究中,对我国当代文艺创作的创新发展能够有引领性启示。
——济南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教授郑中
◎ 这个时代的艺术家往往独自挣扎在传统精神价值的瓦解和矛盾、生存压力以及名利场的诱惑和摧残之中,个人的才华,常常只能发出幽幽烛火,亟须以国家的力量来组织这些分散和分隔的创作努力。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这么多艺术家会如此珍惜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每次的培训班和聚会。感觉研修院像家,同学们像亲人。面对这个时代提出的大的艺术话题和任务,也只有研修院这个级别的单位才适合集中大家的智慧去解题。如何创造有凝聚力的当代艺术语言,在中华美学精神的当代震荡过程中推陈出新?经历了这次会议的激烈而活跃的思想碰撞,大家彼此更亲切,一个新的艺术创造和整合的过程正在启动。我们拭目以待,跃跃欲试!
——海南大学戏剧影视系副教授邓菡彬
◎ 在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的跨界研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令我从一个更加开阔的角度触摸艺术、审视艺术、成长自我,是我学习经历中不可多得的一笔财富。这里研修的不同之处还在于是一个集中办班和后续“铸梦”的长期研修工程,和学员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为学员的艺术创作和工作提供着持续的服务和支持。这次有幸担任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并参与“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文艺创作”课题,让我得以反馈研修并参与到研修院以科研引领研修的工作建设中,使我兴奋与激动。文艺的希望在于人,我会结合自己的杂技研究和创作为研修院的人才培养事业添砖加瓦,也希望更多艺术家得益于这里的研修,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大连艺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尹力
◎ 短短两天的会议,再次见证了文艺研修院的务实、高效、包容、开放。首先,两天时间多个议程,要求每个议程都紧凑、高效,不能有丝毫松懈。如此紧张的议程,在研修院领导们井井有条的引领把控下,充分调动了参与者的积极性,发言有序,议题集中且质量高。其次,任何一个议题,都必然有优点及不足。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也正是论证的意义所在。本次会议各个议题,极具新意和前瞻性,也正因此,挑战与困难并存。面对大家提出的一些问题,领导们以虚心谦和的态度逐一记录并总结,着实让人感动。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陈燕婷
◎ 不期然间,这次以项目和研究为主题的跨班次“集结号”,最终成了联动合作,成了头脑风暴,成了新一轮“智库”或论坛,身在其中,与有荣焉。另一点使我深有感触的是,研修院的“常回炉”式的集结活动,对我们每个人的意义,已经早早超出了老师讲课学生听这一种管道模式,而更像是有意思的人的一次雅集,也更得益于情感的联结、氛围的营造、思路的碰撞。今后即便不再做科研项目,也希望仍有论坛及沙龙等活动,以这种方式来敞开和调动头脑与心灵。
——辽宁省文艺理论研究室《艺术广角》编辑苏妮娜
◎ 故都几度新凉,来京二次心暖。风渡嘉园秋荷残,一缕馨香向晚。欣遇故友,恰逢新朋,沏茶饮荷欢谈。论铸梦各抒己见,辩课题收获满满。昔日研修多顾我,今朝助力共发展。
——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编剧蔡福军
◎ 艺术是一场永不醒的梦,一生永不散尽的狂欢。感谢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让我们将这个梦继续下去,让狂欢进行到底!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编剧赵潋
分组讨论
课题组内讨论热烈,各抒己见
视觉艺术课题组分组讨论“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文艺创作”课题研究框架
舞台艺术课题组视觉艺术课题组分组讨论“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文艺创作”课题研究框架
叙事艺术课题组分组讨论“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文艺创作”课题研究框架
建言献策
◎ 教学内容要更加注重专业技巧的提高,要注重创作实践的训练。
——中国书法家协会艺术交流部副主任郑培亮
◎ 研修院开展的国际研修效果很好,但受众面较小,希望邀请国外名家大师授课,让更多学员了解国外各艺术门类新的创作理念和动态。
——中国杂技家协会理论研究部主任郭云鹏
◎ 短期培训要有针对性、延续性,集中解决当前面临的创作困惑。要提供学员学习成果展示的平台,如举办展览展演、出版作品集等。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联络处处长程阳阳
◎ 希望在跨界研修的基础上更注重分专业的深入学习,研修时间再长一些,给予我们更多的学习时间,提高专业学术修养。
——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教师方放
◎ 研修院应加强与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地方文联的联系,整合资源,搭建平台,联合开展培训、课题研究、智库建设等。
——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书记、教授张树天
◎ 建议培训与展览相结合,将在研修期间请专家指导、修改的学员作品,作为研修成果集中展出。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缤纷》杂志社主编朱芹勤
◎ 在课程安排上,增加一些专业创作之外的课程,如哲学、美学、文学方面的课程,使学员能够学习到更大范围的知识。
——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学术秘书杨洋
◎ 创新授课方式,邀请国际艺术家参与教学,开展创作工作坊课程。
——郑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魏小杰
◎ 建议研修院开通网络报名,让更多文艺创作者特别是体制外文艺工作者了解到培训信息,能够参加研修培训。
——太原师范学院舞蹈系副主任赵霖
◎ 研修班可以在相关艺术节展演、展览活动期间举办,组织学员多观摩剧目、展览等。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教师苏娅菲
◎ 设置不同课题,学员分组开展课题研究、有目的地围绕课题开展创作,同时请导师针对作品进行讲授、点评。
——天津美术学院何家英工笔人物画艺术研究所副所长陈治
◎ 建议研修院将精彩的专家讲座视频上传至官网,资源共享。创办艺术期刊,刊发学员作品。
——山西省戏剧研究所副所长王越
◎ 希望研修院积极推出作品,从学员的作品中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演。
——中国文联办公厅网络信息处干部张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