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业内专家批评一些电影为市场而艺术都谈不上

时间:2016年09月28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李博
0

中国电影产业增速放缓,或迎来“拐点”,业内专家批评一些电影——

为市场而艺术都谈不上

  《大话西游3》(上),《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下)等IP电影尽管取得了尚可的票房,但口碑较差,成为当下电影行业浮躁心态的缩影

  2016年春节档之后,中国电影市场便陷入了持续低迷的状态,在《美人鱼》创造了33.92亿元的超高票房纪录之后的7个月时间里,还没有一部国产电影的票房突破10亿元大关,遑论票房、口碑双收的佳作。备受期待的暑期档,未能重现去年《捉妖记》《煎饼侠》《大圣归来》“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盛况,市场明显遇冷,据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统计数据,今年7月全国影院总票房约为45.15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18.2%,为近5年来暑期档票房首次负增长;刚刚过去的中秋档,市场依旧萎靡不振,与去年同期相比票房下滑近16%。

  无论是艺术表现方面,还是积极寻求创作和市场突破方面,近期中国电影的发展都略显乏力。春节档之前还风光无限的国产片,为何突然风光不再?在经历了十余年平均每年30%左右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电影是否将面临一段时间的增速放缓乃至零增长、负增长的调整期?中国电影是否遭遇了“拐点”?在近日举办的第25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电影论坛”上,众多专家学者就“中国电影新格局与新发展”话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缺少高品质“领头羊”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今年国产电影市场陷入低迷,主因在于优质影片供应严重不足,像《捉妖记》《泰囧》《寻龙诀》《夏洛特烦恼》这样票房与口碑双收的电影寥寥。缺乏一到两部“10亿+”票房量级的“领头羊”,市场就会陷入乱战,无法形成合理的排片结构,哪部影片排多排少对上座率的影响都不大,导致一些相对优质的影片得不到充分消化,各部影片之间形成内耗局面。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所长丁亚平认为,过度发展的市场及其衍生的拜金主义在一定程度上绑架了中国电影创作,使之偏离了电影产业既定的发展目标。“尽快树立科学的电影观,打造健康的业态与市场,是当务之急。”丁亚平表示,就暑期档而论,创作者过分依赖热门类型与热门IP,局限于爱情、动作、青春等少数几种类型片,借话题性与粉丝效应支撑,或夸诈夤缘,或庸俗到底,或因循守旧,或人物故事简单,作品质量普遍不高。“《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微微一笑很倾城》等影片监制、策划、制片、编剧一长串,但剧本基础仍显薄弱,这无疑是过于简单的商业化操作所致。”丁亚平认为,一些电影人缺乏生活积淀,创作的作品经不起时间考验,也缺乏思想深度:“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一颗市场机器上的螺丝钉,专心为艺术而艺术的固然不多,认真为市场而艺术的同样太少,导致其创作竞争力、市场动力难以持久。”

  作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三个票房大户,幻想片、喜剧片和青春片在2016年春节档后集体遭遇低谷,无论《盗墓笔记》《陆垚知马俐》还是《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票房及口碑都与《美人鱼》《泰囧》《致青春》等佳作相差甚远。上海大学教授陈犀禾认为,幻想片追求感官刺激,喜剧片走向低俗,青春片趋于雷同,都反映了创作者对于商业美学理解的浅薄。“电影不仅是造梦机器,更是负载着价值观,具有思想、人文和美学品位的艺术品。好莱坞电影长盛不衰的原因,正在于蕴藏于其中的价值观体系。”陈犀禾认为,中国电影在奔放不羁的梦幻想象里应有更多对国家、现实、社会和人性的积极思考。“只有当个人的成功梦、自由梦、青春梦、爱情梦、团圆梦与国家的富强梦、社会的进步梦真正结合在一起,电影院才不只是一个让观众进入‘退行状态’的黑匣子,而是带有仪式感的神圣场域。”陈犀禾表示。

  不应靠“票补”制造虚假繁荣

  除了缺乏高质量的“领头羊”,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导致中国电影增速放缓。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汉文指出,宏观经济不景气、院线与影院经营缺乏差异性、市场泡沫被挤压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三个因素。“电影行业是国民经济大循环中的一部分,宏观经济的不景气必然影响到电影行业的发展。”刘汉文认为,总体来看,中国的国民经济已经由当年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当前的中高速增长阶段,电影行业要想独立于宏观经济环境保持长期的高速增长,难度相当之大。

  在产业下游方面,全国有48条院线,近7000家影院,但真正有特色的院线和影院其实并不多。“通常的情况是,每家影院上映的影片几乎都一样,导致‘千院一面’。”刘汉文记得前些年广州青宫影城曾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依靠放映一些高品质的中小成本电影获得了高额票房收入,“最近几年由于市场大环境火热,影院基本上都能赢利,像青宫影城那样动脑筋进行差异化经营的影院越来越少。”刘汉文表示,“一旦市场增速放缓,很多经营能力差的影院就不得不面对收入快速下滑的巨大压力。”

  今年3月,电影《叶问3》因为票房造假而被电影行政部门严厉处罚,这从一个侧面暴露出中国电影产业在狂飙突进过程中生发的隐患。针对诸多亟须解决的行业问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专门召开了全国电影市场管理工作会议,开展“百日电影市场专项治理行动”,重点解决票房不如实统计、偷漏瞒报、影片盗录盗播侵害电影版权、部分影院放映质量不高等问题。在规范市场的过程中,电商“票补”逐步减少,市场秩序更加规范,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一些习惯于“票补”的观众的消费热情。“规范市场、挤出泡沫会造成短时间的阵痛,但从长远来看,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良性发展功莫大焉。”刘汉文表示。

  恢复理性,才能天道酬勤

    面对突如其来的“拐点”,中国电影产业应如何破局?在丁亚平看来,首先要在电影功能的认知上恢复理性,摒除只重效率及票房第一的观念,更加强调电影作为文化产品的属性。“一个国家的电影制作完全任由市场选择,以预设或局部受众的欣赏习惯、审美趣味为导向进行电影生产,其后果难以令人乐观。”丁亚平指出,电影的常胜之道,是寻找到观众喜爱的电影创意和艺术表现形式来展现创作者的思考与发现,“对历史的索解、反思和批判成就了谢晋,对传统的颠覆与转型推动了‘第五代’的崛起,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和本土品格的追求给冯小刚以激情与力量。以上种种电影艺术家的成功,对于当下的创作者应有所启发。”丁亚平说。

  詹姆斯·卡梅隆十年磨一剑创作《阿凡达》的经历,早已成为电影行业的佳话。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李春认为,好莱坞强大的流行文化并非建立在短视、不择手段的商业基础上,而是有其自身的文化建构机制。“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需要一种长远的眼光与心态。”李春举例,迪士尼拥有十家分公司,各有侧重,如华特迪士尼公司主要制作真人电影;漫威公司主要面向男性观众;皮克斯公司主要面向女性观众;迪士尼自然公司为世界上最好的自然电影独立制片人提供平台。“事实上,好莱坞各大影视集团都有类似的经验,在其内部既有专精高概念商业电影制作的公司,也有持续研发不同类型风格化探索的公司,同时注重吸纳关注现实的独立电影人,从而建立起长期的内容孵化机制。”李春表示。

  中国有句古话叫“天道酬勤”,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星认为将这个词放在如今的电影市场中十分贴切。“电影人应懂得取舍——创作要竭尽全力,利益要水到渠成,欲望要适可而止,什么都想获得就可能一无所得。”周星表示,“市场欲求并非罪恶,但它要同艺术追求有机结合,如果前者非要凌驾于后者之上,注定将留下这样或那样的缺憾。”事实也的确如此:《捉妖记》舍弃了斤斤计较而一再重拍、打磨,换来的是名利双收;《黄金时代》将艺术的追求和市场的欲求寄托在所谓的大数据上,却落得个无名无利。

  在中国影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宏看来,如今的中国电影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整个电影行业需要在产业与内容两个层面上,在产业运作、内容创作的微观操作与宏观格局两个维度上,努力打造进一步提升的新动能,实现电影产业高速发展与内在品质提升的平衡,用更多更好的‘中国制造’来进一步实现产业结构和艺术品质的优化、升级。”张宏表示。

(编辑:云菲)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