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摄影艺术触碰航天科技的火花

时间:2016年09月21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璐
0

摄影艺术触碰航天科技的火花

——内蒙古国际太空馆和“中华影廊”印象

“中华影廊”摄影作品

  内蒙古是世界燕麦发源地之一,呼和浩特辽阔温煦的暖风伴着第八届燕麦节按部举行。近日,随着国内首家国际太空馆开馆和“中华影廊”揭牌仪式完毕,行人参观者徐徐步入偌大展厅,进入这座建造在“三主粮”燕麦产业园内部的太空馆,穿过长长的室内走廊,幽闭的空间好像置身太空隧道,谁也不知道等待前方的将是何种精彩的幻境。

  一个玻璃装置的宇航员模型就置放在场馆进门处,透明玻璃罩里的仿真宇航员穿着宇航服,张开手臂,似是在驾驶飞船,又像在欢迎往来的客人。场馆内部四周靠墙大小不一型号多样的火箭模型又为这个小太空馆添置了几分威严之气。国际太空馆设置了七大主题板块,每个主题板块隔为一个小区域,供游览参观者亲临体验。这七大主题板块分别是太空探索、太空人训练体验、空间实验室、登陆月球、火星探秘、太空城堡及太空影院。在“太空探索”区域,内部的仿真场景特效尽可能还原了太空情境,参观者在这里通过参与故事桥、航空类知识问答和查询系统及多媒体视频等技术手段设置的活动,一睹人类探索太空的圆梦历程。“登陆月球”板块设在室内半空中,由小梯子拾级而上,站在凹凸的地表就像站在了月球表面。“火星探秘”的板块提供了模拟驾乘火星探测器活动,能亲历VR虚拟现实技术进行科学探测的体验。

  除上述以外,太空馆的一个小区域还设置了身体查询系统,参观者通过在特定机器回答问题来进行色盲与色弱的检测,或者自己的心率、脉搏等身体相关数据的检测,用来查询是否达到宇航员身体素质的标准。不仅如此,在太空馆其余的任何一个板块内,都能去尝试不同的与太空探秘及宇宙环境有关的体验活动。太空馆内部空间不算大,但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对航天科技的再现,达到了极强的科普性、互动性和参与感,再加上室内投射的蓝色光线和紫色光线交相辉映,搭配场馆顶部垂挂的五颜六色几何造型的配饰,整个太空馆多了几分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中华影廊”的作品就悬挂在通过太空馆长长的走道两旁的墙壁上,这里汇聚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在摄影艺术方面取得重要成就的部分老中青艺术家的作品。已故台湾著名摄影大师郎静山、中国红色摄影的先驱沙飞、跟随毛泽东主席转战陕北的吴印咸、曾经拍摄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侯波、中南海的专职摄影师吕厚民,拍摄过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试验的军事摄影家孟昭瑞……

  在“中华影廊”里,写意派摄影与现实主义风格的摄影作品聚集一堂,也有油画般的浪漫古典主义风格作品在这里展示。一面墙上,解海龙拍摄的《大眼睛》里那位睁着大眼睛渴望读书的小女孩深邃地注视着过路行人,好像时刻在提醒我们时光的珍贵;大师郎静山的“水墨”摄影作品重意境、师古法,作为将绘画原理应用到摄影上的艺术家,我们也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了其个人艺术鲜明的民族特色;被誉为“红墙摄影师”的侯波用镜头记录了叱咤风云的共和国伟人们尤其是毛泽东同志过去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留下了许多永恒而珍贵的历史瞬间。这些历史瞬间在今天被“中华影廊”保存了下来,通过对人物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的瞬间捕捉,只是一张薄薄的摄影底片,印着厚厚的过往仿佛历历在目……原本安静的摄影廊在燕麦节当天参观拥挤的人潮中多了几分躁动,然而弥漫着的艺术气息却久久未能散去,也许这就是摄影艺术的魅力,是摄影艺术不朽的奥秘所在,也是一走进“中华影廊”便能产生敬意的原因。

  正如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张桐胜所言,在去年“三主粮”集团成功构建张桐胜艺术宫之后,今年又成功建成国际太空馆,此举为面向青少年普及航天科技知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精神搭建了科普平台和航天体验教育基地,打造青少年追求航天梦现实版的科技学校。而“中华影廊”的建立更是为中国摄影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展示空间,形成了中国摄影发展不同阶段的珍贵史料影像宝库。

(编辑:王渝)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