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文化惠民不仅是过节送戏
“下这么大的雪还来看演出?”
“平时根本看不到,只有逢年过节才能过过瘾,下刀子也来!”栗家庄乡村民张慧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快人快语。
2月7日下午,山西迎来了2014年第一场雪,然而在山西省汾阳市栗家庄乡文化广场上却是一片欢腾。听说省市里的艺术家要来演出,十里八乡的乡亲们早早来到文化广场等候。伴随着喜庆的音乐,舞蹈《马年大吉》拉开了山西省“文化惠民在三晋”系列活动的大幕。村民自编自演的节目和艺术家带来的节目同台亮相,反响热烈。
让文化惠民实起来
“文化惠民绝不仅是逢年过节给观众送几台戏。”山西省文化厅厅长张瑞鹏说,“2014年,我们将以‘文化惠民在三晋’系列活动为龙头,以工作规范年、重点工作创新突破年、服务质量提升年为抓手,以对接落实部省战略合作协议内容为支撑点,继续推动山西文化工作亮起来、实起来。”这次“文化惠民在三晋”系列活动坚持重要时间节点与长效机制结合、普通人群与特殊群体兼顾、专业院团与志愿者服务协同,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努力做到让群众文化消费有能力、文化活动有场所、文化内涵有载体、文化表现有机会。
山西省文化厅副厅长赵银邦说:“‘文化惠民在三晋’系列活动包括5个服务和10项内容。5个服务就是以各级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站)、剧院等为基础,搞好阵地服务;以送演出、送书、送设备、送服务到基层为手段,搞好流动服务;以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为平台,搞好数字服务;以开展免费、低价演出和发放文化惠民卡等形式,搞好优惠服务;以加强与社会资源整合和互动为模式,搞好共建服务。10项内容包括‘送欢乐下基层’文化服务活动、‘爱心接力’关爱特殊群体服务活动等。”
据悉,这10项内容中有不少彰显出个性化服务的特点,如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将有针对性地面向青少年、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和农民工等特殊群体开展文艺演出、文化辅导等服务。“随着时代的发展,群众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公共文化服务也必须相应实现有针对性、个性化的转变。”山西省文化厅社文处处长张涛说。
打造立体的惠民体系
把文化惠民与高雅艺术欣赏有机结合起来,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一直是山西文化工作者探索的重要内容,并吸引了包括众多民营文化团体的热情参与。从2007年起,山西金视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太原青年宫演艺中心已连续8年推出“正月里看大戏”品牌演出活动,受到群众的好评。今年,他们将继续推出以都市情感喜剧《半糖》、《嫁给经济适用男》、《你好,打劫》、《隐婚男女》、《剩女郎》等为代表的“青春话剧展”。
“这次系列活动对我们来说也是个新课题。不光要在传统服务领域做好,更要在新形势下拓展、延伸服务空间和服务内容,把公共图书馆打造成城市书房、市民文化休闲场所和城市文化高地。”山西省图书馆馆长魏存庆表示。
群众文化是人民精神生活和幸福指数的风向标、晴雨表,各级文化馆(站)是开展群众文化的主阵地。山西省群众艺术馆馆长王义华说:“今年,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上。调动全省各级文化馆(站)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建设富于地域特色的自有文化活动品牌,把群众文化的触角延伸到社区、校园、企业、军营和乡村。”
创新机制 上下联动
如何为贯穿2014年全年的“文化惠民在三晋”系列活动注入持续的动力和活力呢?创新机制、上下联动成为最关键的环节。赵银邦说,关键是创新,包括服务主体、方式、内容和载体等的创新,要勇于并善于先行先试,打造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惠民服务品牌项目。
山西省文化厅建立了“文化惠民在三晋”系列活动联系指导制度,每个厅党组成员确定1个至2个市作为联系指导单位,对其开展活动情况进行具体指导,形成了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
在活动中,省级文化单位要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市、县两级要承担起延伸、覆盖作用。为此,山西省文化厅要求各地、各类文化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把开展“文化惠民在三晋”系列活动作为文化工作的龙头工程,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确保活动顺利实施。同时,要及时检查指导,总结经验,发现和解决问题,对在活动中作出积极贡献的先进集体、个人和优秀项目给予适当奖励。鼓励社会力量赞助、捐赠文化服务或产品,参与公益性文化活动。
(编辑:单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