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浙江海盐:图书馆成为“新居民”子弟的家

时间:2014年01月21日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王 林

  日前的一个傍晚,12岁的徐杨哲和往常一样,来到了张元济图书馆看书。以著名出版家张元济命名的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图书馆连同7个乡镇(街道)分馆、8个村(社区)级图书分馆,已经成为“新居民”子弟的家。在城镇化不断推进的当下,海盐图书馆以人为本,加快“新居民”融入当地的步伐。

   不分本地外乡,人人是读者 

  “新居民”是海盐当地对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家属的称呼。“新居民”有近12万人,占海盐总人口的1/4。

  徐杨哲是四川简阳人,3岁就来到海盐。父亲徐建良在工地打工,妈妈杨雪在餐馆工作,父母很少有时间陪伴他,图书馆就成了徐杨哲常去的地方。

  “我低年级的时候喜欢到图书馆看有图画的书。现在六年级了,渐渐发现教材内容不多,但图书馆里有历史、科学、艺术等书籍,真的很丰富。有时,我还会和同学结伴一起来。”徐杨哲说。

  “我是听同学介绍的张元济图书馆,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图书馆的。”来自安徽的冯媛媛说,由于是“新居民”,许多问题总是很复杂,但图书馆的一视同仁让她很高兴。“没想到借书证这么轻松就办好了,有种不可思议的感觉,回去后我立刻和朋友们分享了这个消息,让他们也来办借书证,这样我们以后就可以一起来图书馆了。”

  “不分本地外乡,只要走进图书馆,都是我们的读者。”张元济图书馆馆长杨姜英介绍,2013年,全县共新增1292张少儿读者借书证,其中“新居民”子女办证的有326人。

    “新居民”子女的第二个家 

  住海盐县百步镇农丰村的袁如龙来自四川安岳,父母上班忙,袁如龙就常常来张元济图书馆百步镇分馆。暑假时,袁如龙也没回老家,就常待在图书馆。“姐姐把我送过马路,我自己就过来了,这里离家10分钟,很近的。”袁如龙说。

  《水浒全传》、《福尔摩斯探案》、《歇后语大全》……办了少儿借书证近两年,袁如龙借阅了近500本书。“我喜欢看书,喜欢图书馆,也很喜欢徐阿姨。她常常耐心地帮我找书,像家人一样照顾我。”袁如龙说。袁如龙的妈妈邹德金说,由于平时忙于工作,也没有亲戚帮忙照顾,很容易忽视孩子的学习和安全。

  “又安全又不学坏”成为许多“新居民”常送子女去图书馆的重要原因。来自福建的张永清夫妻工作忙,住处多是工地上的年轻工人,女儿若一玩伴很少。“若一的借书卡是开学来办的,放学后,我都会带着小孩过来借书还书。忙的时候,把小孩送到图书馆看书学习,我们很放心。”张永清说。

  “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工作人员又尽责,图书馆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春节来不及回老家,但是孩子可以在图书馆读书学习,我们感到很温暖。”徐杨哲的父亲说。

  平等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任何公民都有权平等地享受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特别要重视和保障儿童、外来人口等弱势群体的文化权利。”杨姜英说,成为“新居民”子女温暖的大书房是张元济图书馆努力的方向。

  张元济图书馆为此开展了一系列服务“新居民”子女的活动,如“经典图书进民工子弟学校”系列活动将近500本经典图书送进海盐广丰民工子弟学校,由学校安排在班级和个人间传阅,引导“新居民”子女“多读书,读好书”。

  针对“新居民”子女有限的读书条件,张元济图书馆在2013年国庆期间还推出了专门面向“新居民”子女的“悦读汇”活动。通过聘请小学专职语文教师和孩子们自由地聊“成长小说”,在每个月的第一个周日下午有不同的主题、不同的推荐书目。轻松愉悦的“悦读汇”让“新居民”子女能够有机会与老师和同伴分享读书带来的快乐。“除了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外,‘悦读汇’更加关注的是‘新居民’子女内心情感的丰富和心灵的成长。”杨姜英说。

  2013年11月,在海盐县新居民事务局等单位举办的“海盐缘海盐梦”的征文比赛中,徐杨哲以《我身边的海盐人》一文获得了三等奖。同时,凭借较多的借书量和良好的信誉,他还获得了张元济图书馆评选的“2013年十佳少儿读者”的称号。在父亲徐建良看来,这正是他们融入海盐的重要表现。


(编辑:单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