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鼎资本:做“PE寒冬”下的机会发现者
如何让可能打了水漂的资金产生良好的投入产出比,需要对传统的工厂化思想有深刻的反思,更需要投资管理人和企业经营者具备很好的掌控能力。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是投资人需要看重的,也是更能反映消费服务类企业特点的业绩凭证。
力鼎资本的3位创始人伍朝阳、高凤勇、张学军都曾在证券公司或投资银行任职,也是国内最早的一批证券从业人员。伍朝阳1992年加入君安证券,曾任君安证券投资银行部副总经理、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总部副总监;高凤勇,1992年加入中国投资银行,曾在南方证券、百瑞信托等任职,主要关注医疗健康领域;张学军,曾在君安证券和国联安基金任职,主要关注节能环保领域。
力鼎资本成立于2007年,上海力鼎投资和北京力鼎兴业为其总部管理平台,目前旗下有近10只合伙型基金,4只公司型基金,目前在投的基金有4只,管理资产总规模超过50亿元。力鼎资本专注于投资创新型、成长型和高新技术型企业,重点行业包括消费服务、新媒体、医疗健康、环保节能、通信电子信息技术等。
近两年来,“PE寒冬”几乎成了投资界的共识。多年前,VC/PE(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投资的回报率都很高,但现在市盈率下降,使很多后端投资无法继续,导致目前LP与GP都面临困境。
然而上海力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鼎资本”)的几位合伙人却表示,“PE寒冬”带来的“机”大于“危”,这是投资行业开始成熟的标志。对出资人员来讲,LP面临着是长期留下来还是离去的局面,对于管理机构来讲,则考验的是投资策略和管理能力。
2012年是力鼎资本募资最多的一年,从今年起,其在投资方面也相对保守。他们将行业定位于医疗健康、消费、新媒体以及制造业的升级。
3年投资“探路者”回报16倍
近几年,力鼎资本在文化创意产业投资的案例并不多,但都很成功。北京探路者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探路者”)的上市,使这家默默耕耘于实体经济、高科技领域的投资公司备受文化业界瞩目。
探路者是最早让文化业界了解到力鼎资本的企业。在力鼎资本成立后,于2008年1月完成了对“探路者”的投资,最初入股总价为3100万元,最终实际投资额为2325万元。合作前一年,探路者的净利润尚不足1000万元。2009年10月30日,探路者作为首批28家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亮相。到2011年,力鼎资本从探路者退出,共获得近16倍的回报。
谈到探路者,力鼎资本首席执行官高凤勇及几位合伙人都用到了一个词“热爱”。在力鼎资本与探路者合作后,探路者董事、联合创始人王静逐渐淡出公司管理,从此迷上了登山,而她进行户外活动最直接的原因是为了体验探路者品牌的产品,在登山中与王石偶然结识,用她的执着打动王石为探路者代言,品牌影响力也因此逐步提高。
“创业和投资有两个共同点,第一要热爱,第二要参与其中,才能找到好的项目合作。一个企业的成功不是偶然,需要老板充满热情,并且执着才能走下去。”高凤勇总结。他最初看好探路者是源于对户外服装行业的判断,这也契合他们的投资重点之一——消费业。当时室内体育用品竞争已相当激烈,而多家知名品牌在存货和回款等方面情况也不乐观。户外品牌更强调功能性,价格也相对较贵,要求用户消费能力更高。国内的消费升级已使户外运动用品的起飞具备了基本条件。据了解,在探路者创立之初,户外品牌已经有哥伦比亚、NorthFace及始祖鸟等国外一线品牌。但探路者选择从二、三线沿海城市做起,最终做到销量第一,每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50%至80%,从2007年不足千万元的利润,到现在年度净利润过亿元。
消费领域的机会与风险
多年来,力鼎资本一直坚持对消费领域和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2011年3月21日,银广通传媒集团(以下简称“银广通”)成立,力鼎资本也立刻成为其主要投资人之一。银广通是中国规模较大的银行新媒体公司。通过建立与银行特有的合作模式,打造银行媒体平台,为其银行客户搭建与消费人群沟通的桥梁,并建设有广告信息传播平台,是一家依靠金融系统、服务于高端人群的跨界媒体。
谈到力鼎资本在文化等消费领域的投资经验,高凤勇表示,投资消费服务类企业,投资界需要破除的第一个心理障碍就是对财务报表的理解。高凤勇解释:“工厂的特点是其核心资产通常会在资产负债表上有相对完整的体现,如土地、厂房、机器设备、工业原材料及产成品等。看到这些表上的资产,再看看实物,总会让人踏实。但是消费服务类企业完全不同。”消费服务类企业的核心资产、核心资源、核心竞争力一般不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投资人甚至很难看到值钱的实物资产。这类企业靠的是口碑(品牌)、渠道、销售能力、地域垄断等无形资产,他们的核心资产在人们心里,在客户服务体验里。
在高凤勇看来,投资包括文化在内的消费服务类企业,有风险更有机遇。消费服务类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简单地资源堆积,而是被日常费用化的、投资人以为可能已经打了水漂的资产。但如何让这些可能打了水漂的资金产生良好的投入产出比,就需要对传统的工厂化思想有深刻的反思,更需要投资管理人和企业经营者具备很好的掌控能力。“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是投资人需要看重的,也是更能反映消费服务类企业特点的业绩凭证。”
高凤勇看好消费领域投资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投资的回报。他说:“由于消费服务类企业在上市前很难拿到传统的信贷融资,所以除去企业上市能够给予投资人的红利外,投资人在财务资源上也能获得很高的上市红利。找到好的企业,往往能给投资人带来惊喜。”
“PE困局”更需稳健投资
回顾力鼎资本的投资人经历,高凤勇感触很深。他说,力鼎资本是个幸运儿,从成立到现在还没有遭受重大打击。他们曾在几次危机时通过对产业环境的分析避开“雷区”:2007年6月,在公司的第一次股东会上,他们就提出远离二级市场;2007年,面对产能过剩的预测,他们有意识地避开了简单的外向型制造业,同时也将银行地产列为投资禁区;2008年上半年,他们就提出不刻意追求PRE-IPO项目,下半年,在接触了多家LED企业后,对整个行业采取观望;2009年上半年,在二级市场还没有复苏时,他们已经稳步投资;2010年,在光伏行业投资热潮中,他们再次选择观望。
能够避开好多系统性“雷区”,高凤勇认为既是幸运也有必然。作为投资人,保持良好的心态最重要,不去投机、不简单套利,始终用长期投资的心态看项目,认真遵守商业伦理和底线,承担信托责任。尤其重要的一点是在别人的狂热中选择坚守。
券商出身的PE身上都贴着另一个标签,那就是“唯上市论”。高凤勇说,力鼎资本很早就抛弃了这个理论。在内部谈论项目时,也直接禁止投资经理根据企业利润简单判断上市可行性的做法。“与很多投资机构不同,PRE-IPO项目反而是我们内部审核最严格的,因为谈到IPO的问题逃不过我们的眼睛。”高凤勇表示,现在的VC/PE机构也已经不再紧盯PRE-IPO项目,处于成长期或者早期的项目也都会有所关注。
作为投资人,高凤勇认为,要懂得密切关注产业环境的变化。从目前看,经济形势大的格局不会像以前高歌猛进,调整和转型期有两大问题似乎是投资和投行界不得不关注的。其一就是并购,随着投资和投行服务全产业链进入市场,以资本主导、以上市公司为核心并购平台的产业整合会迅速蔓延,并购到底能为产业转型提供多少有用的价值很难评价,二级市场也许会出现“黑马”,但可以确定的是,并购会成为未来几年流行的投资主题,并且一、二级市场的基金都有机会参与。其二是多级结构化融资,中国对风险资产的定价理论和实践都很落后,结构化恰好可以暂时弥补不足,以结构分级简单模拟风险定价,让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主体各得其所。但上述两大问题与以往的不同之处在于以往有些机构可以吃独食,但现在更需要多方合作,早合作早获益。
在“随大溜”之外,力鼎资本建立了力鼎产业研究院。近二三年他们建立了系统性的项目来源。“真正好的项目都是自己找的,不能靠别人层层包装或加工过后推荐。如果只坐在办公室里看文件是很难找到好项目的。”高凤勇说。
另外,在投资规则上,力鼎资本也发挥多位合伙人券商或银行家出身的优势,在投资管理上更具强势主导性。高凤勇介绍,在力鼎资本5年的投资时间中,70%的项目都是主投的,此外,他们的投资原则是:一要占一定股份,二要出任董事,三要主导企业历次融资及资本规划。这种自信来自于力鼎资本会助力企业3年至5年的发展计划,包括市场竞争业态研究、产品规划、资本规划研究等各方面
(编辑:竹子)
共1页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