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迷你”的日内瓦 迷人的怡然

时间:2011年11月04日来源:解放日报作者:悦悦

日内瓦城市一瞥

  今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纪念,让我们一同走进世贸组织总部所在地——日内瓦。

  和那些繁华的国际大都市相比,日内瓦的规模可谓“迷你”。可它俨然是世界的缩影,数百个国际重要机构设于日内瓦,其中包括了联合国驻欧洲总部、世界贸易组织总部等。“总部之都”,名不虚传。

  和那些繁华的国际大都市相比,日内瓦也许是所有大城市当中面积最小的。但论起世界地位来说,日内瓦又是所有小城市当中“分量”最重的。

  日内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际都市,也是世界钟表之都,它以其多彩多姿的文化活动、令人垂涎的美食、清新的市郊风景及众多的游览项目和体育设施而著称于世。 

  作为瑞士的第三大城市,日内瓦仅次于苏黎世及巴塞尔。可它俨然是世界的缩影,超过了200个国际重要机构设于此地,其中包括了联合国驻欧洲总部、世界贸易组织总部、国际劳工组织、万国红十字会总部、童子军总部、妇女和平自由联盟总部等。

  正因为日内瓦的国际性,甚至有人据此说“日内瓦不属于瑞士”。万国宫是瑞士日内瓦最著名的建筑,曾是联合国的前身——“国际联盟”的总部所在地,现在是联合国驻日内瓦的办事处,又称联合国欧洲总部。掩映在“绿树之中、万旗之林”的万国宫,建筑风格很有“万国特色”。听导游介绍,万国宫的大街外部用的是意大利石灰和华河罗讷河及侏罗山的石灰石,内部用的是法国、意大利和瑞典产的大理石,就连棕麻的地毯都是产自菲律宾。相传,为了呈现万国宫的“万国特色”,联合国各成员国还特意捐献了很多装饰和陈设物品,让万国宫文化的多元性得到了充分的反映。要不是万国宫门前站着数名荷枪实弹的联合国警卫,我真想去“万旗林立”的万国宫大道走一番,到联合国的大殿去长长见识……

  可远观而不可“入内”的万国宫门前广场,一把12米高的巨型断腿椅子让人望而生畏。据说这是1997年国际残联为了纪念“地雷议定书”的生效,更为了引起世人对地雷带给平民伤害的重视而特别制作的纪念性雕塑。远远望去,被“地雷炸折”了的断腿椅子,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异常刺眼。断裂的部分被“硝烟”熏成了黑色,但却仍顽强地屹立在空空荡荡的万国宫门前广场。听说,设计师之所以将椅子设计成三条腿的形象,并特意将其安置在万国宫的正门对面,就是为了让因触雷而失去肢体的“民众”唤醒和平,表达社会团体和民众与国际组织平等与对话的含义。尽管长椅被炸断了一条腿,但它仍然顽强地、有尊严地站立着!站在断腿椅子的面前,我久久无语,但却明白了和平与生命的意义。

  日内瓦位于欧洲中心,从这里坐船、乘火车或长途汽车游览瑞士其他地区极为方便,如去中世纪小镇格里耶参观著名的乳酪厂,去采尔马特观看终年积雪的马特宏峰,或参观举世闻名的西雍古堡等,还可去法国的夏豪尼镇游览巍峨壮观的欧洲最高峰——勃朗峰。

  日内瓦是瑞士有名的游览胜地,有许多名胜古迹。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就诞生在老城一座古老的住宅里。英国诗人拜伦1816年曾住在科洛尼区一栋别墅里。在这别墅不远处,是英国浪漫诗人雪莱的旧居。

  著名的宗教改革国际纪念碑、圣皮埃尔大教堂、大剧院、艺术与历史博物馆、日内瓦大学等都是值得拜访的景点,在晴朗的日子里泛舟莱蒙湖,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走在日内瓦街头,没有钢筋混凝土的丛林之密,也没有喧嚣大街的繁杂之气,只有花园般悠然自得的怡然与宁静。

  日内瓦以花园城市闻名于世,紧密分布在莱蒙湖畔的建筑群之间,大片大片散落着面积远大于建筑群的绿地和公园。整个城市好像是建在一块巨大的绿草地上的庄园,而那些不足10层楼高的楼群则像是散落在绿草地上的城堡,精致、整洁、可人。来之前就听说日内瓦人爱花成癖、满城锦绣。无论什么地方的花,颜色搭配和布置形式都会经过主人的精心设计,并随着时令的变化而更换。从日内瓦湖畔的观景大道到老城古朴的民居,一丛丛、一抹抹、一片片的鲜花都在雨后的阳光下竞相怒放。

  坐落在日内瓦湖畔的花钟是日内瓦的象征。尽管直径只有5米,还没有昆明世博园的花钟大,但日内瓦的花钟却是世界上所有花钟的“始祖”。瑞士号称“花园之国”,同时也是“钟表之乡”,当年为了将花卉之美同钟表的制造工艺完美地呈现,瑞士的能工巧匠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了“花钟”。听说,花钟的机械结构设置在地下,地面上的钟面则完全由鲜嫩翠绿的芳草覆盖。代表12小时的阿拉伯数字时而由明媚鲜艳的花簇组成,时而又由平整的绿茵组成。无论季节如何变化,花钟都能随着不同花期的变更保持着鲜艳和芳香。花钟的时针与分针和普通钟表相同,无论是在阳光下还是在风雨里,时针和分针都任劳任怨一刻不停地在钟面上自行准确移动。让人在观赏花钟的新颖设计时,也情不自禁地要对一对自己的手表。

  更让人感到舒悦的是,日内瓦人从容的生活态度。淡定、朴素、内敛,在这个“总部”之都,一花一草、一树一木之间处处令人感受到怡然之美。


(编辑:孙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