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天府秋闱填榜——《越缦堂日记》一则全景式记录
据此段日记,参以翁同龢记载,试将这天的工作场景复原如下——
这天一大早,5点不到,李慈铭已来到聚奎堂内,堂中灯火通明。5点刚过,打开内龙门,请入监临良弼、孙楫、提调李鸿逵、外监试唐椿森、讷澂之,另留两位外监试去守卫至公堂。其他主考官、同考官、内外收掌、众多执事人员即书吏,也都到位。然后封闭前后门,在天将明亮的时候开始拆卷填榜工作。
正副主考官翁同龢、孙毓汶、陈学棻、裕德四人面南而坐,监临良弼、孙楫两人在主考官的西侧,也面南而坐。满内外监试讷澂之等二人坐在东楹的位置,汉内外监试李慈铭、唐椿森及提调李鸿逵等坐在西楹的位置,都面向北。堂中的老规矩是,以南北相对为居中之位,都设有帐幔和案几。在这居中之位的东西两旁,分坐十八房,一边各有九案,今年左边只有八案,他们不设帐幔。东边房官的后面北角是外收掌的案几,负责对红号;西边房官的后面北角是内收掌的案几,负责写试录。
在主考和监试的中间,横列五桌为写榜用,旁边又有两桌为拆弥封之用,这些都由书吏这类的执事人员负责。
书写榜单的次序是先从第六名开始。拆封后,一书吏将红笔、黑笔写的评语记号分别呈给主考、监临、监试、提调一一检验,之后又给取此生的房考官核对其朱卷墨卷,由房考官写出一张名条,一书吏持此条围绕大堂高声唱名,唱完后,即写在榜上。如此一一依次进行下去。凡是朱墨卷的姓名由主考官们分别书写,房考官书写好名条,监临就用红笔点一下。到日落时候,尚有几名没有写完。李慈铭的学生建德周学熙中第十八名,他曾任山长的天津书院的生徒陶喆甡等十八人亦中,这对他来说是极感欣慰的。浙江中举的八人虽多不熟悉,但家乡子弟中举,显然也让他感到高兴。
中午、下午时分,各有一次点心供应,晚餐是酒席,这都是官府供给。
晚饭后,约十九点四十分左右才开始填五魁,此时大堂中点燃蜡烛数百枚。五魁是从第五名到第一名的次序填写。五魁出自哪位房考官,就在该房考官前的案几上放一对红烛,以示荣誉。此时,唱名的声音也特别高,书吏们纷纷去抢夺房官前的红烛以求吉利,这叫做闹五魁,是一天紧张机械工作中的一次高潮热闹场面。
填完五魁之后接着填副榜,此时人已经十分疲劳,蜡烛也已燃尽。副榜所取一般是按正榜五名取一名。填副榜到最后一名时,由于收掌官对错了红号,还出了一点小错,由房官核对墨卷时发现更正。
顺天乡试不同于其他省的乡试,除直隶生员外,各地贡生、监生以及众多官二代、官三代乃至官四代都可到顺天府参加乡试。这使得顺天府乡试规模浩大,不亚于会试场面,本年第一场入场的考生就达12000多名。因此,顺天府乡试的旧例是,直隶省的秀才都是“贝”字号,贡生、监生皆为“北皿”字号,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五省的贡生、监生都在其中。满洲、蒙古为“满”字号。汉军为“合”字号。宣化府为“旦”字号。承德府为“承”字号。江南、浙江、福建、江西、两湖的贡生、监生为“南皿”字号。广东、广西、四川、云贵的为“中皿”字号。官卷分‘北官’、‘贝官’、‘南官’、‘中官’、‘满官’、‘合官’字号。‘满官’十人中一,不得超过三名。‘南官’、‘北官’、‘中官’、‘贝官’、‘合官’都是十五人取一,‘南官’不得超过二名。‘北官’、‘中官’、‘贝官’、‘合官’都不得超过一人。今年‘贝官’、‘合官’都没有录取成功,这没有取中的名额还是散归到民卷中。凡官卷取中的名额,都是从民额中拔出的。
凌晨一点半左右,核对榜单完毕。因乡榜是张贴在顺天府尹署前,所以由监临顺天府尹孙楫盖上他的官印,上榜人员的名字都用红笔点过,才送出去张贴。其他进呈的试录、以中卷交礼部的工作也都完毕,随后闱内诸人相互道别。翁同龢出闱已在凌晨2点之后,李慈铭到家时天也将明。也有人就一直留在闱内,天明后才回家。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编辑:路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