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为助力 保护是根本
艺术的继承与创新是个永恒的命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以来,被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的传统艺术更是在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之间摇摆不定,不知何去何从。起初,学者们借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真实性)原则,强调要原汁原味地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其本真状态与原生态。“原生态”一度还成为媒体和学界追逐的热词。喧嚣过后,大家发现原生态的提法在理论上是值得商榷的,保护原生态也是难以实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于静态的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活态的,像一条不断流淌的河流,发展变化是常态。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义,禁止其创新、发展,带来的必定是鲜活遗产的萎缩和死亡。换言之,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必须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
在笔者看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并不矛盾。创新既是其发展的根本,也是其代代传承的内在动力。正确的创新能够有效改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工具和技能,提升其生产效率和艺术表现力,增加其艺术魅力,改善其生存处境等,从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提供不竭动力。
然而,上世纪后期至今,我们却见过了太多冠以“创新”名义的改革将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变得面目全非,以致其丢掉了自身精髓,最终无处安身的事例。这些教训提示我们,在文化生产中尤其对原本已无比脆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创新不可不慎,更不可任意而为。
一种艺术门类之所以在民族文化中独立门户,必定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与内涵。因此,真正的创新,不是降低艺术水准,不是降低技术含量,而应在保持核心技艺和特色基础上进行,尊重本体特色和发展规律。对于陷入濒危状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一些为了缓解当前窘境而采取的降低技术门槛的变革,在短时期内固然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势必会对原本脆弱不堪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致命危害。
笔者认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保护是根本,创新是助力。抢救保护永远是第一位的,创新发展是第二位的。只有先将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保护、继承下来,才谈得上创新、发展。并且,这种继承应该是全面的,而非只鳞片爪;应该继承其原有高超技艺、艺术水准和文化内涵等核心价值,而非取其形丢其魂。
对各级政府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传承人来说,完整继承并有效传承先人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职责。基于现实的考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和传承人可采取保护与创新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切莫一味创新丢了对传统的保护与继承,打着方便传承和壮大发展的旗号,将所谓的创新改良等同于平庸化。更进一步,如果再将这种平庸化的创新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就是贻误世人了。
(作者单位为山东省艺术研究所)
(编辑:单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