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德全:我是相声一块砖
2011年6月20日,第三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举行。大会授予54名同志第三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秘书长、中国煤矿曲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东城区曲协主席、煤矿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宋德全榜上有名。
相声圈的人都知道,宋德全为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所投入的心血。如今,相声俱乐部已经成为培养青年演员、锤炼好作品的重镇,更让人惊喜的是,俱乐部成立以来,收到了大批群众寄来的相声作品,尽管这中间的许多作品还不够理想,但参与者对相声艺术的这份热爱是可敬的。宋德全感言:“其实相声的希望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那俱乐部在北京挺火的。每场演出7个段子,两个半小时。感觉也不错。再好的艺术,当没人看了,没人欣赏时,就不值钱了。”宋德全说。
“相声是什么?相声的魅力是什么?就在于说话。说话谁都会说,为什么要听相声演员来说?还得花钱来听。花钱了以后还得叫好,然后还要来听?”宋德全说着,表情很严肃,瞪着眼。
“我们的宗旨是娱乐大众,”宋德全说,“让老百姓一看票价就先乐起来。不然,人家就不进来了。在北京,20元,是比电影票还低的价格。”
宋德全说着自己的观点。他说:“老百姓的文化消费,占到收入的多少才正常?我认为占到收入的5%-10%是正常的,再高就不正常了。我们不能打着为大众服务的牌子,为少数人服务,为‘小’众服务。”他说:“实行低票价,应该说,得到的比失去的多。马季先生生前希望我们把这个票价坚持下去。实际上,对一个作品,演员每一次演出过程,都是一个打磨过程,观众在笑声中享受,也在忍受着这个过程;演员观众一次次在反应中、在坚持中提高。这个过程,是演员和大家共同的。在这个过程中,演员得到的比失去的多。”
“曲艺要大繁荣大发展,这个‘大’是大众的‘大’,不应该是大价钱的大。曲艺艺术要面向大众,要‘三贴近’,如何贴近?”宋德全停下来,然后说:“我的理解是,演员要贴近生活、创作要贴近群众、票价要贴近实际。”
说到目前的相声演出、相声队伍,宋德全有些犹豫。他说:“曲艺是养老不养小。要读书、学习,学习传统文化是个慢功。我曾说过当今曲艺演员素质太低的话。以前的曲艺观众文化层次低,今天的曲艺观众基本都是文化水平很高的人。可我们的业内人士又是什么水平?中专水平的演员怎么能面对欣赏你的大学毕业生?曲艺工作者不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曲艺界不加强自己的教育,曲艺就不会再发展,甚至会衰亡。练好内功是最重要的。”
这就又回到了宋德全他们的周末相声俱乐部。什么叫相声俱乐部?宋德全说:“就是周末了,演员们忙完本职工作以外,到这儿来研讨、实践、切磋、提高。俱乐部的任务是多层面探讨相声艺术的发展,不是挣钱。到这儿来,受益的是大众,是演员和相声事业。修养的高度决定事业的高度。德之不厚,传之不远。”
在周末相声俱乐部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来过的让给没来过的,老节目让给新节目。他最高兴的就是大家能够不断带着新节目走上舞台,这不仅是满足于他个人的喜好,也更是为了将相声创作一直保持在一种推陈出新的状态,为百姓带来更多的、更新鲜的欢笑。周末相声俱乐部成立以来,受到了很多艺术家的鼓励和帮衬。这里一直坚持着让普通百姓都能在剧场里听得起相声的原则,长久以来一直以低廉的票价,为广大相声爱好者默默的进行服务。按宋德全的话说:咱不能让老百姓看不起相声。“看不起”有两重意思。一是说,票价定得不能高,就是为百姓服务;再一个说的是,别让老百姓“看不起”咱们。再忙活,只要老百姓开心,就是相声演员应该做的。他还总认为,工作越多,原动力就越强,自己的视野也就越开阔,对创作也就更是一种促进。
有人觉得相声应该解气,别人不敢说的应该由相声演员表达出来。宋德全认为,这也是一种误区。认为电视毁了相声的说法也不在少数,应该说这样的说法偏激了一点。在宋德全看来,电视本身只是一个传媒,它没有罪过,实际上是我们一些业内人士的思维没有跟上这个时代,这才是问题的关键。相反倒是应该感谢电视,“依我看,相声有两个最好的时期:一个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广播时代,一个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电视时代。是电视的普及让众多的观众认识了相声明星,让相声艺术普及到了全国,我们应该感恩。遗憾的是,我们业内的人没有把握好这样一个强有力的传媒”。宋德全说:新中国成立初期,老舍先生帮助相声演员改相声,记得那时候还成立了相声改进小组,此举为相声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一个相声从业者应该认识到,相声艺术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艺术,从业者是不是与时代同步、与时代的节拍吻合,应该是相声从业者认真考量的问题。
综观相声的发展,眼下是相声从业者最感困惑、也最为模糊的时期。因为老一辈的相声艺术大师,他们确实把握住了相声的精髓,他们在语言艺术方面最大程度地达到了极致。可是现在很多从业者没有把握住语言艺术这一重要环节,相反他们的语言不精彩,不精辟。尤其没有提炼出那些在群众中喜闻乐见、生动活泼,而且能够牵动百姓情感的语言精髓。 一部好的相声作品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宋德全认为,相声的存活首先是它的群众性,过去常说这样一句话,叫做“出乎意料、在乎情理”。其二是它的娱乐性,喜剧的定义不是有这么一句话,“把虚伪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其实当下该撕破的东西有很多,只是其中的分寸难以把握。但不可否认,现在的创作环境比过去已经宽松了许多,说到底还是从业者在文学艺术修养上略有欠缺。
对相声的继承与创新,宋德全也有自己的见解:“其实对待传统相声就是两点,即继承和创新的问题。迄今为止相声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传到我们这一代相声演员已经是第八代。应该说传统相声有不少经典,不过保留下来的,比较经典的也不过三五十段。这些经典段子经历了历代相声艺人的打磨和锤炼,已经有了自己固定的套路和格式,而这些套路已相当科学和严谨,包袱的设计也非常巧妙,达到了完美的程度。这正是我们要继承的,因为只有继承了,才知道我们的相声从何而来;继承了,才知道我们的相声向何处去。”
“以客观态度对待传统相声也是十分必要的”,宋德全坦言:“有些东西距离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已经很遥远了,充其量也不过是欣赏而已。比如《白事会》说的都是怎么办丧事,现在已经移风易俗了,再把它拿出来说,年轻人不懂,更没有这样的生活经历,所以也不会觉得好笑。这里面就牵扯到一个整理传统的问题。第三步才是创新,创新当然包含对现实生活的体会和观照。任何艺术都是一样,你不去关心现实生活,生活就不会关心你,最后有可能就会淘汰你。”
关于相声创作,宋德全以一句前辈艺术家的话对观众说,“尤其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创作。一个好节目能做到八九分好就应该鼓掌;对新作品如果能做到六分好更应该鼓掌,因为它是我们未来艺术的必经之路”。但宋德全对眼下新创作品存在的问题并不讳言,他言之,新创作品也确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一些命题晚会,常要相声完成一些不适合相声表现的内容,其结果是“笑料不够腕儿来凑”。
对如何成为一个好的相声演员以及今后相声的出路,宋德全表示出特别的关注。他认为相声是娱乐大众的,作为一个好的相声演员除了具有相当的幽默感之外,第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要热爱生活,不能太急功近利。对于作品的要求,他反对速成,速成的结果只能害人害己。他举例,莎士比亚的作品为什么可以做到不朽?侯宝林的有些段子为什么能够令人百听不厌?相反,有些人的作品为什么一旦人故去,作品也随之消亡。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相声作品最后都成为垃圾?这些无一不告诉我们,急功近利只会导致艺术生命的过早完结。
宋德全
男,汉族,1957年5月生,民革党员,中国煤矿文工团一级演员,中国煤矿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创作表演的代表作品有相声《网友》《说谚联》《酒的研究》《献宝》《罗圈账》《OK品味》,对口快板《曲艺摇篮天津卫》,快板书、快书联唱《缅怀》等。曾获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迎客松杯”第三届中央电视台全国相声大赛专业组二等奖,“立白杯”全国相声小品大赛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等。
倡议成立全国首家民间相声团体——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坚持公益演出,举办多次义演,培养了大批青年相声演员。被评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优秀中青年曲艺家”、北京曲艺突出贡献曲艺家,获北京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等。
(编辑:欧阳文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