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云楼神话再现:超出估价10倍多成交
“过云楼藏画专场”,以超出估价10倍多的近千万元高价成交
自2012年江苏凤凰集团以2.16亿元赢得过云楼藏书的那场古籍争夺战后,过云楼在进入公众视野的同时,也在藏界日渐热络。仿佛是印证这份热络,7月20日江苏凤凰2013春拍的“过云楼藏画专场”,以超出估价10倍多的近千万元高价成交。对于这个结果,著名艺术品品鉴和投资专家吕立新[微博]却对本报记者表示,这并不令人惊讶,因为在目前及今后的拍卖市场,传承清晰的批量艺术精品将如黄花鱼般日益稀少难寻。
“过云楼”主人的传承
江苏凤凰此次推出的“过云楼藏画专场”只有两个标的,均征集自过云楼第三代主人顾鹤逸的后人。其中157号拍品、元代樵隐的《猛虎图》以200万元起拍,在经过六七个回合的加价后,最终以270万成交。而158号至182号拍品,包括过云楼第三代主人顾鹤逸,怡园画社成员吴昌硕、陆恢、胡锡珪等人的小品、扇面、册页等作品的整体拍卖,则历经几十个回合的激烈角逐,最终以560万落槌。加上佣金,过云楼藏画最终以954.5万成交。对于这个结果,作为拍方的江苏凤凰拍卖总经理王彬表示,尽管之前对过云楼藏画颇有信心,但拍出如此的好成绩还是超出了预期,而这也说明过云楼藏画已引起普遍关注,并将带动过云楼收藏热。而吕立新则对本报记者表示,这个结果并不令人意外。原因在于,目前的艺术品市场,已形成“藏精品”的共识。“从这几年的艺术品市场就可看出:凡是好的东西,也就是拍品质量好、传承清晰的艺术品,在市场上的价格都非常高。从拍场来看,都会超过其底价的无数倍。”而这不仅体现在此次过云楼藏画拍卖中,其他大藏家的精品拍卖也屡屡创出天价。“比如今年春拍,老舍先生收藏的中国近代名家书画作品,拍卖价翻的就不止10倍,有的作品甚至达了1700万-1800万元,像黄宾鸿两平尺的作品卖到了七八百万元”,其中的原因,吕立新解释道,“这反映了经过这些年的磨练,买家的经验日益丰富,大家都认识到真正有价值在未来有升值空间的,还是那些艺术精品。”“具体到过云楼藏画,本来就是收藏大家收藏的东西,自然是拍卖热点。就比如老舍先生,本来就是酷爱中国文化的大文豪,又精通中国传统书法绘画,所以他的东西一出现,受到追捧是很正常的。”吕立新进一步举例,“在此之前,著名画家张汀先生藏的两平尺的齐白石作品在很多年前就拍到了2000多万,所以质量高且传承有绪的艺术品拍出高价是很自然的事。”
过云楼以收藏珍贵的中国古代书画著称,有“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之美誉。过云楼及其拥有者顾氏家族,历史上曾非常显赫,不仅三代主人都是鉴赏大家,第三代顾鹤逸更是集绘画和鉴赏于一身,被张大千誉为“当代鉴画第一人”,由他收藏的作品自然是优中选优的艺术精品。
因为家藏丰富和书画造诣的不同凡响,顾鹤逸在清末民初的画坛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他的私家园林怡园,也吸引了众多名流雅士的聚集,因此形成了名噪一时的艺文社团“怡园画社”。怡园画社当年的影响力,甚至辐射至整个江南地区。一个好玩的现象是,过云楼珍藏总在和它的仰慕或觊觎者玩着一个又一个的猫鼠游戏。所以,一边是自过云楼第一代主人顾文彬倾尽家财收藏历代书画精品善本开始,文人墨客以一睹过云楼书画为毕生心愿,一边是顾氏家族对家藏书画费尽心力的严防死守。据说,过云楼有一个密室,顾家的古籍善本就放在这个密室里。这个游戏直到民国才被打破,顾鹤逸终于磨不开面子,勉强同意了朋友傅增湘借阅藏书的要求。但顾鹤逸却附加了一个苛刻的条件,那就是傅增湘可以看书但不能抄录。无奈的傅增湘只得超常发挥自己的潜能,每天看完书回家凭记忆写下书目,后来居然写成《顾鹤逸藏书目》一书。但其实,深藏不露的过云楼主人早对自己的珍藏进行过鉴宝工作。晚年的顾文彬将自己精选的250件书画,编撰成著录《过云楼书画记》,其孙子顾麒士后在此基础上,又完成了《过云楼续书画记》。
顾家所藏珍品众多,但两著录收录的只是其中的精华部分。而无论中外,艺术品收藏都讲究谱系的传承有绪,两著录为后人省了许多事,“如果是《过云楼书画记》收进去的书画,价格是比较高的,如果没有著录,则价格不会太高。”
批量精品难再现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和图书出版业快速发展,光是清代,著名的藏书楼就有500多处,江南经济富庶地区,更是私家藏书楼的荟萃之地。除了过云楼的顾氏家族,还有许多收藏世家声名赫赫。“中国艺术品收藏,南宋以后南方是一个大本营,核心地区在南京、杭州和苏州,比如苏州的吴湖帆家族、庞莱臣家族和杭州的张葱玉家族,他们收藏的作品很多,目前其后人手中也存有大量作品。”吕立新介绍。
而这些大的收藏家族,大多有价值惊人的藏品,在2013年佳士得[微博]春拍上,吴湖帆的《春云晓蔼》以750万港元成交。而他们的收藏,更是文化传承的瑰宝,像庞莱臣收藏中有上百件上至宋元下至民国的书画绝品,多捐献给了南京博物院,成为院藏品中珍贵部分。而无论是拍卖界还是藏家,对收藏大量精品的大藏家专场都相当重视,天价拍品也频频出现于这些专场。2011年,两件尤伦斯夫妇收藏拍卖专场中拍出的亿元拍品就赚足了外界眼球,一件是明代吴彬的《十八应真图卷》,成交价为1.69亿元,另一件北宋曾巩的《局事帖》拍卖价也高达1.09亿元,这两件作品还创下了当时书画拍卖的世界纪录。
但大藏家专场拍卖受追捧的同时,也同时预示着一个市场趋势,那就是:在目前及今后的拍卖市场,传承清晰的批量艺术精品将日益罕见难寻。“大家都希望这些标志性的高端艺术品,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都拿出来卖,但实际上随着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和艺术品价格的飙升,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少见。”吕立新解释,“首先,一个成熟的收藏家,非万不得已不会将自己整批的藏品抛向市场。通常都是先把好的东西买进,买到好东西后,一般是雪藏起来,不轻易示人。像过云楼藏画这样大宗的打包式的一批精品出现会越来越少。”
至于为什么这几年市场上还出现批量的艺术精品,吕立新认为,是特殊原因造成的。而这种情况随着年轻一代收藏家的成熟,出现的将越来越少。“像张汀先生的藏品拍卖,是因为他已故去,他的后人涉及到财产再分配问题,才拿出来拍卖。而老舍先生藏品拍卖,是因为他的基金会需要资金。过云楼也应该是处在一个特定情况下,真的需要资金,才会成批地出货。”而且,“这些藏品出的时候是成批的,收的人是零散的。像过云楼去年的那批古籍,是整体被一个机构买走了,但这次的藏画,包括老舍先生的藏品,都是被不同的买家买走,再在市场出现也不可能是整批的了。”
(编辑:黄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