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乐清细纹刻纸 Yueqing Paper Knife Cuttings

时间:2013年05月29日来源:中国传统及民间工艺美术网作者:

  乐清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沿海,东临乐清湾,南临瓯江。建县于东晋宁康二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民间工艺源远流长,工艺美术品种繁多。其中,乐清细纹刻纸,堪称"中国一绝",主要集中在乐清市象阳镇的寺前村、后横村,北白象镇的东才村及乐成镇、柳市镇、翁阳镇等地。

  乐清细纹刻纸隽秀、纤巧、精致,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乐清古属吴越之地,又位于瓯江之畔。乐清的剪纸就是在瓯越文化与海洋文化的孕育之下诞生的。据考证,乐清的剪纸至少在五代之前就已经出现,五代《武林梵志》有云"吴越践王于行去日……城外百户,不张悬锦缎,皆用彩纸剪人马以代"。

  由于乐清位于东海之滨,瓯江之畔,为温州的重要商埠,参与海上作业的人数急剧增加。但海上作业风险性很大,因此,祈海神,信龙神、谒求风调雨顺的活动与故事不断丰富,龙国腾已成为当地人的崇拜者。每逢新春佳节,村村可见"鱼灯"与"龙船灯"(后来也叫"首饰龙")的民俗表演活动,表现"鱼在水中游,龙为海中王"的故事情节。据姜维在《山与海琐谈》中记载:"村落糊楮,象龙首尾,载版为身,机转辘轳,篝灯于上,从似金鼓,沿门索赏,谓之龙船灯"。道出了龙船灯的形、质与活动形式。

  在乐清剪纸历史长河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大部分。一是早期剪纸以女性为主体,以美化生活为主流,为剪为主要手段,但题材、内容、手法、形式与我国其它地方的剪纸有所相似,并无鲜明的地方特色;二是至南宋"龙船灯"的出现,打破了女性艺术的范畴,成为男女皆为的民间手工艺术,并且从原来以剪为主变为以刻代剪。所以,也有人将乐清的细纹剪纸叫做细纹刻纸,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足以说明细纹剪纸在工具使用上已起了变化,使乐清的剪纸日趋完善,逐步形成了鲜明的个性语言。回顾乐清的细纹剪纸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

  宋代:随着南宋"龙船灯"的出现,乐清的细纹剪纸应运而生。剪纸作为龙船灯上的窗花装饰开始演变,从造型语言上变原来花鸟、草虫为主为几何形状为主,常见有柳条纹、砖块纹等。这个时期的剪纸,作为龙船灯上专有的用途,开始变的细腻而富有装饰性,使乐清的剪纸初步形成个性语言,与原来的女性剪纸逐渐拉开了距离。我们可以把这个时期的剪纸叫做乐清细纹剪纸的起始阶段,或叫初级阶段。

  元、明时期:随着"龙船灯"活动年年频频出现,人们的审美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民间艺匠通过不断地实践与创造,使细纹剪纸的语言开始丰富,技法开始熟练,纹样开始精细。这个时期的细纹剪纸着重讲求对比与变化的形式美,一般分为内外两个部分,外粗内细为常见,外面多为柳条纹,里面一般有砖块纹、十字纹、井字纹等。我们可以把这个阶段的细纹剪纸叫做成熟期。

  明、清时期:明末清初,随着乐清商贸和手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娱乐活动有着更高要求。于是在每年春节开始有"龙船灯"的赛事活动。而评判龙船灯的重要标准之一是看"龙船花"的精美程度,这就成为民间剪纸艺匠呕心沥血、精心创作、不断创新的强大驱动力。这时,龙船花的纹样除砖块纹、十字纹、井字纹之外,还有长寿纹、正字纹、鱼鳞纹、双喜纹等。通过民间艺匠的不断创造,使细纹剪纸的纹样增多到几十种,使细纹剪纸艺术的语言更加丰富,技法更加成熟。所以把这个时期的细纹剪纸称为高峰期。

  新中国成立至今:新中国成立后,乐清的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手工艺队伍不断壮大,先后成立许多工艺美术产家。其中,黄杨木雕、石雕、竹编、草编、米字花边等产品远销国外。乐清的细纹剪纸就是在这个时期手工业商品经济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工艺美术。当地人就是将龙船灯的饰花"龙船花"转化为商品,这个时候人们开始把"龙船花"改名为"乐清细纹刻纸",其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与地区,深受世界友人的喜爱。

  1955年,乐清县黄杨木雕厂成立了剪纸车间,首次将民间剪纸艺人请到工厂,并配有专门的设计人员。至20世纪70年代,在乐成、象阳寺前村、地团桥头村等地相继成立十几家专业剪纸工厂,孕育出一支庞大的剪纸制作队伍,高者能在方寸之间刻制出2500多个洞孔,因此,被有关专家学者与新闻媒体称为"微雕艺术"、"中国一绝"等。郭沫若先生有诗云:"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刻纸,玲珑剔透透得末有;一剪之趣夺神功,美在人间永不朽。"郭先生的这首诗中讲的南方剪纸,尤如是对乐清的细纹剪纸而言。

  乐清细纹刻纸具有纤细优美的风格,与粗犷豪放的北方剪纸对照强烈。乐清细纹刻纸刀法精妙入微,挺拔有力,图案细如发丝,工而不腻,纤而不繁,表现力十分丰富。它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细,在早期"龙船花"的刻纸中,最细的能在一寸见方的纸上刻出52根线条,一幅碗口大的细纹刻纸要十多天才能刻成,十分费工。其纹样细如发丝,且凭竹刀打的经纬格子线,随心所欲地刻出装饰纹样。细纹刻纸的工艺使各种民间图案纹样都能在几厘米见方的纸上得到细致而丰富的表现,这使乐清细纹刻纸获得了"中国剪纸的南宗代表"之称。

  目前能制作首饰龙和细纹刻纸的老艺人,只有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和刚刚被国家授予"中国十大神剪"称号的78岁老艺人林邦栋一人,他是乐清细纹刻纸的代表人物。他创作的刻纸作品都应用"乐清细纹",用图案纹样来调整画面黑白关系,平衡构图与表现主题。他的刻纸风格纤细娟秀,散发着江南特有的灵气,不仅构图生动活泼,令人惊叹,细腻线条丝丝相扣,更是令人叫绝。他刻的《鱼跃龙门》、《松鹤延年》、《天女散花》、《千目千手观音》等作品多次在全国性剪纸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坐骑八仙》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经历代艺人不懈的努力、创新与发展,乐清细纹刻纸精美之作不断涌现,越来越以它独特的艺术材料和艺术风格引起世人的关注。

  乐清的细纹剪纸不仅具有重要的民间艺术价值,它还对于地域文化的延续及其审美趋向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它是一种民间艺术,更是一种民间文化与标志。

  细纹刻纸技艺难度大,短时间内难以掌握,一般要有数十年的雕刻功夫才能创作出精美的作品。近二十几年来,随着温州轻工业的蓬勃兴起,乐清市剪纸工艺品的生产受到冲击,出现了衰微的状况,许多人弃艺从商,老艺人年老力衰,后继乏人。乐清细纹刻纸的现代传承人有林邦栋、林顺奎、陈余华、郑元逊、卢发良等。

  随着时代的变迁,价格低微的细纹刻纸逐渐失去了制作的艺人。在商品经济冲击下,"中国一绝"的细纹刻纸手工艺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从业人员不断萎缩(现约有20人左右),现状令人担忧。  


(编辑:单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