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张颐武:社会对于清明节的重视还远远不够

时间:2014年04月01日来源:北京晨报作者:周怀宗

  芳草绿野恣行事

  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

  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

  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

  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明节将至,又到了商家促销、旅游揽客的时间,对于许多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来说,这个节日更多只是一个短假期,休息、聚餐成为多数人的选择,尽管各地都有一些不同的节日活动,但多局限于小圈子内,很难成为大众的公共活动,因而,节日的气氛依旧单薄。

  四月,暮春时节、草长莺飞,本应该是诗一般的季节,大自然的气息泽被着所有的人。在美国,四月是著名的诗歌月,每年四月,全美的出版商、书商、文学组织、图书馆、学校和诗人都齐聚一堂,颂扬诗歌,赞美和纪念它在美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成千上万的商业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参加诗歌阅读、节日庆典、图书展览、诗歌沙龙等庆祝活动。巧合的是,4月5日,诗歌月总是会举办大型的朗诵活动,吸引着无数的大中小学师生、诗歌爱好者以及普通的民众。在日本,四月是樱花开放的季节,惯常也有许多大型的诗歌活动,诗人们会把自己的诗句挂在树上,任人欣赏。

  如何让春天更富有诗意,如何让节日更有文化的意蕴?

  对此,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说:“中国的清明节,本身蕴含着家族、历史的厚重感,同时又是大自然节奏中的一环,此外还容纳了寒食节等传统的内容,是一个文化内涵深厚的节日,近几年来,清明节的一些活动也渐渐地开始增多,但对于年轻人来说,能够体会的确实还不是很多,因此,才会有很多人觉得这就是一个假期,觉得没有节日气氛”。

  清明节是多元的节日 

  北京晨报:清明节将至,很多人对于这个节日的期待可能仅限于是个假期,您怎么看?

  张颐武:清明节本身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节日。首先,慎终追远,这种情怀不仅仅是对一个家族血脉传承的认可和依赖,同时也是中华民族血脉的延伸。一个民族的现在,总是有过去许许多多的经验和累积组成,中国人对于祖先的重视,正是来自于对历史和过去的重视,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生生不息的源泉。所以说,这样一个含义,其实也给中国人增加了一个历史的维度。中国是一个历史最完全的文化,它的传统特别的全面和丰厚,而在这样一个节日中,通过一些仪式,让人们能够有机会近距离地接触到这些厚重的历史和鲜活的传统,正是节日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其次,四月是暮春时分,大自然的节奏恰好到了这样一个生命发端、万物生长的时间,因此,传统的清明节活动中又有踏青、秋千、蹴鞠等亲近大自然的活动。

  北京晨报:一直都有不少人感叹节日的气氛很单薄,为什么会这样?

  张颐武:过去很多年,我们对于这个节日不够重视。近年来重视的程度已经大大增强,相关的活动也渐渐地多了,但是年轻人能够切身体会的并不多,也就是说,它和年轻人的生活仍有一定的距离,这恐怕是人们觉得气氛不足的重要原因。

  随着传统大家族被小家庭取而代之,家庭祭祀和年轻人之间的距离就越来越远。当农业化社会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大都市聚集了更多的人,高速、高压的生活下,人们与大自然的距离也随之越来越远。

  如何才能让传统节日重新进入人们的生活,变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几个看起来好玩的表演或者活动,这是传统节日能否在现代社会重新活化的关键。张颐武说:“活化节日,更重要的在于社区,在于公共活动的丰富。假如公共生活匮乏,社会一片涣散,邻居老死不相往来,那么节日自然就难以真正活过来,就只剩下一个吃喝玩乐的假期了”。

  历史最悠久的节日 

  清明可能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节日之一,它本身和时令、季节有关,是中国人最初认识大自然的一个智慧结晶,和几千年中国农业社会基本的文化息息相关。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加入了很多文化因素,最典型的就是慎终追远,表达对于历史、对于祖先的感情。此外,它还融合了寒食节、上巳节等等节日的内容,让它变得更加丰富和厚重。

  北京晨报:许多国家在四月这个春夏相交、百花开放的时节都有很多相应的文化活动,我们是否可以借鉴?

  张颐武:其实现在各地也渐渐兴起了很多和传统节日相关、和季节相关的活动,比如说各种诗歌朗诵会,这样的朗诵会中秋节更多一点,清明节也有,不过相对比较少,此外还有一些诸如公祭、环保等方面的活动。但是显然,这样的活动还不够,而且各自为政,比较少有大范围的公共活动,而且一些活动显示出小圈子化、私人化等现象,公共性不足,这对于清明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来说,可能就显得单薄一点。

  北京晨报:为什么说清明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张颐武:清明可能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节日之一,它本身和时令、季节有关,是中国人最初认识大自然的一个智慧结晶,和几千年中国农业社会基本的文化息息相关。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加入了很多文化因素,最典型的就是慎终追远,表达对于历史、对于祖先的感情。此外,它还融合了寒食节、上巳节等等节日的内容,让它变得更加丰富和厚重。因此,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在现代化的今天,怎样让年轻人能够更多地去了解、感受和体会它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当前,整个社会对于清明节确实越来越重视,这是好现象,但是还远远不够。

  节日需要生动丰富 

  最重要的是在家庭中形成一个良好的环境。家庭的熏陶非常重要,一个人,如果从小开始,每年到了特定的时候,就能够郑重其事地参与特定的活动,建立起来一种仪式感,它对于节日、对于文化的体会就会很深刻;相反的,如果年纪很大了,才开始参加,仪式感就很淡,也就缺乏那种深入生命的体会了。

  北京晨报:为什么说整个社会对清明的重视还不够,表现在哪里?

  张颐武:一方面不够生动,另一方面不够丰富。节日必然要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它才是鲜活而生动的,才能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所以,当前我想,应该探索一些能够和当下生活联系紧密的新路径。比如说通过一些公共活动,把传统文化和音乐、表演、诗歌等当下的年轻人能够喜欢和接受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再如,把清明祭祀的传统和环保结合在一起,对人类祖先的尊重,和对大自然的尊重一点儿也不矛盾,完全可以相互推动。同时,也要更加生动地把传统文化的意义讲给大家,现在虽然说很重视,但是这种文化意义的普及不足,而且有时候相关的宣传往往官话很多,效果不大。

  北京晨报:怎么样才能起到切实的效果的呢?

  张颐武: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在家庭中形成一个良好的环境。家庭的熏陶非常重要,一个人,如果从小开始,每年到了特定的时候,就能够郑重其事地参与特定的活动,建立起来一种仪式感,它对于节日、对于文化的体会就会很深刻;相反的,如果年纪很大了,才开始参加,仪式感就很淡,也就缺乏那种深入生命的体会了。当前,八零后的年轻人开始做家长,应该更加加强对这些年轻的家长们的文化熏陶和教育,而且不光是教育,也要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节日文化的深厚内涵。

  发现民间的力量 

  节日文化活动,恰恰最需要中间组织,国家和家庭固然也起作用,但是缺少了中间组织,缺少了民间本身的力量,节日就会变得表面化,或者变得私人化,公共性不足,公众参与的兴趣不高,参与度不够,影响力不足,自然节日气氛也就很淡。

  北京晨报:怎样才能加深人们对于节日文化的感受呢?

  张颐武:一方面,政府提倡很重要,我们还是一个政府影响力非常大的国家,政府的作用不能忽视,它还可以给文化活动提供许多必要的基础和条件,比如活动的平台等各方面的帮助。另一方面,尤其重要的是民间的力量,比如说社区,社区对于节日的活化、对于文化活动的推广非常重要,仅仅凭借家庭的作用远远不够。当前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家国两头重的社会,家庭和国家的影响力都很大,但是中间组织的活力却远远不够,社区涣散、民间组织稀少,而且活动力不足。而节日文化活动,恰恰是最需要中间组织的,国家和家庭固然也起作用,但是缺少了中间组织,缺少了民间本身的力量,节日就会变得表面化,或者变得私人化,公共性不足,公众参与的兴趣不高,参与度不够,影响力不足,自然节日气氛也就很淡。

  北京晨报:社区涣散也确实是很多人担忧的问题。

  张颐武:在西方,人们门一关,也是各自过各自的生活,但是他们有宗教传统,很多宗教活动本身就是通过社区完成,人们在这样的活动中,互相了解、交流,同时又有特定的活动仪式,这就增强了活动的公共性。而在中国,传统的大家族本来承担着公共生活的责任,但随着大家族的消解,城市中高楼林立、社会繁多,但是邻居之间老死不相往来,使得公共生活空缺,文化活动失去依托,节日也就没有了气氛。

  权责清晰的公共生活 

  社区是最重要的公共活动的载体。现在中国人的社区活动,可能更多集中在维权方面。人们的权利意识高涨,这当然很好,但是另外一方面,公民意识不仅仅只有权利,还有责任意识,不仅仅要求权利,同时也要有建设社区的意识。也就是说,我们当然要伸张我们自己的权利,同时也要有建设美好的公共生活的责任意识。

  北京晨报: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态呢?

  张颐武:对于任何节日来说,其实都一样。社区是最重要的公共活动的载体。现在中国人的社区活动,可能更多集中在维权方面。人们的权利意识高涨,这当然很好,但是另外一方面,公民意识不仅仅只有权利,还有责任意识,不仅仅要求权利,同时也要有建设社区的意识。也就是说,我们当然要伸张我们自己的权利,同时也要有建设美好的公共生活的责任意识。没有这样的意识,传统节日就很难在社区中活化,就更不用说在整个社会环境中活化了。不论是诗歌月也好,环保季也好,其实本身是一种公共的文化生活。而公共生活,首先需要从社区开始,然后才能逐渐辐射向整个社会。

  北京晨报:如何建立这样的公共生活的?

  张颐武:有权利意识,也有责任意识,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公民意识。不光是把权利拿回家,也要给社会分一点,没有责任意识的社会是一个相当脆弱的社会。而要建立这样的意识,比如说从最基础的守望相助开始,慢慢建立一个公共生活的规则和意识。只有有了好的公共生活的意识,才有可能有好的节日文化,才有节日气氛。否则,节日对于人们来说,也就是一个短假期,吃个饭,逛个公园,然后回家睡觉。


(编辑: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