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议政录:你会用多久讨论问题?
你会用多久讨论问题?(两会议政录)
人大和政协的会议,不是秀场,更不是商场,而应是“战场”。这里的一行字、几句话,或许就会左右许多人的生活,甚至彻底改变许多人的命运
两会,是代表委员议政的政治舞台,更是一个向人民履约的庄严时刻。
不过,对代表委员来说,履约的功夫更应在日常,更多的调研、沟通甚至碰撞,也常在两会之外。在我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的10多年里,有位记者的尖锐提问,印象最为深刻。它也时时提醒我自问:代表委员该怎么履约?
那是2011年8月25日的上午。那天,分组审议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一位记者问:我想知道每位委员讨论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时间有几秒?
这个看似无厘头的问题一下子重重地撞击着我的心灵。我把这位记者的问题转告给了与会的人大常委和列席的代表们。大家静静听着,那一刻的沉默很凝重,凝重得意味深长。
不是生气这个问题中的讽刺调侃,而是思考问话背后的真问题:你有没有在敷衍?对讨论的草案,能不能做到精心准备、有真知灼见?
参加每次类似的会议之前,我会对材料认真研读,还会补充阅读一些相关书籍,时间允许还会进行调研,在会上也积极发言,和大家讨论、学习、交流,很多人认为我的发言“很有见地”。但我至今仍不敢也不能认为自己果真“很有见地”,我只是给自己一个评语:我很努力。就在那天会上,我坦率告诉大家,类似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这样的材料,尽管我认真学习、研究,但所涉领域非常专业,我这样一个教育专业的人去讨论法律专业的问题,可能只会做一些常识性的判断,有时候甚至可能讲错。所以希望有更多法学界的专业人士,用心提出真知灼见。
那位记者的话,一直在我脑海里回响。我喜欢一针见血的问题。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想,以媒体为镜,可以近真相,以媒体记者为镜,可以见民心。镜子,当然越多越好。
一直认为,人大和政协的会议,不是秀场,更不是商场,而应是“战场”。在这里,是民生之战,是民主之战,也是思想之战,为国家觅巧计,向百姓求良方。这里的一行字、几句话,或许就会左右许多人的生活,甚至彻底改变许多人的命运。在这个两会的战场上,最大的敌人是懒惰、是无语、是草率,是无所用心、是得过且过、是不负责任。纵然所涉问题有专业之分,我们也要以昂扬的精神,战胜过去,战胜自己,战胜陈腐,吹着号角冲向未来。而身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真想履约,想赢得这场自我革新的战争,并不轻松。
一位代表委员,会用多长时间参与讨论?我想,这个问题应该成为所有代表委员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高悬于顶。不管是不是自己熟悉的领域,都应该用专业、敬业的精神去认真对待。议政本来就是在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中找到“最大公约数”。每位代表委员都得用行动回答这个问题。学习,思考,研究,呐喊,行走,用我们的脚印,走出一条新的大路。
一个约定,可以轻若鸿毛,也可以重如泰山。履约,可以变成虚伪的敷衍,也可以成为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向人民履约,应是后者。
(作者为民进中央专职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编辑:孙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