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戏剧“国宝”裴艳玲
走近戏剧“国宝”裴艳玲
——评雪小禅《裴艳玲传》
裴艳玲是集昆曲、河北梆子和京剧才能于一身的当代著名艺术家,她以女性身份成功地饰演男性武生角色。雪小禅的《裴艳玲传》透过鲜花与掌声的纷纭热闹,走近裴艳玲坎坷的人生旅途和曲折的艺术道路,颇有质感和文学性,读来令人感慨良多。
裴艳玲自幼在养父的严厉培训和师傅的悉心培养下,四岁学戏,五岁登台,九岁挑大梁,十三岁唱红并很快成角儿,后来誉满全国。唱进中南海,演到香港、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她的作品《夜奔》《钟馗》《宝莲灯》《哪吒》《武松》《响九霄》誉满天下。她文武兼备,唱念做打俱佳,京梆昆乱不挡,被曹禺称为“国宝”、被李少春认为是“最得意的学生”。雪小禅的《裴艳玲传》,真实地追踪了传主少年艰难的成才经历,简洁地描绘了她面对三位母亲和三次感情的心路,对她坎坷曲折、奋发成功的戏剧艺术道路用心地回望和体认,再现了裴艳玲所经历的丰富社会人生内容。裴艳玲自小痴迷戏剧,敢“把戏当命,把观众当老天爷”,刻苦钻研,坚韧磨练功夫,既追求奇技,更追求戏魂,在戏剧道路上追逐和弘扬高贵的精神与真诚的情感;在多少年演出的过程中是角不摆谱,做学生做师傅都坚持原则,真诚待人;“戏是我的梦,戏是我的魂,戏是我的命,戏是我的根”,几十年间,虽然人生百味杂陈,事业波澜起伏,但信念不变,努力不懈,终成一代名伶。作品道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将传主的生命进程、倔强性格和坦荡胸怀,知恩图报和真诚担当的作风,戏剧艺术追求和社会时代精神紧密结合在一起。传记在真实的细节中见出人的真性情,见出良善美丑的分野,直抵人心。
写传记作品,作者不应当是被动的记录者,相反,只有在仔细地接触感受中方能吃透对象,捕捉到对象的神采和性格特点,理解传主的心灵和行为。雪小禅为了这部《裴艳玲传》,耗时三年之多,有不少时间与传主相处,又采访多人,数易其稿,可见对这次写作的用心用力之殷。作者没有采用“顺叙”,但因为抓住了裴艳玲的人生坎坷、高远的戏剧追求、起伏的情感经历和倔强的人物性格,因此很少给人跳荡凌乱之感,以一种磁场般的强力吸引读者。
雪小禅的《裴艳玲传》,为一个值得立传的人写了一部真实的传记,在真实内容和生动表述兼得的基础上,成就了一部颇有价值的传记作品,对于民族戏剧艺术的研究和传承,具有十分宝贵的意义。此外,穿插的贾占生先生拍摄的、传递裴艳玲戏剧表演传神美妙瞬间的剧照,为本书增色不少。我每每面对这些剧照,似乎就亲临了裴先生演出的现场,有味道,也有意境。
(编辑:孙菁)
共1页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转到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