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探索与创新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不懈探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党的十六大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战略决策10年来,我们党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由点到面、有序推开、逐步深化,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开创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生动局面,初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李长春同志《文化强国之路——文化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一书,真实记录了10年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集中展现了李长春同志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一系列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全面反映了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探索与创新的最新成果。归结起来,新世纪新阶段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最新成果,就是解决了文化改革发展为了谁、走什么路、朝什么目标迈进这些重大方向性、战略性的问题。
1文化改革发展为了谁的问题
文化改革发展为了谁的问题,说到底,解决的是文化建设的目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已经对这个问题作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回答,那就是“为人民大众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发生的深刻变化,提出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的客观要求。“为什么人的问题”这一“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方向和最终目的”的问题。
新世纪新阶段,对文化改革发展为了谁的问题的思考、探索和创新,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的。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体现到文化建设上,就是要以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为重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用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和水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人为本,就是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服务人民为根本宗旨,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以人民群众为根本依靠力量,以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为根本途径,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尺度,建立健全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体制机制,多提供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多做有利于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事,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新世纪新阶段,对文化改革发展为了谁的问题思考、探索和创新的逻辑起点,是如何解决文化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文化产品的生产脱离群众自我循环的问题,彻底改变“政府是投资主体,领导是基本观众,评奖是主要目的,仓库是最终归宿”的现状。
新世纪新阶段,对文化改革发展为了谁的问题的思考、探索和创新,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主要是以下三点。
一是文化改革发展方向的具体化,最主要的是从理论上解决了文化改革发展要面向群众的问题。正确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指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只能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和面向群众、面向市场中体现出来并发挥作用。坚持“三贴近”,就是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就是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就是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群众是文化市场的消费主体,群众通过市场来选择和实现自己的文化消费,面向群众必须面向市场,面向市场与面向群众是统一的,与坚持“二为”方向是一致的。
二是文化改革发展目的的深刻化,最主要的是从理论上解决了文化改革发展的主体是谁这一核心问题。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的目标,到坚持以人为本,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再到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体,要切实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对文化改革发展目的的认识,已从笼统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细化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发展到尊重人民群众文化建设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人民群众是一切文化创造的源泉。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牢记文化建设的根基和力量在人民,自觉走与人民结合的道路,站稳群众立场,培养群众感情,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文化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是文化改革发展依靠力量的科学化清晰化,最主要的是从理论上解决了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合力”问题。文化发展根本的依靠力量是人民群众,要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开辟渠道、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挖掘基层的文化资源,支持群众自办文化,激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做到谋划文化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文化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文化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衡量文化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还要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培养造就大批文化领域创新型、复合型、外向型、科技型等新型人才。总之,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为各类文化主体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形成政府力量与民间力量一起上、公有制单位和非公有制单位一起上,汇聚共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2文化改革发展走什么路的问题
文化改革发展走什么路的问题,说到底,解决的是文化建设应该以什么样的发展理念为指导、遵循什么样的发展思路、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的问题。主要以思想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发展理念,是解决走什么路问题的总开关。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找到了出路,也就找到了发展道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对于文化改革发展究竟应该走什么路问题的思考、探索和创新,集中展示和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新发展,其中最重大的成果,就是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新世纪新阶段,对文化改革发展走什么路问题的思考、探索和创新的过程,是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过程。思想观念是个总开关。从首先要解决思想观念问题,把影响我们加快发展的思想观念问题找准,到在思想观念上也有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围绕着发展先进文化确实存在着很多思想观念上的障碍,再到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握新形势新要求,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更加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不符合文化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思维定势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从不符合文化科学发展的做法和规定的限制中解放出来,从不符合文化科学发展的传统体制中解放出来,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随着解放思想和转变观念的过程不断深化,在文化地位和作用、文化发展方向、文化发展目的、文化发展动力、文化发展思路、文化发展格局、文化发展战略、文化发展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上,形成了一系列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新的文化发展理念。
新世纪新阶段,对文化改革发展走什么路问题的思考、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也是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同时谋划文化发展思路并使之不断清晰的过程。从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抓好公益性文化事业改革发展,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抓好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到加快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再到对以改革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以及推进文化与经济、社会、生态协调、融合发展的强调,文化发展的基本思路清晰明确,既突出了重点,又指明了方向、动力来源和发展的广阔空间。
新世纪新阶段,对文化改革发展走什么路问题的思考、探索和创新的最大成果,是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鲜明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样的目标迈进这个带有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是我们党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在文化建设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道路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反映了我们党对推进我国文化建设总体格局的深刻把握。这条道路可以概括为:高举一面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一个方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握一个主题——科学发展,围绕一个根本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抓住一个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依靠一个动力——改革创新,实现一个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形成,是继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之后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程中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贡献,为新形势下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刻理解这条道路,必须进一步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要把握这条道路的本质特征。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根本的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彻落实到文化改革发展的各个方面,同时,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
二是要把握这条道路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推动在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念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和基本道德规范。
三是要把握这条道路的根本方向和最终目的。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我们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道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价值追求有着高度的内在一致性。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四是要把握这条道路的主题。就是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到文化工作的各个方面。科学发展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鲜明主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鲜明主题。只有通过科学发展,文化建设才能不断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和增长空间,实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要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文化的科学发展之路,牢固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的文化发展理念,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这一主题,激活文化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文化发展后劲,实现文化又好又快发展。
五是要把握这条道路越走越宽的根本保证。就是要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勇于创新。前者是根本的政治保证,后者是这条道路越走越宽的根本保证。文化改革发展取得的一切进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改革创新,最鲜明的标志也是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不竭动力。
六是要把握这条道路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努力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人类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3文化改革发展朝什么目标迈进的问题
文化改革发展朝什么目标迈进的问题,说到底,解决的是文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和奋斗目标的问题。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也是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长远战略和长期奋斗目标。
新世纪新阶段,对文化改革发展朝什么目标迈进问题的思考、探索和创新,标志性的成就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命题的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概括和凝练,是继人才强国、科技强国之后我们党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思想,也是国际经验的借鉴,特别是我国二十多个省区市提出的文化强省、文化强区、文化强市目标及其实践探索的经验总结和提升。从国家层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符合我国实际,符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为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而不懈奋斗的雄心壮志,有利于凝聚各方面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新世纪新阶段,对文化改革发展朝什么目标迈进问题的思考、探索和创新,最重要的特点是目标任务确定上的科学态度。在目标任务的确定上,始终遵循文化改革发展的目的,特别是国家整体发展目标的要求,并坚持从我国文化发展的实际出发,不急于求成。我国是文明古国,是文化资源大国,但还算不上文化强国,迫切需要加快建设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要与国家现代化战略部署相联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是长远战略和阶段性目标的有机结合,既体现了我们党奋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雄心壮志,又体现了我们党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
新世纪新阶段,对文化改革发展朝什么目标迈进问题的思考、探索和创新,最重大的成果是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
一是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体要求。这就是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二是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阶段性目标。这就是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所提出的、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
三是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步骤。这就是“两步走”的初步安排:第一步是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第二步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长远的战略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暂时没有提出具体时间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长远目标和到2020年的阶段性目标,充分激发一切有利于文化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文化强国之路——文化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一书,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探索和创新的最新成果的展示和反映,是全面、系统而丰富的。也许本文对文化改革发展为了谁、走什么路、朝什么目标迈进这三个重大方向性、战略性问题思考、探索和创新所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的梳理挂一漏万,不能完全概括新世纪新阶段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新进展,但是,重温这些探索和创新历程,对于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编辑:红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