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 星期一
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2013年电视剧盘点:百花齐放新意多

时间:2013年12月23日来源:《光明日报》作者:

  古装剧投资进入亿元时代  

  2013年的古装剧进入了大制作时代。《楚汉传奇》《花木兰传奇》《赵氏孤儿案》《精忠岳飞》《大秦帝国之纵横》等古装剧,体量上少则四五十集,多则七八十集,投资动辄一两亿元。大投资使得这些剧在制作水平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些作品大都能以历史正剧的姿态从“大历史”的角度去叙事,在文化品位和美学品格上,各有独到之处,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近年来古装“雷剧”横行的局面。不过,在收获良好口碑的同时,在收视率上这些剧却表现平平,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  

  与此相反,《隋唐演义》《唐朝浪漫英雄》《陆贞传奇》《新洛神》等古装青春偶像题材却大受欢迎。比如由新人赵丽颖主演的《陆贞传奇》大胜由陈道明主演的《楚汉传奇》,收视率一度夺冠。业内人士分析,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现在的电视剧观众已经年轻化了,传统的审美不能给他们带来新鲜感,因此,这给传统的电视剧创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或许正是为了迎合年轻观众的口味,2013年先后重拍的古装武侠题材《笑傲江湖》《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无一例外都走青春偶像路线,剧情结构也进行了大量修改。不过,这也引来了不尊重原著、肆意解构经典的批评。  

  都市家庭题材继续领跑收视  

  在数量上,当代都市题材已连续多年居电视剧各题材之首,今年也不例外,这是当下我国城市化进程在电视荧屏上的反映。《小儿难养》《宝贝》《辣妈正传》《小爸爸》等聚焦“80后”一代的育儿问题,表现了初为人父、人母的“80后”,在育儿问题上的纠结、彷徨以及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和父辈们的差异。《老有所依》第一次把目光对准都市养老话题。这些电视剧不仅是对当下都市家庭生活的直视,也是对计划生育问题、独生子女问题以及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的反思。

  《二叔》《正阳门下》讲述了在社会进步和家庭变革中的个体成长。《有你才幸福》揭示了金钱拜物思想对亲情和人伦的伤害以及丧偶老人的孤独无依。《门第》展示了只有在婚姻的博弈中互相体谅,互相关怀,携手走出“门第”差异,才能收获幸福的道理。《亲情保卫战》表达了“打破冷漠壁垒,保卫亲情”的主题。《盛夏晚晴天》《非缘勿扰》《咱们结婚吧》则聚焦都市中的“剩男”“剩女”“不婚族”,揭示了都市白领在婚恋上的困境。上述电视剧,关注点不同,内容各异,反映了都市中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说明了都市家庭题材剧创作视野的开阔。  

  《全家福》和《劝和小组》与上述都市家庭剧有所不同。《全家福》通过北京城里三户人家60年里的风风雨雨,折射出中国六十多年来的社会变迁与进步,表现了老百姓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步步走向幸福之路的曲折历程,表面写“家”,实则写“国”,全剧透露出浓浓的家国情怀。《劝和小组》通过讲述由几个普通居民组成的“劝和小组”帮助其他居民走出困境的故事,阐述了“和为贵”“家和万事兴”的传统理念。  

  不仅数量上多于其他题材,收视率上,今年的都市家庭题材整体上也比其他题材更受观众欢迎。这或许因为都市家庭题材跟老百姓的生活最贴近,是最“接地气”的电视剧类型。  

  抗战题材尝试角度创新  

  抗战题材一直是电视剧荧屏上的宠儿。不过,2013年的抗战题材剧,鲜有像《亮剑》一样正面讲述抗战故事的,而是尝试在叙述角度上进行创新。  

  《战火大金脉》讲述了财经战线上的抗战故事,《穿越烽火线》带观众走进抗战中的八路军保育院,《向着胜利前进》《江湖正道》写土匪抗战,《打狗棍》写乞丐抗战。相比之下,写敌后抗战的《零炮楼》和讲述晋察冀老百姓抗战故事的《我的故乡晋察冀》显得比较传统。  

  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一些抗战题材剧打着“创新”旗号,肆意歪曲抗战历史,盲目追求猎奇元素,在观众中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  

  谍战剧在2013年终于降温,只有《枪花》《射天狼》《风影》《火线三兄弟》等几部,且质量平平,《潜伏》所制造的谍战剧的高峰恐怕一时很难超越。  

  民族、军旅题材优秀作品还显太少  

  民族题材方面,分别讲述西藏和新疆故事的《西藏秘密》和《阿娜尔汗》是其中的代表,它们真实反映了民族生活,歌颂了民族团结,并在央视播出,颇受好评,但这并未改变民族题材电视剧太少的局面。  

  大胆启用新人并融入不少商业元素的当代军旅题材剧《特种兵之火凤凰》,为当代军旅题材电视剧创作吹来一股清新之风,取得了收视和口碑的双赢,为主旋律影视剧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但与前几年的军旅题材创作相比,今年整体水平下行的趋势显而易见,如何让军旅题材重振雄风也给艺术创作提出了新的课题。(韩业庭)


(编辑:子木)
共2页  首页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尾页 转到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