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13位昆曲名家开门收徒

时间:2013年12月17日来源:《光明日报》作者:苏丽萍

石小梅与徒弟施夏明、周鑫

胡锦芳与徒弟徐思佳、朱冰贞、由腾腾 均为本报通讯员 张欢摄 

  徒弟们向老师三鞠躬,师徒互赠礼物,然后合影留念。日前,一个简朴而又热烈的拜师仪式在中国评剧大剧院举行。13位昆曲名家将28位青年演员收为徒弟,昆曲传承有望,幽兰绽放新枝,场内气氛热烈,驱散了隆冬的寒气,人们心头洋溢着一片春意。

  作为2013全国昆剧优秀剧目展演的重头戏之一,第二届当代昆剧名家收徒传艺工程拜师仪式格外引人注目。在喜庆的乐曲声中,马玉森、王世瑶、王奉梅、石小梅、沈世华、张铭荣、张寄蝶、张静娴、张毓文、林继凡、胡锦芳、黄小午、雷子文13位昆曲名家各自收下两三位徒弟。他们中有一级演员邵峥,出演昆剧《红楼梦》的优秀青年演员朱冰贞、邵天帅和施夏明等。他们青春靓丽,尊师重道,令人对昆曲的前景充满信心。

  拜师仪式上,几位徒弟不约而同地送给老师围巾,希望老师们保重身体。老师们则赠送给徒弟们自己的演出光盘、剧照、折扇等资料和行头。名丑张寄蝶赠予徒弟们自己的书法“修心笃行”“业精于勤”,鼓励他们刻苦学戏。林继凡则绘就梅花赠予徒弟,以“梅花香自苦寒来”激励他们保持梅花品性。张毓文赠予三位徒弟每人一顶漂亮的凤冠,引来一片喝彩声。最有趣的是著名女小生石小梅,在送给两位弟子书籍后,还送给每人一个小红包,说是“回程的路上买面包吃”。最后还拿出两个口罩,她解释道,“眼下雾霾天多,得保护嗓子”,引来哄堂大笑。如此贴心实用的礼物,让施夏明、周鑫两个徒弟感动不已。

  白发苍苍的昆剧名丑王世瑶十分激动地说:“我们要向我们的‘传’字辈教师学习,他们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付出毕生精力乃至生命来传承昆曲艺术。我们赶上了好时候,一定要把毕生所学传授给年轻人。”他强调,昆曲界没有门户之见,谁都可以教,谁都可以学,团结一致才能振兴昆曲事业。张毓文也表示,如果苏昆、湘昆、浙昆的青年演员想来北昆学戏,她一定倾囊相授。胡锦芳也对弟子们说,要博采众长,谦虚、勤奋、努力,将昆曲艺术一代代传承下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代表于连表示:相信通过这两届拜师仪式,我们能够欣慰地看到更多青年人加入到保护、传承非遗的队伍中来。这对中国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导的文化多样性来说,都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天晚上,首届当代昆剧名家收徒传艺工程汇报演出在评剧大剧院举行。七个昆曲剧院的青年演员们演出《痴梦》《思凡》《哭像》《赠剑》等经典折子戏,汇报他们拜师学戏的成果。

  一年前,王芝泉、方洋、计镇华、刘异龙、汪世瑜、张继青、张洵澎、岳美缇、侯少奎、梁谷音、蔡正仁等11位表演大家收徒22名。这些弟子中很多都已是公认的当红名角,如“梅花奖”获得者、青春版《牡丹亭》的两位主演沈丰英和俞玖林,小生演员周雪峰,《1699桃花扇》的主演单雯,厅堂版《牡丹亭》的主演曾杰,《红楼梦》的主演翁佳慧等。而今,他们来京展示他们学戏的新成果。俞玖林演出《西园记·夜祭》,曾杰演出《狮吼记·跪池》。让老师汪世瑜感到欣慰的是,他们都有自己的风格,而不是简单模仿。“这说明他们成熟了,这是最让我高兴的事。”小生名家蔡正仁也专程赶来为弟子把场,他说他的两个徒弟周雪峰和胡维露也大有进步,他们的官生戏和雉尾生戏都是第一次演,不仅丰富了剧目,还拓宽了戏路。名丑刘异龙的徒弟柳春林和谭笑分别演出《跃鲤记·芦林》和《双下山》。刘异龙夸道:“孩子们很努力,学得刻苦、扎实。”

  因出演青春版《牡丹亭》而蜚声海内外的沈丰英拜师张继青,此次演出《痴梦》。她说:“我要把张老师的‘三梦’都学好。”

  人们有理由相信,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600年历史的“百戏之祖”昆曲艺术,在新老艺术家们虔诚的坚守和传承中,将焕发新的生机。(本报记者 苏丽萍)

      名家            学生           传授剧目 

  马玉森 邵峥、肖向平 《拾画叫画》《男监》

  王奉梅 杨崑、胡娉 《寻梦》《题曲》

  王世瑶 朱斌、田漾 《杀尤》《写状》

  石小梅 施夏明、周鑫 《秋江》《琴挑》

  张毓文 哈冬雪、王丽嫒、潘晓佳 《昭君出塞》《痴梦》

  张静娴 罗晨雪、邵天帅 《偷诗》《絮阁》

  张铭荣 娄云啸、张暖 《盗甲》《问探》

  张寄蝶 钱伟、刘啸赟 《小放牛》《卖兴》

  沈世华 于雪娇、刘亚琳 《思凡》《寻梦》

  林继凡 徐栋寅、束良 《议剑》《茶坊》

  胡锦芳 徐思佳、朱冰贞、由腾腾 《投渊》《寻梦》《活捉》

  黄小午 杨阳、章祺 《闹朝扑犬》《扫松》

  雷子文 刘瑶轩、殷立人 《山门》《罗梦》

      注:以名家姓氏笔划为序 


(编辑: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