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三平:200亿是新起点,更是自信心
中国电影集团董事长、电影导演韩三平:
200亿是新起点,更是自信心(面对面)
12月8日,全国电影票房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34.63%。对于自2003年开始启动产业化改革的中国电影来说,这无疑是自2010年取得100亿元票房后的又一个里程碑。新的发展阶段,如何看待中国电影产业已经取得的成绩和未来的发展,记者采访了中国电影集团董事长、电影导演韩三平。
记者:2003年电影产业化改革启动时,全国电影票房还不到10亿元,8年之后,2010年全国票房突破100亿元,而从100亿元到200亿元,则仅仅历时3年。您认为是什么推动了中国电影的加速发展?
韩三平:中国电影产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首先与中国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密切相关。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大的经济环境,正是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为中国电影发展的提速提供了最雄厚的动力和底气。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电影市场规模在今天突破200亿元,是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带来的必然。随着经济总体发展的向好,相信中国电影市场的规模会越来越大。
另外,从电影产业内部来看,一方面,随着产业化改革的推进,电影的制片、营销、发行、放映等各个环节都得到了充分发展,各个环节从业者的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行业分工越来越细,带动了整个产业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电影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从业者也越来越充分地意识到尊重观众和市场的重要性,创作生产观念发生了转变,把创作生产出观众喜闻乐见的影片作为整个产业的出发点,从根本上提升了中国电影的市场号召力。
记者:截至12月8日,国产影片的市场份额达到了55.52%,全国观影人次5.66亿中,国产影片的观影人次占比57.57%,均达到电影产业化改革以来同期最高。可以说,国产影片在本土市场赢得了主体地位,去年年初进口影片配额增加给国产影片造成的冲击已经得到明显缓解。短短两年时间,您认为这是如何实现的?
韩三平:其实我始终坚信国产影片在本土市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会高于进口影片。电影跟一般的工业产品、农业产品不一样,作为文化产品,它有很多软指标,主要就体现在它要承载和反映人们的历史文化传统、情感和价值观念上。每个国家的观众都更希望看到能让自己产生文化和情感共鸣的电影,从这些影片中重新发现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国产影片自然更有亲和力。
由于我们的电影产业化进程起步较晚,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电影的工业水准和科技水准都远远落后于好莱坞,不能很好地满足观众在电影院希望得到的视听享受,这使得我们的电影与一些进口影片相比,在市场上一度处于弱势。但近年来,中国电影在工业水准和科技水准上都取得了较大进步,相信世界最先进的电影科技和中国故事相结合,一定会进一步增强中国电影的竞争力。
记者:近年来,优秀的国产影片层出不穷,但也有一些影片在内容质量上差强人意,甚至让观众感到失望。对此,您怎么看?
韩三平:首先,一个必须承认的客观现实是,任何一个行业的产品都是参差不齐的,优秀的产品和一般的产品在分布上呈现出二八规律,这并不仅仅是电影行业才有的特例,而是最基本的辩证法。就电影行业来说,即使好莱坞电影也有一般的或者不好的影片,而我们现在看到的仅仅是经过遴选的最优秀的好莱坞影片。
当然,中国电影产业目前确实存在一些盲目投资、粗制滥造的现象,但我认为应该把它看作电影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每个行业的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就像一个人必须先上一楼、二楼,才能走到三楼,因此不必太过惊慌。
事实上,中国电影目前取得的成绩已经极大地振奋了从业者的信心,而未来一个阶段,我们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提高中国电影的专业化水准,促进行业整体的科学发展。
(编辑:孙菁)